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人聊歷史
-
2 # 欄杆拍遍
這個問題實際上引出了古代的一個重要的政治制度,叫做“二王三恪”。
中國曆代王朝更替之後,基本上都會給予前朝皇室後裔一個爵位,並賜予封邑,以祭祀前朝聖君,這樣做的好處一是既顯示了自己政權的統續即正統地位,二是彰顯了自己的大度。實際上也為自己的後代留了一條後路,誰又能保證自己建立的王朝萬世一系,永不滅亡呢?
在五代以前,這一制度被執行的較好,但是到後來大多數政權並不重視這一制度,甚至將前朝皇裔趕盡殺絕。如果只封前兩代皇朝的後裔,稱之為“二王”或“二王后”,如果封前三代皇朝的後裔,則稱之為“三恪”。
這一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堯舜時期,虞舜以堯的兒子丹朱為賓,稱為虞賓,不視之為臣子。夏禹封丹朱於唐,封舜子商均於虞。皆不用臣禮,而用賓禮。
西周建立後,“武王追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
又封紂王之子武庚管理商朝的舊都殷,使殷民大悅,可是說是深得民心。為了監視武庚防止發生叛亂,武王又設立了三監,即管、蔡、霍三國。武王死後,周公攝政,管叔鮮、蔡叔處和霍叔度三人懷疑周公篡權,於是聯合武庚等東方諸侯發動了“三監之亂”,後被周公平定,武庚被殺。
周公又封紂王的庶兄微子開於宋,以紹殷後,奉其先祀。這樣一來,在周代,虞舜後裔的陳國,夏朝後裔的杞國和商朝後裔的宋國便是三恪。
西漢先後封周朝後裔和孔子後裔(孔子為宋君後裔)為周成休侯和殷紹嘉侯,可稱其為二王后。
以後歷代對亡國之君基本上都有封賜,例如曹丕封漢獻帝為山陽公,司馬炎封曹奐為陳留王等,都是對這一制度的延續,但是封賜的人數不定,有的只封一朝後裔,還有的沒有封賜。
中國史上最後一個例子是雍正時封朱之璉為延恩侯,直到清朝滅亡,這一制度徹底終結。
-
3 # 龍行有悔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周以後的皇朝更疊為啥都以暫草除根為結束而以前卻放了一馬。周以前屬奴隸社會,種族戒線不可跨越,是龍生龍鳳生鳳的時代,你可以搞死他但不能否定他,說白了是家事不是國事,都是同宗同祖的關係。秦不說了,太短命了。漢以後是窮人造反,雖有天地異像,也斷了傳承不是。那是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新的意識形態必然出現。這是最高統治者根據自身利益做出的決抉,沒有好壞對錯之分。一句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們只是做出了最好的選則,換你亦然。後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合之間有短暫過渡。進入封建,三國歸晉,晉短壽而五胡十六國,後歸隋,隋短壽而讓於李唐,又安史國亂致五代十國,北宋短統而有金夏並立,後皆歸元,元百年亂而明立。明未內外皆亂而歸順,闖順不足年而歸清。清未軍閥而歸民國,民國短壽而華夏小統。如史不欺吾,現在正是一統河山大有做為時。我們七零輩承上啟下,知道生存不易,和平不易,發展不易。還有揚神州威不易,數載隱忍,尚須再忍,厚積薄發一鳴沖天!時過境遷,已隱忍百年,再接再厲靜觀時變,一出手宇內安康可好?
-
4 # 躁靜有徒
在周滅商後,周武王宣佈周朝建立,準備將商地分封,突然一想,周本來是商朝的一個西方屬國,如今取代了商朝的統治地位,殷商遺民會不會不服周的統治?於是周武王馬上召集姜太公,召公和周公商議這些問題。
姜子牙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及其處境,他說:“殷商的頑固分子及敵視西周的大臣,應立即處死,不能姑息養奸,留下後患。”周公不同意姜太公的看法,他說:“對於殷商的大臣,應加以區別,罪大惡極,民憤極大的殺;無罪者不殺,還應利用。”最後,周公提出了分化利用的主張,他說:“既要進行武力監視,又要施以籠絡才是。”周武王聽了頻頻點頭。最後採納了周公的建議,決定由殷紂王的兒子武庚來統治商的餘民。
姜太公考慮到武庚從小受紂王的影響,放心不下。於是建議周武王要對武庚嚴加防範,在朝歌周圍設邶、庸、衛三國,管叔由管徙封衛;蔡叔由蔡徙封鄘;霍叔自霍徙封邶,周武王將自己三位弟弟封鎮這三國,史稱“三監”,來監視武庚。
周王朝建立第二年,周武王去世了,年幼的成王還管理不好國家大事。周武王之弟周公便代攝國家大事。對此,管叔,蔡叔,霍叔等大臣極為不滿,散佈流言蜚語,勾結朝內大臣聯合東夷中的徐、奄、薄姑、熊、盈等方國部落,發動了大規模的叛周復殷戰爭。
為了儘快平息這場暴亂,姜太公親臨現場輔助周公,再一次返回牧野,殺向朝歌。早有準備的武庚,親自帶殷商奴隸主貴族瘋狂反撲,負愚頑抗。但失掉軍心的武庚,終究不能喚起將士的鬥志,因而軍心不齊,不戰而潰,全部瓦解。武庚、管叔被處死,蔡叔被流放,霍叔遭貶斥。
回覆列表
現在流傳下來的是商紂王昏庸無道,周武王順應天意,興兵討伐暴君,建立大周。然而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進行,一些史學家慢慢的為商紂王翻案,他們認為歷史上的商紂王可能並不是如此的殘暴,我們後面瞭解的歷史存在些虛假情況。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們再回到這個問題,商紂王的兒子武庚被封為殷侯,我想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是因為周武王畢竟謀反得來皇位,對於前朝太子武庚還是存在些許愧疚,封武庚為殷侯,是對他們的些許補償,也許這樣,周武王心裡會好受些,皇位坐的也踏實些吧。
二是我認為武庚能力有限,並沒有雄才大志,也沒有想要報復的心思。如果三國的劉阿斗一般,樂不思蜀,蜀國的滅亡對於他來說沒有任何影響,武庚對於商朝的滅亡也沒有任何傷感,所以周武王並沒有要殺他的理由,給了他一個殷侯的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