-
1 # 漢史趣聞
-
2 # 一個人的歷史
這位薛公還真不是一般人物,因為他之前是楚國的令尹,相當於楚國的丞相。楚漢之爭劉邦勝出後,薛公便在滕公夏侯嬰的手下做了門客,為夏侯嬰出謀劃策,因此夏侯嬰在劉邦徵詢應對英布造反意見時,並沒立刻回答,而是先去向薛公徵詢意見,因為在夏侯嬰看來,薛公是個見識不凡的人。
令尹曰:“是故當反。”滕公曰:“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貴之,南面而立萬乘之主,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殺彭越,前年殺韓信,此三人者,同功一體之人也。自疑禍及身,故反耳。”——《史記·英布列傳》
薛公對夏侯嬰說:“英布和彭越、韓信的情況類似,當初天下大亂時,他們和皇帝都是並稱於世的諸侯,如今韓信和彭越都已經被皇帝誅殺了,英布和他們所立下的功勞類似,當然也會擔心他自己的處境了,因此他造反這件事也是意料中的事情,關鍵看他如何選擇,皇帝如何應對了。”
上中下三策:英布的出身決定了見識,他的見識決定了他做出的選擇。滕公夏侯嬰於是把薛公的話轉述給劉邦,他對劉邦說:“我的門客原楚國令尹薛公這人有謀策計謀,可以問問他的看法。”薛公的話說到了劉邦的心裡,於是劉邦召見薛公向他諮詢,想聽聽他有什麼高論。
滕公言之上曰:“臣客故楚令尹薛公者,其人有籌筴之計,可問。”上乃召見問薛公。——《史記·英布列傳》
薛公對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於上計,山東非漢之有也;出於中計,勝敗之數未可知也;出於下計,陛下安枕而臥矣。”上曰:“何謂上計?”令尹對曰:“東取吳,西取楚,並齊取魯,傳檄燕、趙,固守其所,山東非漢之有也。“何謂中計?”“東取吳,西取楚,並韓取魏,據敖庾之粟,塞成皋之口,勝敗之數未可知也。”“何謂下計?”“東取吳,西取下蔡,歸重於越,身歸長沙,陛下安枕而臥,漢無事矣。”——《史記·英布列傳》
劉邦又接著問薛公說:“那你認為英布會採取哪一個計謀呢?”薛公回答說:“他將採取下策。”劉邦問道:“為什麼不用上策、中策而去用下策呢?”薛公說:“英布原來就是驪山的一個刑徒,滿足於自己武勇而做到了萬乘之王,這只是想得到眼前的富貴,不顧及子孫後代及為百姓考慮。這樣的人沒有遠見,所以他會採取下策,因為他只能看到下策而已!這就是目關短淺吧!”劉邦說:“你說的好,於是封薛公為千戶。劉邦於是立子劉長為淮南王,而後親自領兵討伐英布。
上曰:“是計將安出?”令尹對曰:“出下計。”上曰:“何謂廢上中計而出下計?”令尹曰:“布故麗山之徒也,自致萬乘之主,此皆為身,不顧後為百姓萬世慮者也,故曰出下計。”上曰:“善。”封薛公千戶。乃立皇子長為淮南王。上遂發兵自將東擊布。——《史記·英布列傳》
-
3 # 國史春秋
劉邦給人的印象是暴脾氣,出口成髒,動不動就罵人,一身的壞毛病。其實也不盡然,因為他上的優點很多。
鴻門宴前夜,張良曾問劉邦:“以大王現在的實力,能否同項羽抗衡?”劉邦馬上回答:“不能。”
受封漢王建都南鄭(今陝西西南)後,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為劉邦出“蜀中對策”,準備重返關東,逐鹿天下。當時韓信問劉邦:“以大王的勇猛、仁德、實力是項羽的對手嗎?”劉邦沉默良久說:“不是。”
劉邦稱帝之後,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徵求朝臣的意見。眾人一至叫囂:“阬豎子耳!”劉邦搖搖頭,然後去問策陳平。
陳平反問劉邦:“陛下的精兵,和楚王相比怎樣?”
