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區域拒止
-
2 # Bowen26482961
貧窮是最主要的因素,畢竟驅逐艦是批次建造和使用的艦種,需要承擔非常繁重的任務,因此也就要滿足大量建造所要求的嚴格的費效比。第二個因素是處於安全和環境的保護,很多國家對於自己水域的很多地區是不允許核動力的艦艇透過或駐紮的,採用核動力的艦艇就不能在這些地方使用,對於航母這樣的任務相對單一的軍艦還好說,可是任務繁多的驅逐艦這樣搞就是砸自己飯碗了。第三,核動力的軍艦其實如果不是特別的艦種,那麼它獨自特性是和普通軍事任務相背離的。比如說核動力在使用時期不需要什麼燃料新增,可以長期長途航行,可是這有什麼用呢,艦艇不補給燃料,可照樣要補給軍火和人員的吃喝啊。和平時期和戰爭時期軍艦的絕大部分使命也都在陸地和海島周邊完成,真正在大洋深處的決戰已經很多個世紀沒有發生了,最後一次大概還是光榮的六月十四日海戰,因為實在是沒有周圍的陸地,只能以時間來代表戰役名稱。這說明任何海軍只要能打贏,都不存在什麼補給上的困難,所以單單為了一個因素採用核動力好像沒什麼必要
-
3 # 海事先鋒
因為太貴了,而且動力系統的設計會比現在複雜的多,建造週期也長,這樣導致數量不足,作為一種需要數量的軍艦來說,驅逐艦還是不太適合使用核動力的,除非哪一天核動力便宜了,而且簡單了。
中國的055使用四臺燃氣輪機,已經很是奢侈了。
那核動力為何會貴和複雜呢?原來核動力的核反應堆並非是動力的驅動系統,而是動力上的能量來源,也就是原動機。發動機的兩個部分,原動機和驅動機,就核動力來看,其原動機就是核反應堆,而驅動機就是蒸汽輪機。蒸汽輪機設計建造非常複雜,這是人類工程上也許是最為複雜的機器了,但是他也是輸出功率最高,執行最為平穩的動力系統,所以他適合作為航母、巡洋艦等大型軍艦的主動力,核動力航母也是需要蒸汽輪機作為驅動機的。
俄羅斯也只是在2萬多噸的巡洋艦上使用了核動力。
蒸汽輪機很大,很複雜,所以他很貴,也不容易保養維護,所以一般除非是非常重要的軍艦,都是很少採用蒸汽輪機作為主動力的,當然了,蘇聯這樣的超級大國是個例外了,但是那也是需要相當國力支撐的。
蒸汽輪機本來就很貴了,如果還要一個核反應堆和他的防護和控制裝置,以及整套管線系統,那麼這艘軍艦的系統將會複雜到一個超級大國都只能支撐10艘左右的地步,絕不可能再多了,不然真的是維護不過來了,比如美國的尼米茲級都普遍過了維修年限,但是還是排不上隊進行維護。
俄羅斯設計的23560E核動力巡洋艦,因為經費問題被改為了燃氣輪機動力,也削減了綜合射頻桅杆的技術水平。
所以驅逐艦這種需要大量建造的軍艦,如果使用核動力,那麼這個國家的國力該有多強啊,真的不可設想啊。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
4 # 國科瞭望臺
現代大型驅逐艦不採用核動力的原因當然是成本問題,採用核動力之後造價必然會大大增加,一艘驅逐艦的造價在15億美元至30億美元不等。就看需求方是什麼要求,比如美軍的伯克級驅逐艦,一艘不過20億美元,這是伯克級量產60多艘之後的結果。如果要買現成的伯克級,肯定是沒有的,只能美國海軍以這個單價買。如果其他國家要買伯克級,估計要30億美元以上。畢竟這是美軍大規模生產之後的價格,當然採購方不可能以這個單價入手。日本買的愛宕級驅逐艦,基本上就是翻版的伯克級驅逐艦。
如果一艘驅逐艦都有如此昂貴的價格,那麼採用核動力之後單價就更高了,這就導致本來可以配置10艘驅逐艦,如今只能買5至7艘。驅逐艦還是一種多用途的艦種,能夠執行多種任務,比護衛艦噸位大,可安裝防空系統個,比如巡洋艦噸位小,不需要更大的雷達系統。因此驅逐艦算是比較經濟的,如果驅逐艦用上了核動力,那麼就脫離了經濟性的使用考量。
