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hi雄偉

    蘭亭序是王羲之在蘭亭集上信手寫就的一篇序章。文筆優美,千古流傳。加上唐皇偏愛而詢葬,更提升了它的價值。於是後人多臨暮者,無一能與之相比。

    對初學者臨摹蘭亭序,也無嘗不可。我曾經見到有的老師在影片上說,因為蘭亭序是第一行書,因為“髙”而不能臨,是沒有任何依據的。

    再說練書法是心情所至,怎麼高興怎麼寫。因為無法寫到髙水平,而不敢或不能去臨寫蘭亭序,是大可不必的。

  • 2 # 智慧書法

    不應該!那是中古王羲之的模具。可以直接臨《祭侄文稿》,臨千遍無烙印,且不干擾獨立創作。臨《蘭亭集序》10遍以上,今後的作品就是王義之模具造的字。請用實踐證明我的心得真偽。共同探討。

  • 3 # 漢科悅讀

    沒什麼應不應該的。

    我現在也在臨書譜,許多人也認為不應該。

    有人說要先臨習唐楷,隸書,練好了,再練習二王的行草。

    可是二王時代,包括鈡繇和張芝時代,根本就沒有唐楷。他們的草書大聖是怎麼形成的呢?

    所以,行書,草書是書法中有自己規律的一套系統,練好楷書或隸書的不一定會寫行書,草書。

    所以,行草只要掌握正確的結構,筆法規律,堅持練習,也一定能成功。

  • 4 # 使用者58728146

    沒基礎練習也許效果更好,我練了四個多月,從一開始一塌糊塗到現在有點模樣,其中有一點體會,以前練習的字型總會對練蘭亭序產生影響,練習中總會產生衝突,如筆法筆順,字形,氣勢等,需要費很大力氣去調和,曾看一個介紹一位十來歲少年背臨蘭亭的影片,大概是一直練習,沒學其他字型,上手很快,有模有樣的。不過練蘭亭序得從兩條線入手,一是從單字練字形筆法;二是通篇臨寫,一氣呵成,這不亞於重體力活。兩條線必須同時進行,還有一點很重要,必須透徹理解文章每一句話的意思,揣摩書聖當時的內心活動,想象書寫的狀態,也許會成功,看褚遂良臨寫的蘭亭序,連塗抹、寫錯的部分全部都照臨下來,可以想象褚遂良入神有多深,後世的大部分書家已達不到褚的境界,更別提達到書聖的境界了。

  • 5 # 千千千里馬

    有些是沒有任何書法基礎,包括硬筆書法基礎也沒有。

    有的是從來沒有學習過《蘭亭序》。如果你原來學的是其他書法,也叫初學。

    所以“初學”,也是有差別的。

    我的看法是,不論哪一種情況,學習都有一個開頭。

    初級的開頭,差別和要求也不一樣,所以,絕對來說,初學也是可以學《蘭亭序》的。

    現在很多人認為,學習書法的按部就班程式的,先學楷書,楷書學好了,在學行書,行書學好了,最後學草書。

    我就不知道“學好了”是一個什麼標準?假如十年學不好楷書,行書就不能寫了嗎?

    有人說,行書筆法變化多,比楷書難。

    但是,很多情況下反而是楷書不容易學會,而行書卻如學會。

    如果你調查一下看看,所有書法家,他們的行書好還是楷書好?

    所以,我們應該破除楷書不會,不能學行書的迷信。

    這麼說來,行書是可以初學的。

    《蘭亭序》之所以被認為不適合初學,主要就是因為《蘭亭序》是行書的緣故。

    我們既然敢於破除行書不能初學的迷信,那麼《蘭亭序》也可以初學了。

    這是一種抬槓還是有道理。

    當然我們要講學習的道理。

    書法的核心就是筆法,行書相對草書來說,並沒有那樣不好掌握。

    大多數情況下,與楷書的差距不是很大。

    例如,《蘭亭序》的第一個字“永”就是一個楷書的寫法嘛。

    所以,只要我們認真學習筆法,把每一個筆法都學會了,寫行書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不過,學習書法有具體性。有人可以,有人就不可以。這同樣是合理的 。所以,初學主要看自己適合不適合《蘭亭序》,不適合就不要學。

    比如,就是初學楷書,也會遇到歐陽詢適合我還是顏真卿適合我的問題。

    所以,學習書法是一個實際性很強的事情,不要空談理論行還是不行。

    如果不適合你,就是絕對不行。如果適合你絕對行。

    此外,學習書法,就是初學,也需要參考。

    比如,學《蘭亭序》也可以參考《聖教序》或者其他行書。或者其他楷書。互相對照學習,這樣進步和理解的效果更好。

  • 6 # 子衿書法

    初學者應不應該臨《蘭亭序》?

