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公子羽公子小白
-
2 # 南苑北城
曹操是想借機試探下劉備是不是英雄,換句話是不是會影響自己。 玄德曰:“備肉眼安識英雄?”操曰:“休得過謙。”玄德曰:“備叨恩庇,得仕於朝。天下英雄,實有未知。”操曰:“既不識其面,亦聞其名。”...... 這是《三國演義》中一段,曹操問劉備天下誰是英雄。 當劉備聽曹操說自己是英雄時,突然筷子就掉在地上,在羅貫中筆下,這一段故事被描繪得更加傳神,而且還加入了一個細節,說劉備掉筷子的瞬間,恰好天空響起一聲驚雷,於是劉備連忙用雷聲掩飾,說是被雷聲驚到了,才讓筷子掉落在地上。
當時劉備的命掌握在曹操手上,如果曹操要殺他,劉備是無論如何都逃不了的,然而劉備仁義的名聲響徹四海,曹操如果殺了他,又會寒了天下人才的心,所以殺不殺劉備這是個問題,於是曹操煮酒論英雄,故意試探一下劉備,看看劉備的心思。因為劉備被呂布打得投奔了曹操,曹操手下的人都主張殺了他,可曹操沒有殺,想試探他,讓他評價天下誰是英雄,劉備也知道曹操在試探他,所以故意說一些其實算不上英雄的人以降低他的戒心,等到曹操說到天下英雄就他和劉備二人時,劉備以為自己的表演被曹操看穿了,嚇的筷子掉了,剛好天打雷,劉備就說自己從小就怕打雷。
然後曹操問你為什麼把筷子都嚇掉了?劉備最優秀的一面--應變能力強就表現出來了,他說是打雷嚇的,曹操笑他說大丈夫還能怕打雷?劉備說“聖人常說有狂風驚雷一定會有變故,怎能不心生敬畏?!” 這句答的非常巧妙,既掩飾了掉杯子的事實,又再次表明自己是個膽小怕事、循規蹈矩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才得到了“操遂不疑玄德”的結果,不僅保全了性命,更為將來三國鼎立打下了基礎。
-
3 # 蔡州胖哥
劉備害怕身死而已。
曹操雖謂其為英雄,然而其以後所做所為,卻也證實了劉備其實不是真英雄。除了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外,那是真得被曹操逼的沒辦法了,不請能人不行啊,真真切切關乎到自己的生死及前途,主動的真心的去了,也就是所謂的招賢納士。
之後就沒見劉備有出一謀,劃一策,做個領導該做的指引前進的方向,去謀劃未來。
當然了有諸葛亮這樣的軍師,他也用不著這樣。但這也充分說明了劉備的軍事才能,領導才能不行。沒有諸葛亮他老兄早就在曹操手下玩完了。
這就是曹操透過煮酒論英雄所看到的一切。
劉備作為領導,不聽諫言,諸葛亮讓他取荊州六地,他不取;劉表幾次,甚至在臨死前都要把荊州讓給他,而他老兄只曰:同為漢室宗親,如果能取也。劉表大兒子完全信任,聽憑,認可他這個叔父,他都不要。甚至在劉家老二要投靠曹操時,都說出了:如若兄長和叔父劉備來責伐怎麼辦?可見劉備的影響力之大。但之後劉備沒有任何動靜,當然了實力是一個方面。這也為以後關羽,張飛乃至於他自己的死埋下了伏筆。
從這是不是也看出了劉備的內心深處,害怕取得荊州後,曹操的更大力的圍剿,自己更死無所蹤了。真正的英雄不會如此吧。
赤壁之戰,別人都在戰前馬後地忙,而劉備老兄卻是心情美美地去東吳相親,結婚了。為什麼周郎要出此策,也是一眼看出了劉備的性格特點,優柔寡斷,兒女情長。也是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主。
這一點也許諸葛亮已經看出來了,也是藉此試一試劉備,結果可想而知。
再則當關羽身死,荊州失守之後。當然了這個荊州是劉備聯合諸葛亮向東吳借來的,可笑不。推來推去,把一個老實人魯肅忙的。當然了借是要還的,而奪是不用的。所以東吳想法設法把關羽除去了。