驅逐艦的噸位普遍不大,採用核動力也沒有必要,不像航母那樣有10萬噸,補給一次燃料可費勁了。驅逐艦為常規動力,或者側重全電推進,航母則採用核動力,這樣的配置算是正常的。其實大型驅逐艦也不過萬噸,這即便使用核動力驅動,也有點奢侈了,也會造成艦隊成本大幅度增加。
-
5 # 利刃號
現在驅逐艦噸位也挺大,為什麼不用核動力呢?其實不採用核動力事出有因,美國早在幾十年前,就在巡洋艦上測試了核動力裝置。那就是美國當時的全核艦隊。
核動力巡洋艦是以核原料為燃料的巡洋艦,其最大特點就是續航能力強,它可連續航行幾年,繞地球數週而無需補充燃料。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巡洋艦是美國伯利恆鋼鐵公司於1957年12月開工,1960年下水的“長灘”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世界上總共建造過13艘核動力巡洋艦。“長灘”號滿載排水量為1.8萬噸,裝備有巡航導彈,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和反潛導彈。此後,美國又建造了4種型號8艘核動力巡洋艦。
其實,早在鸚鵡螺號核動力潛艇建造之初,美國的核潛艇之父里科弗就有全核艦隊的想法,實際上就鸚鵡螺的開工時間算,長灘號核動力巡洋艦的開工日期也不過晚了超過5年,而美國的首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開工則比長灘號晚了約一年。就美國建造的核動力巡洋艦而言,五級分別為長灘級、班布里奇級、加利福尼亞級的加利福尼亞號和南卡羅來納號,及特拉克斯頓級和弗吉尼亞級的四艘。其排水量均超過一萬噸以上,而美國之後再也沒有造過核動力巡洋艦,其原因是核動力萬噸以上巡洋艦,其核動力裝置在較小排水量的情況下,功率和反應堆重量比並不合算,相同的原因可鑑於法國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因其排水量過小,而核反應堆的重量和體積,需要船舶在一定排水量以上才能獲得收益,而排水量過低,則相對常規動力為差,反應堆也不能達到滿意效果,因而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的狀態和效費比都不甚理想。而前蘇聯則建造了四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其排水量也超過了兩萬噸以上,才獲的了滿意效果,而美國可能認為驅護艦或者巡洋艦過大的話,其隱身效果相對較差,一萬噸左右才是正好合適的,因而美方在上世紀末提出武庫艦未果,在建造了三艘一萬三千噸以上排水量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萬噸隱身驅逐艦後,即放棄了更大型巡洋艦的建造,而改為繼續建造阿利伯克級III型驅逐艦,實際上美國的核動力巡洋艦建造經驗是十分豐富的,但效費比的不合適,使之最終放棄了萬噸級驅護艦乃至巡洋艦的核動力化道路!而俄羅斯在基洛夫級兩萬噸核動力巡洋艦建造上也封存了其中三艘,雖然近來有啟封跡象,但未來還未可知,而其領袖級新一代萬噸巡洋艦是否採用核動力,也是出於常規動力的無奈,而現在也只是紙上計劃!而就中國來說,中國自90年代和烏克蘭合作以來,在燃氣輪機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中國的艦船用燃氣輪機已經達到相當水平,所以中國理所當然在055萬噸驅逐艦上採用更先進的燃氣輪機動力咯!當然這也不意味著中國放棄核動力,實際上在航母和破冰船上採用核動力裝置,也是中國日益迫切的需求之一,而海上浮動基地和城市的核動力化,也是中國追求的目標之一,至於核潛艇,中國正在向第四代和第五代積極發展中!End!
