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周方好

    魯迅告訴我們,人活著應該有獨立的民族精神,獨立的思想品質,不要害怕強權,大聲地說出自己的觀點,要努力的走自己認定的路,直到成功,要做一個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

  • 2 # 紅太陽登報掛失

    魯迅本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他發表大量的文章來喚醒一個泱泱大國中像橫屍走肉般的華人,因此魯迅對我們的影響的非常巨大的。

    魯迅教會我們的道理太多了,魯迅從青年時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宏偉志向,教會了我們要有愛國主義精神。他能清醒地看到,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挫折、失敗和犧牲是難以避免的,教會了我們要有堅韌不拔的戰鬥精神。他不僅具有堅定的立場,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懷和開闊的視野;不僅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繼承者,而且是致力於創新的改革家。他用犀利的筆,鞭笞過損害和背棄祖國利益的洋奴買辦,同時又堅決反對國粹主義和故步自封;他和全盤西化的傾向進行了毫不妥協的鬥爭,又大力主張廣泛吸取世界各國的一切長處,讚賞“漢唐氣魄”,提倡“拿來主義”,教會了我們要博採眾長,勇於創新的精神。

  • 3 # 夏瞄淺談

    魯迅先生的文章對於人性和國民性有著超強的洞察力和超前性,即使放在現在進行套用,也不會過時。

    他選擇用一種進乎於變態的執拗,在一個沒有信仰為支撐的國度裡,獨自戰鬥下去——雨果和托爾斯泰都企圖以他這樣的高度戰鬥,但後兩者都是有信仰的,魯迅先生沒有。如果他願意,我相信他是完全可以過上林語堂、梁實秋或他弟弟那樣的生活,寫那樣的文章的。他有這樣的襟懷、視野、天分和文筆。只要他樂意,他可以成為一個悅目、幽默、溫柔、清秀的小說家,或者一個出色的學者。

    郁達夫曾經這樣評價魯迅:“當我們看到了部分,他已經把握了全部;當我們好不容易把握住了現在,他已經看透了過去與未來。(大意)”

    他教我們女性如何獨立:

    “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夢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後,有時卻也免不掉墮落或回來。……她還須更富有,提包裡有準備,直白地說,就是要有錢。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

    他教我們怎樣教育熊孩子:

    “往昔的歐人對於孩子的誤解,是以為成人的預備;華人的誤解,是以為縮小的成人。直到近來,經過許多學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於孩子的發達。”

    甚至連愛國都可以教一教:

    “現在,氣象似乎一變,到處聽不見歌吟花月的聲音了,代之而起的是鐵和血的讚頌。然而倘以欺瞞的心,用欺瞞的嘴,則無論說A和O,或Y和Z,一樣是虛假的;只可以嚇啞了先前鄙薄花月的所謂批評家的嘴,滿足地以為中國就要中興。可憐他在“愛國”的大帽子底下又閉上了眼睛了——或者本來就閉著。”

  • 4 # 神農小小草

    魯迅,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面旗幟,是在黑暗的中國時刻吶喊華人的聲音,使黑暗的角落不再是那麼的黑暗,他說的話一針見血,可能聽起來並不是那麼舒服,看透了華人在那個時代的劣根性,勇敢的揭露和批判華人都不敢去講的敏感話題,記得《紀念劉和珍君》,那種敢於批判政府,公然同情遊行學生的氣度,就算在現在,也不一定有幾個人能敢這樣去做,他還塑造了許多經典的人物形象,比如祥林嫂,比如阿Q,比如閏土,比如孔乙己,比如《狂人日記》的某君。。。。還有許許多多的反面人物,像魯四老爺,像假洋鬼子等等,都至為形象,讓我們清楚看到人的本來面目,魯迅可以說是文壇的獨樹一幟,是中華的民族魂。當然,時下有的人並不買賬,認為已經過時了,甚而有的還主張在課本中取消,我總覺得這樣的意見也確實是奇葩,現在先生所說的那些現象,華人真的改觀了嗎?丟棄了思想美化了皮囊,追逐了名利毀壞了意志,還有哪個知道先生的苦心!如果真的泉下有知的話,唯一欣慰的可能就是國泰民安,但對華人本身,也是失望透頂。有人笑話的這樣形容華人的形象,假如日本鬼子重新再侵略一遍中國的話,投降的何止萬千!當然這是玩笑話,但說明的是啥,說明對現在的人的意志擔憂吧。

  • 5 # 蓮花苑

    教育既生活!目的是在培養做人的道理。我似乎有點明白了為什麼魯迅先生會那麼痛苦地選擇棄醫從文!想用他手中那支犀利的筆來激勵著或者鞭撻著什麼?

          關門說話,都懂其意。

          

        人人間,本無好壞與對錯。                    

          在壞的人,也會有一個愛他的人。

          再好的人,也會有令人不滿之意。

     

           身邊的人去說:直言,屬善意,期待一切安好。

           讓外人去評價:不語,是不滿,隱含譏諷之意。

           言,視為憤世之俗;不語,視為圓滑之術。

             言乎?不語乎?孰美?

           是而人人都學會了,視而不見,知而不語。甚困惑,是人人都變聰明寡語,或是人人都變麻木不仁。

         

          敢言之人,橫眉冷對千夫指,或許不對,是必心胸坦蕩。

         不語之人,躲在角落看世界,或許是對,亦因明哲保身。

          誰又能說仗義執言是對?圍觀之眾有錯?

               躲進小樓成一統,

               管他冬夏與春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利用遙感進行農作物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