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年蘭亭
-
2 # 翰墨今香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的行書代表作之一,另外一個代表作是《爭座位貼》,顏真卿的行書筆法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單一地就說是師法某一帖,這樣理解太片面。
顏真卿行書筆法的最終形成,是受到了家學、張旭和民間書法的影響。
家學影響顏真卿小的時候雖然父親去世的早,但畢竟是在一個大世家中。顏真卿的五世祖就是著名的《顏氏家訓》的作者顏之推,因此顏氏家族歷代都注重學問,以儒雅著稱。曾祖父顏師古是隋朝時期著名文學家和史學家,後來入唐之後成為唐太宗弘文館的學士,也擅長書法。他的母親和外祖父一家也以學問和書法名重一時。
《祭侄文稿》
顏家上祖多以草、隸、篆、籀為當代著稱,因此我們從《祭侄文稿》中以及顏真卿其它的書跡當中可以看到相當多的篆籀筆法。
師從張旭根據文獻我們知道,顏真卿後來拜唐朝的狂草大家張旭為師,學習筆法,這一點在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都有記載:
“予罷秩醴泉,特詣東洛,訪金吾長史張公旭,請師筆法。”“吳郡張旭長史,雖姿性顏逸,超絕古今。而楷法精詳,特為真正真卿早歲,嘗接遊居,屢蒙激昂,告以筆法。”
《張旭古詩四帖》
透過張旭的指點,顏真卿領悟了張旭的筆法,這主要就反應在顏氏的行草書上。從《祭侄文稿》、《爭座位貼》中都可以看得出來,顏真卿的行草書的氣韻與張旭十分接近。師從張旭可以說是奠定了顏真卿行草書圓勁、豪放的主調。
另外跟隨張旭不僅僅是學到了筆法,更是學會了從自然現象中感悟書法的用筆,例如他提出的“錐畫沙”、“屋漏痕”、“折釵股”等用筆之法。
從民間書法中汲取營養顏真卿的祖輩因為多從事文書遺蹟和文字整理的工作,因此有大量的機會接觸到魏晉以來流落到民間的手書墨跡。因為長期的耳濡目染,這些手書墨跡自然也對顏真卿的自然書寫產生了影響。
《Murano殘紙》
這一點我們從出土的Murano殘紙上,可以看到有些手書墨跡與顏真卿的行書非常接近。
從以上三點來看,顏真卿的代表作《祭侄文稿》的筆法絕不是簡單地師從某一家或者某個字帖,而是在他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行書筆法。
-
3 # 書法功課
顏真卿為琅琊後裔,家學淵博,秉承家教,初學書法以實用為重,法度為第一。
幼年時期得母族殷氏親授,又學褚遂良書風,後又師承於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的風格特點,取其精華,形成獨特風格,自成一家,後世稱“顏體”,樹立了唐楷的典範。
“顏體”一改初唐書風,結體方正,橫輕豎重,雄渾莊嚴,與顏真卿崇高的人格相統一,是對書法的個性美完美結合的典型代表。
楷書作品主要有《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等。然顏真卿的行書絲毫不遜於楷書的成就,其行書《祭侄文稿》《爭座位貼》《劉中史帖》《告伯父貼》等都名於天下。
其中,《祭侄文稿》的名聲最高,是顏真卿在極度悲憤中寫下的。正如蘇東坡所說“書法無意乃佳”,其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與王羲之的《蘭亭序》相媲美,對後世書法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為祭奠就義於“安史之亂”的侄子顏季明所作。唐天寶年十四年(775年),安祿山謀反,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擔任常山郡(今河北正定)的太守,賊兵進逼,顏杲卿起兵討伐叛軍。叛軍攻陷常山、城破,顏杲卿與其子顏季明被俘虜,並先後遇害。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顏真卿命泉名(季明的哥哥)前往常山尋訪,卻僅尋得顏杲卿的一足,顏季明頭骨,攜歸安葬。乃由此作。時年顏真卿五十歲。
世人提及顏真卿的書法,多指的是其法度森嚴的楷書,其實,顏真卿的行書藝術的成就,遠遠在楷書之上。
有“天下第二行書”之稱的《祭侄文稿》,讀者看來震心動魄。
行書到了唐代,變成了表情達意的手段,顏真卿《祭侄文稿》是一個典型代表。
從主觀上說,顏真卿的行書得益於向前人學習,在繼承前人風格基礎上,創造了一種新風格,推動了行書的變化與發展。
“唐尚法”概括了唐代的典型書風,在這一個崇尚法度的社會里,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卻是依據個人的情緒隨意揮灑,表情達意,是書法抒情化,也是唐代書法的革新。
之後,許多的書家不為法度所束縛,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體系。
回覆列表
對於顏真卿行書風格的淵源,歷代書家、學者多從其繼承“二王”傳統,並具體師法張旭、褚遂良等唐代書家的事實進行梳理和探究。
但是,隨著近現代敦煌遺書、高昌遺書的出土,結合中原地區當時遺存的書法碑帖,發現他在繼承“二王”的同時,與當時的民間書風有著極深的淵源。
敦煌遺書中有一件《草書殘紙》,其風格與顏真卿《劉中使帖》十分相近,這說明在中唐時,遠離都城的敦煌地區,與顏氏風格類似的寫經書風已經十分盛行,並非顏真卿一人獨有,只是其他人默默無聞而已。
在敦煌遺書中,還有一付二《妙法蓮華經》,這件寫於公元691年的作品,具備明顯的顏氏行書特徵,但它至少比顏真卿行書早50年。
可見,與顏氏類似的書風在當時具有普遍性。
就《祭侄文稿》而言,與之風格類似的有出土於吐魯番的《西周高昌縣王渠堰堰頭牒》、東晉王弼註釋的《周易注》抄本,以及《開元十三年徵物殘牒》等。
其中,《周易注》抄本比《祭侄文稿》早數百年。
所以說,顏真卿的行書源於二王,但受民間書風影響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