劉邦回答:“不能超過他。”
陳平又問:“陛下的將領用兵,能勝得過韓信嗎?”
劉邦回答:“沒人能比得上他。”
綜上所述,足可見劉邦的明智之處。試想,如果當時他同項羽在霸上直接幹一仗,估計也喝不上鴻門宴那頓酒了。另外,如果劉邦直接發兵去圍剿韓信,大漢江山能否保的住還是一個未知數。
可見,劉邦很睿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斤兩。因此,他才能夠冷靜思考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從而採取最合適的方式,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回報。
劉邦于山東定陶稱帝不久返回洛陽,開始大興土木,修建宮殿,準備建都於此。而當工匠們正幹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有一位從山東去往隴西、途經洛陽的戍卒,直接給劉邦潑了一盆涼水。
該戍卒名叫婁敬,他對劉邦滔滔不絕地講了一番建都洛陽的弊端,然後又口若懸河地說了一堆建都關中的優勢。
劉邦聽後將信將疑,於是又去請教張良,沒想到張良很贊同婁敬的說法。於是,劉邦改變了定都洛陽的主意,遂營建長安,賜婁敬“劉”姓,並且讓他留下做隨行謀士。後來同匈奴的和親政策就是出自劉敬手筆,可見劉邦能聽人勸誡,且知人善用。類似的例子不勝列舉,這裡不再贅述。
英布接到肉醬大為驚駭,一股脣亡齒寒的淒涼感油然而生,從此變得杯弓蛇影、疑神疑鬼。所以當一位姬妾無意間誇了中大夫賁赫一句“此人為忠厚長者”時,英布竟然認為二人有染。
原來該姬妾生病就醫,而醫生與賁赫恰好是鄰居。出於對英布的巴結,賁赫沒少了給醫生塞東西,目的是讓他用心給英布的姬妾治病。姬妾出於對賁赫的感激,所以隨口誇了對方一句,沒想到英布當賁赫為“隔壁老王”,準備拿其治罪。
賁赫知道大事不妙,如果同英布解釋只能越描越黑,因為男女之間的事情很難說清楚。所以賁赫一溜煙跑到長安反告英布謀反。
劉邦接到上報喜憂參半。喜的終於有了清除英布的藉口,因為韓信、彭越、英布都是他用紅筆圈起來的幾個異姓諸侯王;憂的是自己實在打不動了,每天只想躺在內侍腿上昏昏欲睡。
後來,劉邦打算錘鍊一下太子劉盈,於是讓他率軍平叛英布。可是呂后擔心兒子小命不保,出來哭天喊地阻攔,劉邦只好作罷。其實打英布,劉邦心裡也沒底。不過,正當劉邦悵惘的時候,太僕夏侯嬰引見來一位高人。
此人名叫薛公。他對劉邦說英布必敗。為什麼呢?理由有三點:
一、向東攻吳,向西吞楚,向北佔齊、魯之地,然後脅迫燕、趙中立,那麼淆山之東必為英布所佔。這雖是上策,但英布不會用。
二、向東攻吳,向西吞楚,然後並韓佔魏,掌握敖倉糧食,阻塞成皋通道,那麼他與陛下一時難分勝負。此乃中策,但英布也不會用。
三、向東攻吳,向西佔領下蔡,然後將輜重運往越地,自己退守長沙,如此英布必敗。這雖是下策,但英布必用。
劉邦聽完如醍醐灌頂,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於是馬上有了信心。出於對薛公的獎賞,賜其千戶侯,享一千戶食邑。隨後,劉邦精神抖擻去戰英布,薛公也隨軍出征。
結果正如薛公所料,英布擊敗吳地劉賈與楚王劉交後便開始西撤。劉邦大軍隨後而至,最終雙方在蘄西(今安徽蘄縣西北)決戰,英布潰不成軍,後亡命於長沙。
薛公雖然只說了三點,但這三點如同三條錦囊妙計,讓劉邦茅塞頓開。於滅掉一個諸侯國來說,一個千戶侯自然也不值得一提,更何況還能世給人留下有功必賞、而且出手大方的好印象。
在劉邦看來,有舍才有得,何況捨出去的東西遲早還能補回來,這就是劉邦的精明之處,歷史也見證了這一點。
-
4 # 和中華
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薛公為漢高祖謀劃了上中下三策,指出了黥布採用三策的不同結果,並判斷出以黥布的眼光只會採用下策,故黥布必敗,漢家無憂。龍顏大悅,故封薛公為侯。
回覆列表
劉邦晚年最擔心的三個諸侯王,他們分別是:楚王韓信,樑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其中韓信和彭越基本上都是被呂后幹掉的(他們兩個的故事,我們前面講完了),剩下一個英布,這個必須要劉邦親自動手了。
英布可是昔日項羽手下的第一猛將呀,也是僅次於項羽個人武力爆棚的這麼一個人!