-
6 # 現代艦船雜誌社
核動力驅逐艦美國曾經造過一些,都是在60-70年代,比如和當年和企業號一起環球航行的班布里奇號就是一艘核動力驅逐艦。當然,在60年代班布里奇號建成的時候,美國是稱其為核動力驅逐領艦的,到了70年代將其重新分類為核動力巡洋艦。
核動力的好處很多,大家自然最熟悉的就是其幾乎無限的續航力和可以給船上提供較為充足的電力,班布里奇級核動力驅逐艦的續航力就超過12萬海里。
不過核動力艦艇的缺點或者說代價也不小。目前的核動力技術還是以裂變材料為能源,堆芯物質是鈾,由堆芯產生大量熱量,經過加熱一回路的水,再由一回路的高壓過熱水加熱二回路的水產生蒸汽來推動蒸汽輪機。這種設計的反應堆需要複雜的迴圈管路、迴圈泵、輻射遮蔽殼體和外側的防護結構才能使用,總體重量較大。
另外,裂變材料在長時間工作後其有效裂變成分的濃度逐漸降低,降低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反應堆的輸出功率,按照各國的輪機工作要求,降低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更換堆芯了。而更換堆芯本身就是一下專業要求非常高也較為危險的操作,換芯的週期很長,往往持續好幾個月甚至接近一年。
到了反應堆整體工作壽命到壽的時候,還需要將其吊出船體運往報廢反應堆處理設施進行處理,處理完畢後的核廢料需要裝入專用容器進行深埋等等。這一大套處理程式都需要專用設施和專門的人員隊伍,養這些設施和專業技術人才都需要錢啊。為軍用反應堆準備的這些設施和人員都太貴了,哪怕跟核潛艇、核航母的通用一部分設施,也同樣會造成核動力驅逐艦的造價的飆升。
在60年代建造一艘核動力驅逐艦的造價,比早幾年建造一艘常規動力巡洋艦還要貴出很多,而當時的大型核動力巡洋艦長灘號的造價相當於一艘常規動力航母。這種艦艇太燒錢了,驅逐艦本身就是需要具備合理的成本以便大量生產的,這樣算來,還是批次生產常規動力驅逐艦比較好。
-
7 # 北京大劉
軍艦上採用核動力,主要是考慮動力使用效率,推重比,安全效能,航行里程,維護費用等因素。中國海軍剛開始設計建造自己的航母,所以從常規動力開始,但不等於不設計建造核動力航母。大型驅逐艦不採用核動力,首先是核動力造價高,維護包括換堆芯時間長,還要處理廢料,付出代價太大。不過,再過八年或十年這樣的歷史可能中國要重新書寫,因為中國再建的兩座熔鹽堆有可能實現小型化或推進到航天飛行器新動力動能源和航海航行器新動力動能源,因為這種核裂變反應堆可控性好效益高更重要的是核輔射只有重水堆的千分之一,所以中國航天局己確定為今後航天器動力動力能源。海軍當然可以在萬噸或七千噸以上航海器包括潛航器的動力動能源。我敢得出結論:十年後會由中國領先實現的!
-
8 # 汪淳浩瀚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喜歡的可以關注哦!
個人認為,現代大型驅逐艦不採用核動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艦用核反應堆研製生產費用驚人。目前各國核反應堆按用途分類,可以分為試驗用、核電站用、核潛艇用和艦用四類。其中實驗用核反應堆主要集中在中美俄英法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和日德印巴以朝伊等經濟發達或意圖謀取地區霸權和自保的國家使用;核電站更是遍佈全球30餘個國家,數量達到442個;核潛艇用核反應堆目前只有中美俄英法五常加半吊子選手印度;而本問題中的重點艦用核反應堆目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擁有相對成熟的技術,除此之外其他國家均沒有掌握相關技術。有人可能會說: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不就是核動力的嗎?沒錯,戴高樂號的確是核動力的,但他的核動力是投機取巧的。法國為了節省研發成本,直接在戴高樂號上使用凱旋級戰略核潛艇的反應堆,由於水土不服戴高樂號航母的動力極差,最大時速據說只有25節,從這一點上看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是一個失敗的產品。由於艦用核反應堆與潛艇用核反應堆兩者的工作環境差異極大,研發過程中根本不能互相參考,導致在研發時必須一切從頭開始,就算是五常級別的國家也要傾國之力而為之。可想而知核動力戰艦的入門之難了,自然而然也就沒有可能大規模裝備核動力驅逐艦。
