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戀戀紅塵714
-
2 # 鄧恩周
物質是基礎,幸福是靠奮鬥而來。在生活上不能奢侈,腐敗。要艱苦節撿,第三,人要有信仰,靈魂有寄託。做一個有利於社會之人。
-
3 # 手機使用者63907981802
道德經是基於2600年前的觀察與思考,許多觀點多處於制約、制衡的角度,但卻在抑強的外貌下不自覺強調的有些絕對。作為現代人,能否質疑民族的聖賢,是考驗我們這個民族是否真正優秀與否的試金石。道德經,語義晦澀,只給結論,不給論據,很多人都不能讀懂,卻奉為圭臬,自己不質疑也容不得別人質疑。毛主席是理解運用辯證法的泰斗級人物,創造性地論述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並在長期的鬥爭實踐中將其運用的爐火純青。任何一個客觀公正的人,都能掂量出人類早期樸素的辯證觀點的片面思考,與現代體系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世界觀的優劣與差距。
-
4 # 大美三峽
原文: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
譯文:所以那時的人都能心態安閒少慾望,心境安定不憂懼,形體勞動而不疲倦,真氣從容而順調,每個人都感到自己的願望得到了滿足,所以都能以自己所食用的食物為甘美,所穿著的衣服為舒適,所處的環境為安樂,不因地位的尊卑而羨慕嫉妒,這樣的人民才稱得是樸實。
《上古天真論》高度概括了生命的過程。首先要知道生命之道—生成之道、成天之道、元氣之道。治病只是它的極小部分,把生命之道弄明白了,有大歡喜、大去處,生命自會綿綿不息。
美其食 任其服 出自什麼書籍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在修心方面“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樸。
-
5 # 農夫看天下
“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這一句話出自《黃帝內經•素問》之中。
意思是說,一個人滿足於當今的膳食水平,並不刻意索求華麗的服飾,快樂地適應並投入各種風俗習慣之中,並不因為別人富有就感到非常的羨慕和嫉妒,也不因為自身的貧窮而感到悲慼和屈辱,這樣的民風才是淳樸健康的民風。
這一句話說出了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想要心理健康所必須具備的心理基本素質。其實真正的想一想還是頗有道理的。試著想想,假如看到別人富有就一味地嫉恨和感到不平,那麼就會想出一些陰謀詭計去進行迫害,或者常常想著怎樣把富人的財富變為自己的財富,這樣的心理狀態就不健康了,勢必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我們那裡老家話“比”和“死”諧音,於是人們口頭禪上就經常說道:“與人比,要去死。”說實話這人與人之間的確是不能相比的!你要是老是把自己拿去同別人相比的話,那麼有可能你一輩子也別想快樂,因為一山另有一山高,他山又比那山高,強中更有強中手,永無止境,又能比得過誰呢?
還是那句話好,“知足常樂!”做人的確是要追求進步,但是切莫盲目攀比。
不過我認為上面“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這句話只能適合五十歲以上的男人。
因為五十歲以上的男人即使沒有功成名就,那也應該抱著佛家“無慾無求,知足常樂”的心態來生活了,因為屬於他們的奮鬥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剩下了不多的斜陽晚照、桑榆暮景式的時光理應保養身體為重,爭取多活幾十年。
我認為年青人不適用這種勸人固步自封、不思進取的語言。雖說年青人可以羨慕他人的成績,進而向優秀者看齊,但是萬不可嫉恨他人的成就。年青人如果“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來個安常處順、養尊處優,凡事芳心事事可可,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思進取。
年青人擁有這種心態是非常危險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年青人沒有一點點高屋建瓴、未雨綢繆的想法,又怎麼能夠贏得未來呢?
總之,我認為“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這句話是針對中年以上養生為重的人群來說的,並不適合於年青人。
回覆列表
一
在以前窮苦年代,6歲前的小孩,有什麼吃什麼,有什麼穿什麼,你不用羨慕我,我也不會羨慕你,這個就是天真,也是樸素。即自然而然合乎“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
隨著時代的發展,物質條件的豐富,多數人逐漸失去了天真,失去了本性。
二
美其食意思就是有吃的、能填飽肚子就很開心。
任其服,就是能夠保暖,不管穿什麼都無所謂。
樂其俗就是能夠在各種不同的環境,風俗之中都能都能健康快樂。
高下不相慕相信大家自己也能理解。
而人之所以生病,社會之所以有社會的問題,其本質就是因為這種心境被打破了。
三
世界最難,又最簡單的問題就是食(吃飯)。
連孔子都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活在社會上的人都是在生存、生活而奔波,其本質的原因也在於食。
當人的食得到滿足以後,就會開始對比了。如為什麼我吃素,你在吃葷?為什麼我的食少,你的食多?為什麼你的食味道比我好,我的食味道比較差?
於是由食引起的血案就開始了。
因此你會發現:
“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這種心境之所以被破壞,其原因在於人有攀比之心,從而破壞了人樸素的本質。
因此,古人給出瞭如何迴歸樸素本質的方法。《素問》中的方法是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