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雙林居士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族瓦剌部首領也先率鐵騎大舉南下,年輕氣盛的明英宗,在王振等人的唆使下貿然出征。八月十五日,明軍被蒙古兵團團包圍在土木堡,一戰即潰,明英宗被俘虜,這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使明王朝遇到嚴重的危機。時任兵部尚書的于謙當機立斷,加強戰備。同年十月十一日,瓦剌軍抵北京城下,列陣西直門外,把明英宗放置在德勝門外空房內。十三日,于謙、石亨率軍與瓦剌軍戰於德勝門外,瓦剌軍大敗。隨後又轉戰至西直門進攻明軍,也被明軍擊退。因屢屢受挫,加上天氣轉寒,十一月八日,瓦剌軍退出塞外,明王朝取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

    然而,稱雄一時的瓦剌後來去哪裡了?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瓦剌屬蒙古人,即西蒙古。瓦剌本在蒙古高原西部(更早應在貝加爾湖以南,西遷至此),即斡亦剌,此地多森林,故瓦剌的生活方式與草原人群不盡相同。

    1208年冬,成吉思汗西征,“巡哨隊和前鋒在路上突然遇到以忽禿合別乞為首領的斡亦刺部。由於該部無力作戰、抵抗,他們屈服了”。斡亦剌人主動帶路,致成吉思汗大軍進展順利,故受到優待,設立了4個千戶,且與成吉思汗家族世代聯姻,成了駙馬。

    成吉思汗分封子弟時,依據“幼子守灶”的傳統,將大部分屬地(包括瓦剌)給了幼子託雷,託雷去世時,也依據同樣傳統,將大部分屬地(包括瓦剌)給了幼子阿里不哥。由於瓦剌是成吉思汗的姻親,身份較高,所以後來阿里不哥的屬下統統被稱為瓦剌。

    元末明初幾十年戰爭動亂之際,瓦剌遠居漠西,沒有參與明蒙戰爭。

    徐達、常遇春大軍北上後,元順帝北逃,蒙古逐漸分為三部,即:兀良哈、韃靼和瓦剌。

    韃靼在不同時期的意思不同,在元代曾作為整個蒙古的稱呼,在明代則指蒙古的一部,由元皇帝統領。兀良哈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後裔,在遼東。西邊的瓦剌控制著絲綢之路,逐漸富強。

    明成祖第二次北伐時,一舉擊潰韃靼部,此後韃靼部內部出現紛爭,大汗鬼力赤非黃金家族成員,被權臣阿魯臺所殺,韃靼開始衰落。

    韃靼衰落為瓦剌北擴提供了機會,但1414年(永樂十二年),明成祖北征瓦剌,打敗了瓦剌三部(另二是太平、把禿孛羅)中最強大的馬哈木,馬哈木死後,兒子脫歡繼之,脫歡基本掌控了韃靼,脫歡的兒子即大名鼎鼎的也先,在“土木堡之變”中俘獲了明英宗,如果不是在北京城下被于謙打敗,幾乎恢復元朝的帝業。

    也先廢掉了韃靼的皇帝脫脫不花,自立為大元田盛大可汗,後被屬下阿剌知院所殺。

    後來韃靼部湧現出達延汗,先後擊敗兀良哈與瓦剌,瓦剌只好又回到西北,明代末年遷到了天山以北,漢文史料稱其為衛拉特蒙古(又叫厄魯特)。衛拉特分四部,即土爾扈特、杜爾伯特、準噶爾與和碩特。后土爾扈特西遷,輝發部代之,仍是四部。

    清代時,土爾扈特東歸,他們其實就是瓦剌的一部。

  • 2 # 世文先生說

    明朝正統年間,瓦剌軍隊經常在明朝邊境地區燒殺擄掠。明英宗朱祁鎮在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結果是明軍打敗,不僅兵將死傷無數,就連明英宗也當了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

    不過,瓦剌雖然打敗了明軍主力,但自身實力有限,無法對大明王朝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在“土木堡之變”後,瓦剌又繼續揮師北京,但卻在北京城下被明軍打敗,瓦剌軍隊遭到重創。瓦剌在進攻北京遭受重創後,瓦剌首領也先的權威開始受到挑戰。

    也先是瓦剌的太師,同時也是瓦剌的實際控制人,而大汗脫脫不花只是名義上的統治者。

    1455年,也先遭暗殺身亡,瓦剌開始迅速轉向衰落。最終,瓦剌主要分裂成了四大部,分別是: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清朝時期,將這一區域的蒙古人稱為衛拉特蒙古,也稱厄魯特蒙古。

  • 3 # 喜歡書和慢生活的人

    1367年,朱元璋命令徐達、常遇春率軍北伐,第二年,明軍逼近通州,元順帝望風而逃。蒙古帝國在中原的統治宣告結束。

    由於明軍的打擊,蒙古草原上也分裂出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個部族。

    其中,韃靼位於大漠南北,而瓦剌駐紮在阿爾泰山一帶,兀良哈則居於大興安嶺以東、黑龍江以南。

    1439年,瓦剌在首領也先的帶領下,進入了全盛時期,他們向西征服了哈密、沙洲、赤斤蒙古等部,向東則攻破了兀良哈三衛,進而控制了女真,建立了元朝滅亡以後,最大的蒙古帝國。

    1449年7月,也先以明朝侮辱蒙古使者等理由,大舉南下,兵鋒直指北方重鎮大同。 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的反對,親提50萬大軍來到大同。因為前線敗報頻傳,王振也打起了退堂鼓,於是便想著皇帝臨幸他的家鄉蔚州,以顯示自己的威風。結果,剛走了幾十里路,王振又害怕大軍踩了他的莊稼,放棄了由近路回京師的方案,大軍改由原路返回。結果,明英宗來到土木堡時,就發生了慘烈的“土木之變”。

    554年,也先被部下所殺,瓦剌逐漸衰落。同時,韃靼部也出現了一位有作為的大汗——達延汗。他不僅統一了大漠南北,還把瓦剌逼到了西北一帶。處於內外交困之中的瓦剌,祈求嚮明朝投降,但被明朝所拒。

    到了明朝末年,蒙古三部之一的兀良哈被韃靼吞併,而瓦剌則被逼到了天山以北、大漠以西的額爾齊斯河流域。

    明末清初的瓦剌,又被漢文史籍稱為是衛拉特或者額魯特,實際上這三個名字,指的都是同一個蒙古部族。

    衛拉特後來又分為了土爾扈特、杜爾伯特、準噶爾、和碩特四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上賣99元2斤的茶葉,靠譜嗎?如何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