    學習書法的朋友一定知道:‘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蘭亭序》為王羲之得意神品,其法自屬神品。初學者不是應該不應該的問題,是沒有辦法學。學了也白學。

    所謂的‘’取法乎上‘’,這個‘法’,不是單一的一家一體。是多種風格流派,分階段,分級別而進行學習的方法。要按步驟來進行,初學有初學的上法。歐顏柳趙的楷書,就是初學階段的上法。而《蘭亭序》則是書法殿堂中的最高級別的上法。就如練習武術的人,要先練習基礎的馬步蹲樁。步子不穩,後面的套路便無法學習。

    書法的基礎是什麼?運筆。以前大家都認為書法的基礎是筆法,是結構規則。其實所有的東西都要依靠手的控制能力去實現。透過慢速的筆畫書寫,練習運筆的穩定,快速的書寫,練習運筆的準確,快慢交替的練習,學會書寫的節奏。等你的控筆能力達到了心手合一的時候,練習《蘭亭序》就能夠心到手到,達到學習的目的。不然,不明不白的描摹,除了浪費時間,不可能會有什麼收穫。

  • 7 # 一葉琴聲1

    初學應先學楷書比較好,也就是先熟悉和駕御毛筆了,有一定正楷功底再學行書就日半功倍了。學武不煉馬步,終是繡拳花腿。

  • 8 # 虛如

    初學階段還是從聖教序先開始,然後偶爾用蘭亭序找找感覺,其實只要認真,先學啥問題不大。現在拿一大堆問題問如何寫字的人,多半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壓根兒沒寫幾天就嘚瑟、不讀帖只寫自己的非說很認真、被外行人忽悠的不知東南西北的……綜上所述,寫啥不重要,重要是你得對著帖寫,帖子是老師,不是你的伴讀,更不是你的鄰居……

  • 9 # 老路書法

    可以的,沒問題。

    魏碑的集大成者孫伯翔老先生說,凡是書法的初學者,無論是老師或者是有關資料都叫學生從唐楷入手,孫伯翔老先生非常感慨的說:這個不是絕對的,你喜歡什麼就從那裡下手就可以了,比如說你喜歡行書就可以先學習行書,你喜歡篆書,也可以先學習篆書。但是無論你學習哪類書法,要想打好基礎,最後還要回歸到楷書上來。

    因為人的興趣愛好不同,再加上對書法的敏感度也不同,本來你對楷書不感興趣,而非要讓你去學習楷書,那麼有可能就半途而廢了。如果喜歡行書那麼王羲之的《蘭亭序》應該首當其衝,還有《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也必須學習。

  • 10 # 不動一心

    其實我覺得也不是不可以,喜歡什麼字型就從什麼入手沒什麼不好

    說王的貼處理千變萬化初學者處理不來好像有那麼點道理,但是

    我覺得書法也是要有靈氣的,都說書法臨帖講究取法,取的意思並不是複製吧,那我臨王羲之的帖,我取意也好取法也好,哪怕我就喜歡他一個轉折情趣,甚得吾心,我又不是非要寫的和他一模一樣,怎麼他的各種筆法千變萬化我都要習得呢?那每個細節處理都和他一樣那我寫字還有什麼意思呢?他難道每次寫字處理筆法筆勢都一樣啦?恕我才疏學淺,我覺得刻意而為沒意思,所以王的字新手怎麼就不能臨了呢?臨得臨得。

  • 11 # 峰源書藝

    初學者是不能夠直接學蘭亭序的。蘭亭序是書聖王羲之留下的神筆,真本在不開啟昭陵時,是解不開這個謎的。雖然現在流傳下來的都是臨摹本,但也能體現了蘭亭序的微妙神奇之處。蘭亭序的出現體現到王羲之的書法以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所以才會被前人視為是天下第一行書。如果初學者學習蘭亭序,沒有一點書法基礎,那是學了也白學。通過歷代書法家的實踐證明,本人認為還是從楷書學起,從基本筆畫的一點一滴學起,從漢字的間架結構學習,如同我們的小孩學走路一樣。嬰兒出生的時候只會躺著,先學會翻身,坐立,站立。嗯站穩了才能夠走步,走穩了才能夠跑步,跑快了還能夠參加體育運動的跑步專案比賽。學習書法也是這樣,楷書是基礎,打好了基礎楷書,寫快了就是行書,行,書寫快樂就可以變成草書,掌握了炒出的規律就可以寫狂草大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從小到大由淺入深的。如果初學者直接寫蘭亭序,那等於是小孩拿著毛筆在瞎玩兒,是一事無成的。我講這個是比較直截了當了,沒有引用古人的之乎者也矣焉哉的古語去形容如何如何學書法。奉勸那些想學習書法的朋友一定要從書法的基本筆畫和間架結構開始學習。

  • 12 # 陶利俊書法工作室

    初學行書寫蘭亭序,個人覺得是不合適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書法的定義,書法是透過表達自己性情的一種造型藝術。這種造型藝術得有個前提,前提寫的字要有出處,就是吸取了法帖,從傳統中走出來的。

    蘭亭序相傳是王羲之微醉之後的性情之筆,用筆隨著自己當時的情緒而書,一揮而就,所以裡面的結字,用筆體現了王的性情,個性色彩比較濃。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字的用筆非常細膩,我們看看通篇字的牽絲,那種提按的變化極其豐富,落筆,行筆,提筆,轉筆等等。這些用筆對於初學者來說,恰恰是最難臨摹的地方,臨寫時太慢則"僵",太快則顯"油滑"。

    初學行書我建議先從"集王聖教序"碑入手,寫一段時間,覺得有些熟練了,再寫蘭亭序或者"蘇黃米蔡"不遲,剛剛開始不要"博帖",先專一本帖,學個幾年,再轉其他碑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年中旬打算入手一輛落地25萬左右的車,19款凱美瑞好還是19款天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