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用心去感受YY

    喜歡文化的我回答這問題。

    孔子如何成為聖人,唯一的答案就是學習。孔子以好學著稱,有兩個關鍵詞可以概括,一個是“學而不厭”就是孔子生命不息,求學不止的學習精神,另一個關鍵詞就是“學無常師”,沒有固定的老師,誰有長處就向誰學習。

    可以說,孔子的一生貫穿著這兩個關鍵詞。

    1,孔子在26歲時,聽聞魯國附屬國郯國的郯子對遠古時代的知識頗為淵博,於是在郯子來魯國時,賓館夜訪,虛心求教。而那時的孔子已成聞名魯國的學者,仍然如此謙虛好學,郯子當然恨不得將自己所有的歷史知識傾囊相授。

    2,向老子學禮,向萇弘學習音樂。老子當時任周王朝史官,熟悉禮儀典故。只是老子住在離魯國千里之外的周王城洛邑,孔子克服困難,風塵僕僕,來向老子當面請教學習。老子見他遠道而來,頗受感動,不僅傾心相授。還引見孔子認識大夫萇弘,向萇弘學習音樂理論。這次周王城之行,還有機會對周王朝很多典籍進行查閱和學習,再加上一系列的研討活動,對孔子的思想產生諸多影響。

    3,與師襄子切磋琴藝。師襄子和孔子一樣同為著名樂官,本來孔子琴藝已相當有水平了,但他仍要向師襄子學習,不斷地學習技巧乃至把握曲子的志趣神韻,正是在這樣的切磋中,孔子的琴藝突飛猛進。

    4,項橐三難孔夫子的故事更是孔子不恥下問的寫照。巜三字經》裡一段話:昔仲尼,師項槖。古聖賢,尚勤學。說的就是學富五車的孔子曾向七歲的項槖請教問題,充分體現了孔子好學和學無常師的精神。

    5,理論聯絡實際,讓書本知識活學活用。《論語》記載:子入太廟,每事問。孔子對周禮的知識主要來自書本,太廟祭祀剛好是實踐形式,孔子當然不會放過理論結合實踐的學習機會,所以每次太廟舉行禮儀活動,孔子老是問這問那的,好像啥都不懂一樣,其實他算資深專家,因為他知道只有勤學才能精進。

    ......

    正是因為孔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這種學習精神,處處留心皆學問,學無常師,而成為一代聖人。

  • 2 # 南月聞見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提出一個問題,大家可曾聽到老子師從何處?所以,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在於弄清楚什麼是“師”。我們不妨從自身工作、學習和經歷的角度來解開這個問題,從而獲得答案。我們在學校時,有英語老師、數學老師、語文老師,他們都在教授我們相應的知識,我們也都從他們那裡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在我們踏上社會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沒有了老師。我們開始了個人的打拼生涯,找工作、應聘、面試,失敗了再重複的做著相同的事情。於是,我們發現自己懂了很多東西,學會找工作了,我們沒有專門和誰學習,我們卻掌握了一項生存的技能。我們成功的進入了一家公司,辦理了入職手續,接觸到和我們一樣的年輕人,和我們做著一樣工作的年輕人,我們相互稱呼為同事。這一切我們都感覺到很新鮮,我們也並沒有覺得這是學習,但我們的頭腦中確實多出了很多新的內容,似乎比書本中學到的還要親近和實用。在工作崗位上,很多工作上的事情不懂,我們在網上查資料,去書店買書,自己開始了獨自的摸索之路。我們沒有老師、沒有同學,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請教身邊的同事,同樣也解決了我們心中的困惑。後來,我們從中也悟出了很多東西,我們就不總開口去問了,學會了觀察,這個時候我們似乎真正理解了,什麼是學藝不如偷藝的概念了。隨著工作時間越加的長久,經驗也越來越多,我們即便不懂,也很少開口問了,觀察別人、在網上查詢答案,這是經常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我們也對社會多了些瞭解,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個人的培訓機構、一些網路教學課程,於是我們又開始找老師了,學習一些與工作與性情有關的知識。在課程中我們是學生,當我們學有所成,給別人傳授知識的時候,我們也轉變成了老師的身份。可能在一天當中,我們的身份在快速頻繁的轉換著,是什麼樣的身份完全取決於我們當下在做著什麼。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話對我們走出學校大門到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精闢概括,我之所以加上一個時間段,是因為在這段時間裡我們用親身經歷印證孔子說的這段話。我們追溯到中國上古時期,炎帝,號神農氏,他是上古大能,嘗百草、試藥性,發展用草藥治病。炎帝所做之事與上邊我們所做之事比較起來如何呢,不同之處在於我們做的事情不一樣、所擁有的智慧不一樣、人生的志向和目標不一樣,但有一樣是相同的,我們都在靠著自己在摸索、學習完善著自身的能力。什麼是師,師即是名詞,它也是動詞;師即是別人,也是我們自己。當玻璃杯子掉到了地上,摔碎了,我們看到了整個過程,我們似乎從中悟到了什麼,杯子那個時候就是我們的師;當一輛汽車飛馳而過,我似乎知道了點什麼,車子那個時候就是我們的師。只要我們從中聽到、看到、嗅到了任何東西的時候,只要我們從中得了悟,它們就是我們的師。學無常師,這話太精闢了。我們沒有這樣的學問,不具那樣的智慧,說出這樣的話。但我們用自己的生命和經歷,在詮釋著這句話的含義。不得不承認,我們雖然也具備一些個人的學習能力,但是和那些優秀的人們有太大的差距了。眼光、志向、思想深度等等,都差得很遠。所以,在自己不具備學習更高層次的學問和知識的時候,選擇一位好的老師是一個明知之舉。總結來說,人其實是可以不需要老師的。如我文章的開頭的提問,老子師從何處?他們已經到了不需要老師的程度,正所謂,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他們看到一個現象,就會明白很多的事情和道理,還有誰能做他們的老師呢,寥寥無幾。那麼,對於問題,為什麼說孔子“學無常師”?孔子是人中聖人,能做他老師的人太少了,他只能向自然學習了,以自然為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奪得NBA2019-2020賽季的總冠軍獎盃,雄鹿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