第二,核動力戰艦維持條件苛刻。戰艦使用核動力的優點極為明顯:首先,動力充沛,可以全速無限巡航;其次,不需要保留髮動機進排氣系統和燃料儲存系統的空間,可以把更多的艦內空間用於,人員居住和武器裝備存放。但是缺點也非常明顯:核反應堆周圍必須設立防輻射保護層,龐大的散熱系統,高運算速度的控制計算機和全時守候在反應堆邊上的高階維護人員這些都造成了核動力戰艦在服役期間高昂的維護費用。除此之外還需要專門的維護保養場所和泊停碼頭。做為大國主力戰艦的驅逐艦,動輒十幾艘甚至幾十艘投入使用,如此龐大的數量核戰艦對任何一個國家的軍費都是一個沉重負擔。
第三,核動力戰艦的使用價值並不高。由於戰艦使用核反應堆,必然存在著嚴重的核洩漏危險,各國法律對核動力戰艦的使用和停靠都有著排他性的法律存在。就算核動力戰艦停泊在盟友國家的軍港也會引發強烈的民意反彈。美國的核動力航母派駐日本也需要進行復雜的法律修改和外交斡旋,如果地位平等的盟國或沒有軍事同盟的國家就更不可能允許他國核動力戰艦長期停靠了。一旦戰時,每艘核動力戰艦都相當於一個大號的原子彈,一旦他國核動力戰艦在本國附近水域戰損,將給本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因此,核動力戰艦的實際使用價值就沒有想象中那麼高了。
第四,對於核動力來說,驅逐艦身板太小了。世界上最大的驅逐艦是美國的夢幻戰艦朱姆沃爾特級排水量14000多噸,中國的055型驅逐艦排水量12500噸,但這樣的身板對於核動力來說還顯得太小了。美國第一艘核動力巡洋艦長灘號1.8萬噸排水量,最小的班布里奇號只有8592噸排水量,但經過使用都證明沒有充分發揮核動力的優勢,作戰效能並沒有照同噸位的常規動力戰艦有質的提升,反而維持費用要遠遠超出常規動力戰艦,因此在冷戰結束後美國陸續將他們退出現役。前蘇聯時期建造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高達2.8萬噸級的排水量,裝備290多枚各型導彈,才真正發揮了與核動力相匹配的作戰效能,達到了作戰效能與維持費用的最佳平衡。
驅逐艦作為現今大國主力戰艦,頻繁出現在軍事演習、軍艦出訪等軍事活動和搶險救災、護航等非軍事行動中。而核動力戰艦作為國家戰略武器的組成部分,無論其裝備的是常規武器還是核武器,出現就意味著國家底線,是大國之間戰略威懾的支柱。如果驅逐艦核動力化,將無法完成現階段各大國付予他們的主要使命。
-
9 # valon
不採用核動力,除了考慮成本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驅逐艦的身板太小,身板小也就意味著裝的東西少,你在海上自持力本身就不高,比如彈藥,淡水這些補給你攜帶量不會太多,核動力解決了燃料問題,但是其他的彈藥,食物這些還是要經常去補給,跟燃料一起補給就好了,所以感覺也不是很需要核動力
-
10 # 單大毛
驅逐艦不同於航母。雖然現代驅逐艦排水量越來越大,於是很多人認為在大艦上應採用核動力驅動。其實,這個問題,許多軍工人和軍方代表早就考慮過。核動力有明顯的優勢,但最終在萬噸大驅上依然採用常規動力,必然有其原因。主要是因為:
①價效比太小。
核動力驅動技術的核心技術——反應堆技術應用具體應用到艦艇上,都需要根據每艘艦艇的實際情況進行“量體裁衣”。就是說幾乎要根據每一型號的驅逐艦情況進行重新設計,這樣的成本顯然太過高昂!上世紀美蘇進行過這方面的嘗試的結果,同樣是水面艦艇:核動力巡洋艦、核動力驅逐艦、核動力航空母艦等,它們使用的反應堆,幾乎全部都要經過重新設計。驅逐艦的成本才多少,顯然把核動力技術應用在更高成本的航母和戰略潛艇上,才談得上有價效比。好比一輛發動機,只有安在汽車或卡車上才能發揮應有作用,安在腳踏車上就太不現實了。所以美蘇都早已逐步放棄核動力驅逐艦甚至核動力巡洋艦的研發。
②技術難度大。
核動力技術難度很大,這可不是簡單的移植問題。以航母為例:當前,全球共有3型12艘核動力航母。其中,美國擁有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1艘“福特”號核動力航母,而法國擁有1艘“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同樣是採用核動力驅動,法國“戴高樂”號由於簡單地把核動力潛艇技術移植嫁接到航母上,使“戴高樂”號先天缺陷,動力始終不足,問題連連,技戰能力不佳,很多人都認為它基本不具備實戰能力。儘管核潛艇和核航母從工程原理上看是一樣的,但是,航母用的反應堆和潛艇用的反應堆有很大不同,需要進行重新設計。無異於增加了技術難度,要用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去解決。
