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京國墨書畫
-
2 # 北海刀客
篆刻學習中,臨印與書法臨帖一要樣重要。臨刻印章首先要讀印。其者有如下幾點,對需臨刻印章的章法、刀法、筆法要一一搞明白,臨浙派印章需切刀,漢印需雙刀,等等之問題如需探討可私聊,就不一一發了。總之讀印臨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
3 # 書畫日課
對於這個問題,我深有體會,學了一段時間的篆刻,但也只懂了點皮毛而已,下面是我的一些學習心得體會。
首先,篆刻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像學書法一樣,只有不停的臨帖,練習,才能有所收穫,篆刻也是一樣,需要讀印。
一、我們要知道什麼是讀印?
所謂讀印,就是對古今往來的秦漢印、隋唐印、宋元明清印以及現代名家印,特別是一些著名的印章,對他們的印面、邊款、背景故事等都多加仔細研究,研讀他們的風格、篆法、筆意、章法、刀法等各個方面,從中汲取營養,並學習一些具體的篆刻方法與技巧。
二、怎麼讀印呢?
1、讀風格,現在的印章大致可分為兩類風格,一類是有典雅、精工、勁秀等特點的風格,另一類是有古厚、老蒼、雄肆等特點的風格。
2、讀篆法,要知道篆法不同於字法,字法解決了正確與否,篆法解決了印文字的妥當與否。美與不美的問題。篆法帶有強烈的藝術特徵。
3、讀筆意,幾乎所有的篆刻作品都是以線條來表現的,我們可以透過線條的粗細、挺拔、盤曲,來理解印章創作的思路。
4、讀章法,讀章法是最能讀出樂趣的,因為在篆刻中,大部分藝術元素都以章法的形式來提現的,如漢印的平整、勻稱,疏密統一等。
5、讀刀法,刀法不外乎衝切刀,篆刻中刀法與篆法的關係,先篆後刻,七分篆三分刻。
最後,讀印非常重要,有時候一方印就值得多讀,細讀,多次臨刻。有興趣的篆刻愛好者們應該把讀印變成習慣,讀印永遠都是進行時,而不是完成時,多讀印,多思考,我想一定會有不少的收穫。
-
4 # 大相無形
學篆刻沒有捷徑,卻有路徑。一個“讀”字,便是學習篆刻過程中的一個階梯。
之所以說是“讀”而不是“看”、不是“賞”,因為此中有個階段順序問題。“看”是一種最初級的學,而“賞”是在深刻認識和了解篆刻理論、知識和技巧、完成和具備了較好篆刻修養後,向更高深一層進階的學,否則一些大師作品的精妙處根本體會不到。
讀,是種解析、學習和體會的過程,讀的過程也是在內心同時進行模擬臨刻的過程。就如書法學習時的讀帖和臨帖,讀帖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臨帖,讀印亦是此理。
既然是本著“學”的目的“讀”,就應講方法、講側重側重:
讀篆法篆刻,首先是篆,即所謂七分篆三分刻,篆書好壞很大程度決定篆刻成敗。在構思印稿時首先就要深慮用哪種篆體、同時用哪種刀法來塑造風格,大篆、小篆、金文、甲骨文哪種更適合印文所蘊含的審美需要?
很多人普遍重刀法而輕筆法,注重了“刻”而忽視了“篆”。篆刻的篆畢竟不是紙面的書法,要為下來的“刀”留有空間,以便最終能透過“以刀行筆”完成藝術昇華。而這些,就需要大量的讀印來體會和積累。
看章法相同印文的章法處理,其結果會因人而異、呈現出不同的藝術差異。例如,篆刻中使用頻率頗高的“印”字,在章法上就可以有上下和左右兩種安排;再比如,很多四字印文采用兩字互為錯落的安排等等,都是為了照顧印面留白的藝術性與合理性而採取的章法。(關於留白的處理,齊白石作品非常有借鑑性)
讀印中對章法的學習,可以針對同一款印,自己也不妨構思幾款印稿體會下,揣摩和嘗試理解作者當初創作時的思路,以及在處理方式上如何側重。只有這種反覆將自己置換到作者創作角度、達到與作者互動的學習方式,才能深刻體會和領悟其中的奧妙。
品刀法我們欣賞書畫名家作品創作時,常常會發現他們幾乎每一筆的提按、頓挫、轉折或筆觸等都能交代的很清楚。而篆刻家行刀便一如書畫運筆,只要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們的每一刀幾乎都能數出來,這便是刀法嫻熟的體現。這些行刀的軌跡,也正是在讀印過程中要多加留意的重點之一。
再者,各名家流派不同,其治印的藝術風格也會迥然差異。如上圖,乃吳讓之和趙之謙刻制的同一印文,吳讓之的若寫出來般,細品之下會發現,全印無一條直線卻挺拔、老辣而不失雄渾,每字筆畫的起筆和收筆竟無一相同!
趙之謙這方印的“印”字採用了左右安排的章法,整體基本是背線衝刀。細看之下,曲線也非一刀衝過、而是於停頓處繼續衝刻,如此形成線條的微妙起伏和波動,就較之生硬的直線更具有趣味和活力,如同紙上行筆時的“澀進”,這就是運刀形成的筆意,也是我們在讀印過程中需要細細品味的地方。
靜讀與心動讀印是要細細品讀,但不是能靜的下心態、穩的住心神就一定能讀好、讀透,還要會動。
這個“動”是指印普與自我心、眼、手之間的聯動。目光所至,心念逐起、手隨心動,透過刀法軌跡去體會作者行刀時的輕重、急緩,並且要不斷的讓自己以作者創作時的角度不斷切換思維,對自己品讀過程的領悟所得也要及時記錄。如此,思維、角色和角度與印普形成互動,印普方真正為你師,方能深刻體會和領悟其中的精妙,持之以恆也必見成效。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回覆列表
篆刻印章是種藝術,多看印譜,學會欣賞,多揣摩好的印章的朱白分佈,字的曲直變化,對章整體的佈局等。借鑑別人的優點,也能在看印譜的期間產生自己的靈感。重要的是發現篆刻之美是很快樂的事,也能激發自己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