事實上劉邦要打英布的時候,他已經生病了,這個時候的劉邦已經沒有鬥志了,即便是前線傳來了英布要謀反的訊息,劉邦還是打不起精神來。
他給群臣的命令是,沒有他的許可,任何人不得靠近他的宮殿,否則,殺無赦。
劉邦的命令是沒有人敢違抗的,蕭何不敢,曹參不管,夏侯嬰也不敢......。要說有一個敢去找他的,敢違法他的命令的,這個人就是樊噲。
他是不怕得罪劉邦的!
樊噲不顧別人的反對,衝進了劉邦的屋裡,找劉邦來商量平叛英布的事情了。劉邦這個時候正躺在太監的身上閉目養神呢?
這個時候的劉邦病的確實不輕了,走路都有點費勁。
樊噲見了劉邦就把劉邦給諷刺了一番,這哪是當年沛縣起義的劉邦呀,現在的劉邦讓樊噲看不起。
樊噲進到劉邦的屋子裡,蕭何,曹參等人也一起來了。劉邦聽他們說的話,想起昔日的往事,想起昔日的雄姿英發,想起昔日的自己是何等的了得,再看看現在的自己,確實有點不像話。
再說了這一次要乾的可是英布呀,若是稍有不慎,打了敗仗很有可能會丟命的。最總,在群臣的建議之下,劉邦帶病出徵了。
那麼,英布反了嗎?又是為何而反的呢?
這還要說回彭越,彭越在被劉邦滅族之後,他的肉被製成了“禮品”,這些“禮品”都送給了諸侯王,並且要讓諸侯王吃掉。
若是有人敢造反,就是彭越這種待遇。
當時英布正在打獵,他得知彭越死了,而且下場是如此的慘。他還想到了韓信,韓信也是被滅族的。
英布想一想就有點害怕呀,畢竟下一個就該輪到自己了!
英布決定反了,但是,若是反也不能大張旗鼓呀。要想幹掉劉邦,就必須要穩著幹。可是,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英布反叛的程序。
這個人就是英布手下的臣子賁赫。
話說英布很寵幸的一個小妾生病了,賁赫就盯上了英布的小妾,想靠這個小妾來幫助自己升職。原來賁赫的對門住的就是一個醫生,他覺得自己大王的女人病了,怎麼也要表示表示呀。
所以,他就介紹了英布的小妾,和自己對門的醫生認識了,賁赫還給醫生送了很多禮品金錢,兩個人還經常一起吃飯。
她覺得自己看病,賁赫對她的幫助還是很大的,所以,她有必要在英布面前說賁赫的好話,最起碼讓項羽提拔提拔賁赫應該不成問題。
可是,現在的英布心情不好,他一聽自己的女人,竟然說別的男人好,英布很不爽,罵了小妾一番,說你怎麼認識那廝的?
儘管英布的小妾給他解釋了一番,都是自己看病認識的。但是,英布就認定自己的小妾是和賁赫有一腿了。
這件事賁赫知道了,他就害怕了。真是馬屁沒有拍好,拍到了馬蹄子上呀!