驅逐艦和核動力航母、潛艇擔負的職能任務完全不同,用核動力不太合適宜。航母一般是長時間、高航速地連續航行。相比之下,驅逐艦擔負的任務更加多元,有時需要根據情況以較低巡航速度行進,只有規避或追逐敵人時才開滿速。所以驅逐艦對核反應堆的機動性要求更高一些,必須更能適應多工況執行。
④艦艇空間不同。
航母很大,因此反應堆大一點無所謂,堆大了功率大。驅逐艦則不一樣,本身空間就小,相對狹窄的內部空間不能容許動力裝置很大,尤其是高度不能很高。反應堆的體積一大,驅逐艦艇的噸位就得增大,到頭來就成了“四不像”,驅逐艦?巡洋艦?航母?原本擔負的職能角色定位受到影響。因此空間不一樣,對動力裝置的影響就很大。排水量、體積的限制對動力裝置的要求非常高,不僅工作條件更苛刻加,還要滿足效能的要求。
⑤使用壽命不同。
以美軍為例。美華人對曾提倡艇堆同壽的理念,一般堆芯壽命可以達到30年,然而後來這種口號不提了。驅逐艦技術性能各方面都要不斷更新發展,別說30年,10年後的最新技術應用就要淘汰一大批驅逐艦,採用核動力還沒跑幾年,客觀上就要設計發展新型號的艦艇。相對而言,航母的壽命可以達到50年,航母大的空間對改造升級創造了好的條件。
回覆列表
說到底,就一個原因:錢。
核動力一直都有節約成本和續航能力強的作用,但是,這個作用只存在於航母這種超大型艦船和潛艇這種特殊船種上。節約成本這個在現如今看來算上核反應堆的維護以及更換燃料棒的成本也不比常規動力的節約到哪去,而續航能力強只對船有效,實際上軍艦依舊需要定時補給淡水食品等物資。
(全核艦隊)
美國當初以CVN-65企業號、CGN-9長灘號和DLGN-25班布里奇號組建的“全核艦隊”進行環球巡航以展示核動力的優秀和超強續航能力,實際上還是有很多讓美國海軍意料不到的地方:比如艦隊的燃油消耗沒了,但仍還是需要定期補給淡水、滑油、食品等物資,並沒有達到美國海軍當初設想的那樣可以超長時間航行不需要補給;另外還有艦艇的核反應堆安裝問題,為了保證核反應堆的安全執行,必須要有足夠厚實的保護裝甲,也佔用了軍艦大量的空間,同時軍艦艦員編制還需要增加核反應堆執行部門,這也就限制了能夠安裝核反應堆的艦艇的大小,以至於這個“全核艦隊”最小的也是噸位達到7800噸的班布里奇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其餘的最大的護航艦艇為1.8萬噸排水量的長灘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想要保證船用核反應堆功率足夠大,在當時的水平下就只有保證核反應堆足夠大,這也就排除了潛艇用核反應堆,同時也排除了小噸位軍艦比如驅逐艦使用核動力。
(班布里奇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
至於高航速,雖然當時這個“全核艦隊”一直以全程30節以上的高航速航行,但是常規動力比如燃氣輪機也可以做到。而且人員還得休息,再算上路途中可能遇上的複雜海域和複雜海況,始終維持高速長巡航也不那麼容易實現。優勢沒有預想得明顯,再加上成本高昂,美國海軍造了9艘之後終於不造了。核動力軍艦如此高昂的造價使得美國海軍最後除航母潛艇外只建造了 5級9艘核動力水面艦艇,要是換在大批次建造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無論是哪個國家都承受不起。
(長灘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
當然,作為冷戰時期的美國老對手蘇聯也不甘示弱的上馬了核動力水面艦艇,但是苦於經濟實力遠差於美國,也沒能建造多少艘核動力驅逐艦,最後在蘇聯在八十年代初建成了二戰後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艦基洛夫級,滿載排水量24300噸的核動力巡洋艦,然而因為沒錢外加蘇聯解體,該級艦隻建造完成一艘,目前仍在改裝當中。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