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視網膜中三種錐狀細胞的光譜敏感性示意圖/資料圖
可見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圖/視覺中國
只不過,每個人感知到的世界可能會存在一些細微差異。這差異可能來自人眼的屈光結構,也可能來自人的社會經驗,還可能和人眼視覺細胞當時的活躍度有關……
也就是說,同樣的事物,不同的人看後形成的認知可能不同。你認為是粉白色,他認為是灰綠色。
還有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去看這張照片,做出的判斷也不同!
人眼看到的顏色,是事物的反光投射到人眼中、在大腦中產生的判斷結果。而不同情況下的光也會帶著顏色,經過人腦的綜合處理,就會影響到判斷結果。
比如掛著晾曬的同一件衣服,在中午的Sunny下和在橘紅色的晚霞中,看起來感覺顏色有所不同。我們一般認為,Sunny下的顏色是正的,霞光下的顏色是偏的。
科學家分析,之所以不同的人看到同一雙鞋子會認為是不同的顏色,這是大腦在處理人眼輸入的資訊時,判定環節存在個體差異。
霞光中,一切都蒙上了橙紅色 圖/視覺中國
顏色只是人的一種感受
如此說來,是不是有點可怕?——原來我們看到的世界,可能都是我們大腦想象出來的!
進一步推演,是不是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並不是真實的?
舉例來說,你認知的紅色,和他認知的紅色,是被人的社會屬性判定成了一種,但其實很可能各自所知的紅色並非同一種顏色?!
這就涉及到人本身各自存在差異,基因的差異、性格的差異、成長環境的差異,甚至看事物時的心情,都可能對顏色判斷產生影響。
同樣一件衣服,不同光線下呈現顏色不同 圖/@新華日報
這裡面,有客觀因素(環境、結構),還有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等。
換句話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顏色本身是人的一種主觀感受,並不是物體的客觀屬性。
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每個人看到的斑斕世界,其實存在一定差異。只不過在人為概念的框束下和語言模糊性的彌補下,大家才有了基本一致的認同。
或許,這,就是“真相”!
我們眼睛所見,也未必是真相 圖/視覺中國
我們平時在相對穩定的人文社會環境中生活,這種“真相”不易被察覺。而在這雙鞋子、這條裙子面前,“真相”不小心露了馬腳!
不過這足以讓我們意識到,原來我們親眼看見的東西,也不一定是事實的!
當然,在人類無法形成完全一致的認知的情況下,所謂的事實和真相,意義也並不是很大。
好在世界就在那裡,人類如果願意,可以無休止地去研究它、探索它。
而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容許每個人對世界有不同的看法。對於每個事物的描述,諸如顏色的深淺、身形的胖瘦、個體的大小等等,都不過是一種相對的說法而已,不必苛責深究。
色彩斑斕的世界,每個人所見可能有差異 圖/羊城晚報
更進一步想,我們能感受到的物體的形態、顏色,只是光線照到物體上反射進人眼形成的認知。而能形成認知的,只有光線中的可見光部分。可見光在整個光譜中,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已。比如紅外光、紫外光,以及更多宇宙中存在的其它微粒,都無法透過肉眼觀測到。
還有更為玄妙、神秘的暗物質,人類的認知就更為有限了!
可見光在光譜中只佔很小一部分/資料圖
況且,人類目前這點極為有限的認知,還帶著濃重的主觀色彩。比如我們認為這是紅色,那是黃色,這本身就是透過概念的介入定義出來的。其它動物看到這種顏色,因缺失這種人為的定義,就不會認為是“紅色”、“黃色”。
這種主觀色彩,好聽的說法,叫人文色彩。對光與色的認知和感受,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偉大的繪畫、雕塑、攝影等,都打著深深的人文烙印!
梵高筆下的“星空”,這是他認知的顏色 圖/人民網
世界是多元的、複雜的,有時候你覺得它單純美好,那只是因為你沒有意識到它的複雜性,或者你不在意它的複雜性。
我們看到的世界,很可能是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認知的世界。而我們的認知,還是較為淺薄和有限的。
因此,我們即便已經懂得很多,也不必太過自信(自傲),慎用單一的標準去判定眼前的萬事萬物。
也因此,在世介面前,在自然面前,在宇宙面前,人應該虛心一點、寬容一點、虔敬一點!
認識到這一層面,我們才能更為心平氣和地看待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一定還有很多我們未認知的東西 圖/視覺中國
生活中的“錯覺”
看看這幾張圖,你作何判斷?
(以下均摘自網路)
這雙人字拖,是“白+金”?還是“藍+黑”?
小貓正在上臺階?還是下臺階?
腿上是塗了油?貼了薄膜?還是畫了白線?