於是,賁赫開始稱病不去上班了,英布就更覺得他們兩個有一腿了,他就派了人去抓賁赫。
賁赫逃跑了,跑到了劉邦這裡來告狀說英布造反了。
當英布看到劉邦派來的人,也沒整明白是幹什麼的,他就把賁赫的家人給殺了,然後,宣佈造反了。
英布這才是真正的反了!
這個時候劉邦和自己的部下商議,我們要如何平叛英布呀。這些將領各個義憤填膺,大有把英布大卸八塊的意思。
但是,這些人真得沒有一個是英布的對手呀,若是想要抓英布,必須要定一個策略呀,畢竟英布和韓信、彭越不一樣。
韓信是被蕭何騙到宮裡殺害的,彭越是乖乖的自己送上門被殺的,英布可是手握重兵呀。要和英布打仗,是真正的硬仗要打呀。
這個時候劉邦的司機夏侯嬰在家裡和自己的門客也商量這件事,其中有一個叫薛公的說,英布本來就是要造反的呀。
夏侯嬰嚇了一大跳,告訴薛公說話下心點,被人聽到會被滅族的。並且夏侯嬰問薛公,英布為何要反呢?
兩個人談論了一番,夏侯嬰覺得有必要把薛公介紹給劉邦,這個人是人才呀,他要讓劉邦聽聽薛公怎麼說的。
劉邦召見薛公。
薛公開門見山地對劉邦說,英布造反不值得奇怪,也不足為懼。
劉邦再聽。
若是英布採用上策,山東地區就不歸漢王所有了;若是英布採用中策,誰勝誰敗很難說;若是英布採用下策,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劉邦問薛公,所謂的上策到底是什麼?
薛公回答:
上策:就是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楚國,吞併齊國,佔領魯國,傳一紙檄文,叫燕國、趙國固守他的本土,山東地區就不再歸漢王所有了。
中策:向東攻佔吳國,向西攻佔楚國,吞併南韓佔領魏國,佔有敖倉的糧食,封鎖成皋的要道,誰勝誰敗就很難預料了。
下策: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下蔡,把輜重財寶遷到越國,自己跑到長沙,陛下可以安枕無憂了。
劉邦問薛公,英布會採用哪個計策呢?
薛公回答:下策無疑,因此大王並沒有後患。
劉邦很想知道為什麼?
薛公說道,英布本是驪山刑徒,他並沒有什麼遠慮,也不會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考慮,他只會考慮自己的利益,這樣的人肯定是採用下策的。
劉邦聽後覺得很有道理,封了薛公一個千戶侯。看到了吧,在古代的時候,不僅僅是隻有戰功,才可以封侯的。
只要你會說話,說的好,也是一樣可以能封侯的。
那麼,英布到底是如何選擇的呢?
英布知道劉邦來討伐自己,他就對手下說,皇帝老了,打仗也不行了,他肯定是不會親自帶兵來征討的。
若是他不來,肯定是派遣將領來,劉邦手下的將領,我最擔心的就是韓信和彭越,但是,這兩個哥們都已經死了。
所以,如今朝廷沒有人是我的對手了。
到了劉邦親自上陣的時候,英布的部下有點懵了,這和之前英布說的不一樣呀,這不是劉邦親自御駕親征了嗎?
這個時候還是有一些人打了退堂鼓的,畢竟他們是再造反呀!不過,英布還是很有調動力的,他上來就攻打了荊國,荊王劉賈逃跑,死在了富陵。
英布合併了荊國的兵力,開始攻打楚國。
......
最後,英布兵敗,他也是確實帶著金銀財寶,逃到了長沙,這個時候就有人問,為何他要逃到長沙呢?
因為長沙王吳芮是他的老丈人,這個時候是吳芮的兒子,也就是英布的小舅子在做長沙王。
英布覺得自己在逃難,小舅子肯定是不會出賣自己的吧。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就是他的小舅子把他的人頭給砍了下來,然後送給了劉邦。
因此,在所有的異姓王當中,也就是長沙王沒有被劉邦滅掉。可以說就是因為他們對漢家,對劉邦很忠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