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人草堂
-
2 # 命理風水學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應該解釋藉助馬車的人,不是腳走的快的意思。
出處《荀子.勸學》假與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利指的意思是快,功勞的意思。
-
3 # 繆曉龍or謙謙易理堂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意思是藉助馬車出行的人們,並不是腳走的快,也能很快達到目的地。
這句話對於現代的意義在於:成功的關鍵是定好目標,然後要善於找方法、有技巧,這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4 # 當時巴山月
本句“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出自先秦時期的荀況所作《勸學》。這句話的意思是“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自己的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利,本身是一個形容詞,可譯為“敏捷,利索”。這裡是詞類活用——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譯為“使……敏捷,利索”,意譯為“快”。“非利足也”是一個倒裝句,應該是“足非利也”。荀子的意思是告訴我們要善於藉助外物,才能達到我們自己的目的。
-
5 # 南京寧
老張來回答這個問題。
要完整準確地理解一句文言文,最好的做法是把這句話放到其出處的語境中去理解。題目中這句”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其實是一句不完整的話,完整的說法是”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這是出自《荀子·勸學》中的一句話。
瞭解出處,才能準確理解句子《荀子·勸學》篇,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荀子的著作《荀子》中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說文。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幾個方面,闡述了學習的理論方法。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這句話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其完整的原文是這樣說的: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翻譯成白話就是,我曾經沒事時整天思考一些問題,但是思考卻不如片刻的學習得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尖想要看的更遠,但不如登高遠望視野更開闊。站在高處招手,你的胳膊並沒有變長,但是更遠處的人都能看到你。順著風的方向大喊,你的聲音並沒有加快速度,但是更遠處的人也能聽到。乘坐車馬出行的人,不是他們腳走的快,但能到達千里之外。乘坐舟船的人,並不是他們善於用於,但卻可以橫渡江河。優秀的人,並不是生來就比別人強,只是善於利用事物罷了。
讀到此,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哲思,他們善於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來體悟哲學道理,又把這些道理運用到生活中去。
詳細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其實,透過上面對整體段落的理解,我們已經可以大體來翻譯”假輿馬者,非利足也“這句話了。
”假“這個字,在漢語中有5種意思:
1.不真實,非原來的,如假幣。
2.藉助,利用,如假借。
3.據理推斷,如假設。
4.換取,如假食。
5.日本文字的一種用法,如片假名,平假名。
結合後面”輿馬“二字,可以知道此處應該是第2種意思,就是藉助車馬。”輿“原指車廂此處代指車輛。
”非利足也“一句重點要理解的是”利“字。單從字面解釋來看,利在漢語中的意思有多種:
1.鋒利
2.順利
3.利益
4.利潤
5.使XX有利
不過,你要是簡單的用這幾個意思來理解,仍不能很好地理解這句話。因為這其實是一個倒裝句,文言文中經常喜歡用倒裝,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山東齊魯大地,人們至今說話時仍然喜歡用倒裝。”非利足也“正常的語句其實是”足非利也“也就是腳並不利索。意譯為並不是他們的腳走的快。
乘坐車馬出行的人,腳也沒有比別人走的快,卻能到達千里之外。乘舟船的人,並不是人人都是游泳高手,卻能橫渡江河。為什麼能有這樣的結果呢?是因為他們藉助了外力。荀子前面用大篇幅羅列了這麼多例子,其實他最想說的是後面這句話,”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喜歡老張的回答,請關注南京老張。
-
6 # 邯鄲明月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
利——名詞用作動詞,走得快 。如下圖,新華字典中,利的第六種解釋,引申為走的快。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非常有含金量,筆者自然不能輕易放過。
這句話它的出處,是來自於戰國的思想家,文學家荀子的勸學,其實這句話還有後面那半句,那就是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什麼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儘管不用雙足走路,而駕馭馬車,也能走千里之外。
說的是一個人,要善於藉助外力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就!
這個利字,筆者認為就是利用借用的意思。
其實我們古人的哲學水平,已經遠遠超於我們現在的人。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的人,由於太過於迷戀功利,往往忽視了事物發展的本質,有時候便會出現,事倍功半,這樣的尷尬場面。
就拿現在的文學創作,影視創作來說,說實話,現在國內的大部分影子劇無論從文學品位還是它的藝術性來說,都是極差的!
頭幾年指環王火了,於是國內便會出現大量的歐美風格穿越劇,不倫不類。之後無論是歐美的越獄,還是西方的一些神話影視火了,於是又是一大批的跟風作品。
可是我們卻忘了,我們有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作為內容底蘊,這便是我們自己的馬車。
只有我們善於藉助我們自己的文化內涵,才能創作出符合東方人,我們自己的優質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