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湘潭市運動健康促進會
-
2 # 福榮
謝邀!柳永福建崇安人,為宋仁宗朝進士。他寫的詞揉情蜜意十分露骨,深得當時青樓女子的垂青。但也有人十分欣賞。如民國國學大師王國維,就提出了人生必須經歷以下三種境界,才能成為大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他採用的就是宋朝三個著名詞人:晏殊.蝶戀花、柳永.蝶戀花和辛棄疾.青玉案,詞中的名句。
柳永.定風波詞是他情愛詞中寫得較為露骨的代表作。如:"……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箇。早知這麼,悔當初,不把離鞍鎖。……"等句,一付痴女、怨婦,思春懷舊,愛恨情仇交織不得釋懷的情調,看了叫人提不起精神來。
-
3 # 劉楚雲817
《定風波》柳永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詞。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可可",按理說,春天萬物爭榮,百花競放,應該令人心中感到歡暢才是,而詞中的女主人公面對這樣的景色卻只品味出"慘"和"愁"來,原因是什麼呢? 她沒說。只說“芳心是可可",一顆芳心,整日無處可以安放,可見她是多麼的寂寞無聊。"日上"三句以美景反襯女主人公之慘狀。由於她情緒消沉,形貌也發生了變化:"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暖酥"寫面板的消損,"膩雲"寫頭髮的蓬鬆,"終日厭厭"寫形容憔悴。這一切又是為何呢?最後她告訴了我們:"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原來她是因為相思的苦惱憔悴成這樣的。
下片詞人懷著同情之心讓這位不幸的女主人公站出來表達她的願望:早知這樣,我就不該讓他走了。如果他真的未曾離開,我倆能相聚一室,他鋪紙寫字、吟詩填詞:我則手拈著針線,閒來陪他說話,這是多麼美好啊。唯有與他廝守一處,我才覺得自己青春年少的光陰沒有白白度過! 只有在幻想中,我們這位女主人公才能得到一點點安慰。
欣賞這首古詩詞
-
4 # 戲說柳永
自春來,是一首代言體的詞作品。柳永是真正懂的女人心的男人,才能寫出,針線慵拈伴伊坐,這樣傳神的句子。但是封建社會,女性社會地位低下,哪位文人雅士會去寫女性的心聲呢?
這才是柳七哥深得紅塵女子愛戴的原因。
回覆列表
柳永中舉(1034年)之後,曾任睦州團練推關、宇航縣令、定海(在今浙江)曉峰鹽場檢察官、泗州判官等微小官職。這首《定風波·佇立長堤》便是他在“宦遊”過程中對功名利祿的暫時否定。[1]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詞的上片先寫“佇立長堤”,縱目遠眺,但見驟雨剛過的邊地天晚風涼,一片蕭條冷落,毫無可觀,唯有塞柳掩映的急流流向千里之外的故土。開篇幾句對蕭條的邊地風光的描繪,為全詞定下了悲涼的感情基調。而隨著詞作的逐步展開,這種悲涼之感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滔滔滾滾,聯翩直下。
“走舟車向此,人人奔名競利”,邊地如此荒涼,人們卻爭相“走舟車向此”,“人人奔名競利”,卻為追名逐利。一可悲。
蕩子“終日驅驅”,不覺之間已然離故鄉越來越遠。詞句由“念”領起,“爭覺”一轉,表達了這樣的意思:想來蕩子終日奔走,舟車勞頓,哪裡還覺得家鄉漸遠!行行重行行,連家鄉越來越遠反也不覺得了。二可悲。
過片“何意”二字,似將上片的內容化作一聲悲嘆,又在這聲悲嘆中繼續抒寫自己的思歸之情:“繡閣輕拋,錦字難逢,等閒度歲。”沒想到自己為了蝸角功名、蠅頭微利竟付出了拋家別妻、溫情不再、虛度光陰的沉重代價。三可悲。
“奈”字一轉,貫串以下四句:無奈受盡了羈旅漂泊之苦,嘗夠了輾轉宦遊的滋味,卻也再無法擺脫名利的束縛。四可悲。
“此情懷、縱寫香箋,憑誰與寄。”詞意再轉:自己的種種情懷,縱然寫在“香箋”上,又能寄給誰呢?孤寂、痛苦,卻無一人可以傾訴。五可悲。
“算孟光、爭得知我,繼日添憔悴。”語意更進一層:就算有孟光這樣的賢妻,也未必能理解我,未必能理解我內心的苦衷。六可悲。
這首詞是柳永失意人生的詠歎,以悲情貫穿全篇,一步緊似一步、一層深似一層地寫盡了下層文人士子仕宦之途的矛盾心理和悲劇命運。[4]
名家點評
清代萬樹《詞律》卷九:“何意”二字,向刻前尾,今改正為後起句。玩“走舟車”至“竟利”,似對後“此情懷”至“與寄”,該於“車”字豆“人”字句。然亦一氣貫下也。[5]
作者簡介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初名三變,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仁宗景祐元(1034年),50歲時始中進士,終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其詞音律諧和,語意妥帖,婉轉鋪敘,內容多寫歌妓生活、都市風光以及文人羈旅行役,狀人狀物細膩委婉,深得詞家風旨,一時流傳甚廣,“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柳永詞雅俗並存,雅詞用賦法層層鋪敘,情景交融;俗詞開金、元曲子詞之先聲,比於里巷歌謠,自成一格。詞自晚唐五代以來。至柳永而一變。所著有《樂章集》。存詞206首,見毛晉《宋六十名家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