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0慶

    這個問題很大。秦二世亡的原因,可以寫篇論文了。

    簡單說幾點吧。1-秦法太苛。戰爭時期是好事,和平時期人們感覺壓抑。2-秦統一天下以後國策有誤。治一國與治天下是有很大區別的。統治者思維僵化,沒有因地制宜。3-統一以後,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失去了危機感。也就是說沒有了對手而導致自身的滅亡。4-秦的徭役賦稅太重,民眾沒有很好的休養生息。還有其他的很多,暫時想不到了。其實一句話包圓了,“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2 # 小盧談天說地

    雖然利在千秋,但是他罪在當代啊,當時天下苦秦久矣。

    一、大興土木,包括修長城、修馳道、修阿房宮,導致國家超負荷運轉,百姓不堪重負,最後紛紛揭竿而起。

    二、秦朝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權力都集中在中央,地方無兵權,連陳勝、吳廣起義都無法鎮壓,只能等中央派兵去剿滅。另外,如果當時像周朝或漢朝,地方諸侯王有軍隊,在沙丘之變時就可以廢了胡亥或殺了趙高。可惜秦始皇看到了周朝亡於分封,卻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沒有分封就國,最後都死在胡亥手裡。

  • 3 # mudan1

    一個朝代,一個政權能延續多少年,也叫國運氣數。一個朝代或政權不管是要走向興盛,還是要走向滅亡,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在共同促成,而這些原因歸究起來還是離不開人為的因素,尤其是少數最高統治者個人能力和素質在起到最關鍵的決定性作用。

    當國家要走向興盛的時候,自然有一個賢明的君主和一批忠臣良將來共同扶佐治理國家。相反,當一個政權要走向敗亡的時侯,除了皇帝個人昏庸無能之外,往往還有幾個奸臣在當道弄權,陷害忠良。

    秦朝會在短短十幾年之後就走向滅亡,其實主要原因不在秦始皇實施的所謂暴政,也不是其所實行的郡縣制,而最主要最關鍵的問題事實上就出在兩個人身上,也就是胡亥和趙高。可以說,就是這兩個極端惡劣的人物在促使輝煌一時的秦朝走向滅亡。

    趙高排除異己,陷害忠良,實乃大奸大惡之徒,而胡亥卻是又蠢又壞,昏潰透頂。或許秦朝氣數註定只有短短十多年,在秦始皇意外駕崩之後,上天又按排了趙高和胡亥這兩個大壞蛋來敗壞秦始皇的江山。想想,如果不是胡亥繼位,趙高作惡多端,其它任何政治風浪都不可能這麼快把大秦帝國推向死亡的邊緣。

    所謂世事無常,造化弄人,人算不如天算,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秦始皇生前一統天下,希望子孫後代把皇位代代相傳,仍至萬世,可他做夢也想不到他的江山傳至二世就完蛋了。更可笑的是他的眾多子女竟都慘死在自家人胡亥這個蠢貨手上,如果秦始皇地下有知,當悔之莫及,死不瞑目。

  • 4 # 星火辰

    秦朝亡於暴政,這不過是表面現象。秦朝、西晉、隋朝都不長久,其中有個共性,任何以強制武力結束大分裂時期的朝代,都難以在短時間內收拾人心、解決長期存在的造成分裂的根本性原因。

    一、秦朝之前是什麼?是從西周初年就開始實行的分封列國制,地區分治的理念根深蒂固

    同理,西晉之前是好幾十年的三國時期,這還不算分裂得太久。隋朝與秦朝更接近些,它之前,是數百年的大分裂時期。這種共性不是偶然的,後面的歷史,依然能找到例子。

    從大分裂的一地雞毛,到一些地區強國逐漸實現大地區一統,再到完全一統,從表面上看,秦朝、西晉、隋朝都是最後的勝利者。然而,其中造成分裂的根本性原因,需要這些朝代啃骨頭去解決,這可不是吃肉,而是啃骨頭,結果這三個朝代都成為了時代的犧牲品。

    當然,三個朝代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秦統一度量衡、實行郡縣制,以嚴酷刑法和強大的秦軍保證其統一政策的實施;而西晉呢,聽之由之,以大貴族的支援維持其統治;隋朝呢,同樣實施了大規模的消除地方割據勢力的改革,寧可得罪關隴貴族和地方實權派。於是,三個朝代之後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秦朝之後,有輝煌的漢朝;西晉之後,中國陷入更大的分裂;隋朝之後,是繁盛的唐朝。

    二、秦滅六國,六國的仇怨均集中在秦朝身上

    六國的王族、貴族因為失去了其特權,對秦朝恨之入骨,這是肯定的。同樣,在統一戰爭中,秦軍屠殺六國軍民,據說光白起就殺了上百萬人,老百姓們能不恨秦朝?還有一類人,可能是大家沒有注意到的,那就是遊走天下的學者、士人,因為秦朝禁止言論、還以吏為師,他們不但失去了一朝驟貴的機會,甚至失去了謀生的途徑。

    秦末,起義軍蜂起,大多數義軍的頭頭都是六國的老貴族後代,各國士人為義軍之中堅主力,造反百姓如同潮水,最終淹沒了秦朝。

    三、秦朝的苛法和暴虐,只是加快秦朝覆滅的因素

    打天下不同於治理天下,這是誰都知道的。但是不得不說,秦朝原本就是依靠其強制法令來迅速解決國家治理中的問題的。商鞅改革,也以嚴法厚賞來推行,前三年,秦人都覺得很不自在,三年後才國家大治。秦朝建立後,同樣要以嚴法來推動其解決長期分裂的政策,但此時秦國的國土,比起商鞅時期何止擴張了十倍,秦人不自在了三年,那整個天下的人是不是得不自在三十年,才能初見革新的成效?事實上,這還不是倍數的增長,而該是量級的增長。恐怕得五六十年後,革新的效果才能得以最好體現。恰恰,漢興五十年後,進入了漢武帝的極盛時期。

    因為土地的急速增長,當秦軍力量無法在全國範圍內形成有效控制時,秦朝的嚴酷法令的弊端的一面,被最大化的暴露出來,加之始皇和二世的奢靡無度、不恤民力,叛亂在各地發生了。章邯在鉅鹿的失敗,讓秦國失去了最後的防禦力量,於是,秦朝十五年而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父親笑的語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