女孩的旋轉方向,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
在我眼裡 眼睛一定是黑白分明 雖然人的眼睛還有其它的色澤 但是對於我這種心性的人卻只想看到一目瞭然的顏色 這就是真性情的恩怨分明的人
人視網膜中三種錐狀細胞的光譜敏感性示意圖/資料圖
可見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圖/視覺中國
只不過,每個人感知到的世界可能會存在一些細微差異。這差異可能來自人眼的屈光結構,也可能來自人的社會經驗,還可能和人眼視覺細胞當時的活躍度有關……
也就是說,同樣的事物,不同的人看後形成的認知可能不同。你認為是粉白色,他認為是灰綠色。
還有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去看這張照片,做出的判斷也不同!
人眼看到的顏色,是事物的反光投射到人眼中、在大腦中產生的判斷結果。而不同情況下的光也會帶著顏色,經過人腦的綜合處理,就會影響到判斷結果。
比如掛著晾曬的同一件衣服,在中午的Sunny下和在橘紅色的晚霞中,看起來感覺顏色有所不同。我們一般認為,Sunny下的顏色是正的,霞光下的顏色是偏的。
科學家分析,之所以不同的人看到同一雙鞋子會認為是不同的顏色,這是大腦在處理人眼輸入的資訊時,判定環節存在個體差異。
霞光中,一切都蒙上了橙紅色 圖/視覺中國
顏色只是人的一種感受
如此說來,是不是有點可怕?——原來我們看到的世界,可能都是我們大腦想象出來的!
進一步推演,是不是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並不是真實的?
舉例來說,你認知的紅色,和他認知的紅色,是被人的社會屬性判定成了一種,但其實很可能各自所知的紅色並非同一種顏色?!
這就涉及到人本身各自存在差異,基因的差異、性格的差異、成長環境的差異,甚至看事物時的心情,都可能對顏色判斷產生影響。
同樣一件衣服,不同光線下呈現顏色不同 圖/@新華日報
這裡面,有客觀因素(環境、結構),還有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等。
換句話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顏色本身是人的一種主觀感受,並不是物體的客觀屬性。
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每個人看到的斑斕世界,其實存在一定差異。只不過在人為概念的框束下和語言模糊性的彌補下,大家才有了基本一致的認同。
或許,這,就是“真相”!
我們眼睛所見,也未必是真相 圖/視覺中國
我們平時在相對穩定的人文社會環境中生活,這種“真相”不易被察覺。而在這雙鞋子、這條裙子面前,“真相”不小心露了馬腳!
不過這足以讓我們意識到,原來我們親眼看見的東西,也不一定是事實的!
當然,在人類無法形成完全一致的認知的情況下,所謂的事實和真相,意義也並不是很大。
好在世界就在那裡,人類如果願意,可以無休止地去研究它、探索它。
而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容許每個人對世界有不同的看法。對於每個事物的描述,諸如顏色的深淺、身形的胖瘦、個體的大小等等,都不過是一種相對的說法而已,不必苛責深究。
色彩斑斕的世界,每個人所見可能有差異 圖/羊城晚報
更進一步想,我們能感受到的物體的形態、顏色,只是光線照到物體上反射進人眼形成的認知。而能形成認知的,只有光線中的可見光部分。可見光在整個光譜中,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已。比如紅外光、紫外光,以及更多宇宙中存在的其它微粒,都無法透過肉眼觀測到。
還有更為玄妙、神秘的暗物質,人類的認知就更為有限了!
可見光在光譜中只佔很小一部分/資料圖
況且,人類目前這點極為有限的認知,還帶著濃重的主觀色彩。比如我們認為這是紅色,那是黃色,這本身就是透過概念的介入定義出來的。其它動物看到這種顏色,因缺失這種人為的定義,就不會認為是“紅色”、“黃色”。
這種主觀色彩,好聽的說法,叫人文色彩。對光與色的認知和感受,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偉大的繪畫、雕塑、攝影等,都打著深深的人文烙印!
梵高筆下的“星空”,這是他認知的顏色 圖/人民網
世界是多元的、複雜的,有時候你覺得它單純美好,那只是因為你沒有意識到它的複雜性,或者你不在意它的複雜性。
我們看到的世界,很可能是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認知的世界。而我們的認知,還是較為淺薄和有限的。
因此,我們即便已經懂得很多,也不必太過自信(自傲),慎用單一的標準去判定眼前的萬事萬物。
也因此,在世介面前,在自然面前,在宇宙面前,人應該虛心一點、寬容一點、虔敬一點!
認識到這一層面,我們才能更為心平氣和地看待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一定還有很多我們未認知的東西 圖/視覺中國
生活中的“錯覺”
看看這幾張圖,你作何判斷?
(以下均摘自網路)
這雙人字拖,是“白+金”?還是“藍+黑”?
小貓正在上臺階?還是下臺階?
腿上是塗了油?貼了薄膜?還是畫了白線?
女孩的旋轉方向,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