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便是一個注重家教的國度,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對氏族子弟成人、成才、修身、齊家教育中,起著極為重要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與時俱進地認識這些“家訓”,以揚棄的態度繼承和發揚“家訓”,對傳承教育,樹立良好的家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古代諸多“家訓”中,《朱子家訓》是“家訓”苑林中的一支奇葩,其思想至今仍能熠熠生輝。
《朱子家訓》又名《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教育為主的啟蒙教材,重在闡明修身治家之道。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朱子家訓》的作者朱用純,字致一,號柏廬,明末清初江蘇崑山縣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他生平精神寧謐,嚴以律己,對當時願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紳,以禮自持。著有《治家格言》、《愧訥集》、《大學中庸講義》。朱柏廬因為敬仰二十四孝中為懷念父親王修而終生不面向西坐,還曾在父親墓前攀柏悲號的王裒 ,便改號為柏廬。朱用純始終未入仕,一生教授鄉里,向學者授以小學、《近思錄》等。曾用精楷手寫數十本教材用於教學。潛心研究程朱理學,主張知行並進,躬行實踐。康熙間堅辭博學鴻詞之薦,與徐枋、楊無咎號稱“吳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染疾,臨別前囑弟子:“學問在性命,事業在忠孝”。
《朱子家訓》全文五百餘字,文字通俗易懂,內容簡明賅備, 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 , 毋臨渴而掘井” 等,至今仍有教育意義。
中國自古便是一個注重家教的國度,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對氏族子弟成人、成才、修身、齊家教育中,起著極為重要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與時俱進地認識這些“家訓”,以揚棄的態度繼承和發揚“家訓”,對傳承教育,樹立良好的家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古代諸多“家訓”中,《朱子家訓》是“家訓”苑林中的一支奇葩,其思想至今仍能熠熠生輝。
《朱子家訓》又名《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教育為主的啟蒙教材,重在闡明修身治家之道。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朱子家訓》的作者朱用純,字致一,號柏廬,明末清初江蘇崑山縣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他生平精神寧謐,嚴以律己,對當時願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紳,以禮自持。著有《治家格言》、《愧訥集》、《大學中庸講義》。朱柏廬因為敬仰二十四孝中為懷念父親王修而終生不面向西坐,還曾在父親墓前攀柏悲號的王裒 ,便改號為柏廬。朱用純始終未入仕,一生教授鄉里,向學者授以小學、《近思錄》等。曾用精楷手寫數十本教材用於教學。潛心研究程朱理學,主張知行並進,躬行實踐。康熙間堅辭博學鴻詞之薦,與徐枋、楊無咎號稱“吳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染疾,臨別前囑弟子:“學問在性命,事業在忠孝”。
《朱子家訓》全文五百餘字,文字通俗易懂,內容簡明賅備, 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 , 毋臨渴而掘井” 等,至今仍有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