而劉備此時也沒能為大局著想,不聽諸葛亮的勸說,而為了兄弟之情,舉全國之力去伐東吳,這又導致了張飛的身死,當然了張飛也有他死的原因,在這裡就不多說了。以至於後來大軍被東吳陸遜所破,火燒八百里,大敗而歸,不久病死於關中。
這次戰役是自劉備起兵,乃至建立蜀國後的最大一決戰役。而作為承相、軍師、大智囊的諸葛亮卻未能參加,與其同行,而是找了個藉口留在了關中,只是在後來聽說軍隊紮營情況,緊急快報上書,可為時已晚。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蜀國內部有什麼緊急大事,皇帝都出兵了,他這個神人還在家中坐呢?!以他諸葛亮的才華學能絕對會想到這次出兵的後果,那你還在蜀國幹嗎?這一點值的深思,這裡就不說了。
從這也反映出了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到底是不是像諸葛亮《出師表》中所說,值得商榷。
當然了,劉備還是劉備,英雄還是英雄。作為一個個體,能從一無所有到建立王朝,必定是成功的。都說他是梟雄,這一點我是不怎公認可的,要說梟雄,非曹操莫屬。
再就一點,劉備能夠籠絡像關羽、張飛這樣的英雄,那為什麼曹操身邊的人才、將才更多。這隻說明亂世之中,所謂英雄豪傑都想功成名就,衣錦還鄉,誰能給他這些他就投靠誰。
最後再說一點,如果劉備能聽從諸葛亮從劉表手中取的荊州,像漢高祖劉邦一樣能從漢中取道荊州,北伐曹操,以當時的兵力,再等個幾年,我想結果一定會像諸葛亮《隆中對》中所說,成功率是很大的,也不會像諸葛亮《出師表》中的痛哭流涕了,抱負難成啊!這樣仁義的劉備是個好領導嗎?
這也反映出了劉備是個英雄而非梟雄。英雄可以完美地展現自己,以仁義得天下而自居。而要知道自古成大事者哪一個不是頑劣、奸詐、人前一套背後一套,哪一個不是血流成河、爾虞我詐。不這樣你劉備再仁義也不能成就更大的偉業。
最後再說一句題外話,聽話過武侯祠,聽說過張飛廟,關羽忠義滿天下,劉備作為個人有什麼留給後人的呢。
-
4 # 溝與靜
因為當時劉備還是三人裡最弱的,沒地,沒兵馬,只佔一個皇室的名頭,只能暗地裡壯大自己的勢力,期望某一天能登大寶。而當時曹操是最強盛的時候,挾天子以令諸侯,指拿打拿。試問,一個強者在試探你?你會驚慌嗎?一個弄不好,分分鐘掉腦袋的事情。
-
5 # 茂開
曹操在試探劉備是否真有野心,正中下懷,劉備倘若露出蛛絲馬跡,隨時命喪黃泉,曹操不會放虎歸山的。如此,劉備何許人也!當然掩飾喲!
-
6 # 使用者104072540941
在三國中,劉備是起家最低的一個梟雄,也沒有什麼經濟實力,而對比,其他諸侯,要不就是以前是做官的,要不家底就很厚實,不拿別人打比方,就說孫權和曹操,孫權是繼承了,父兄的基業,可以說是守成之主,曹操他的祖父,是大宦官,家底也很殷實,而劉備,是賣草蓆出身,而在那個天下大亂,家底和能力並重的年代,劉備的出境,就顯得不尷不尬而且危機四伏,如果不好好的隱藏自己說不定,隨時都有殺身大禍,但是上天對於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既然有能力,那遲早,會走出來,這才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至於為什麼,最後確落入司馬家,就不能不說,也是因果的一種,而司馬家,最後被姓劉的所沒,恐怕司馬懿,到死都不會想到
回覆列表
劉備實力不行當時,曹操還是他的老大,打又打不過,要是那時候真敢反抗,早被打死了。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