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紫色星空214

    這個要從猶太教基督教教說起了,猶太人是個很聰明又很會經商的民族,他們信仰猶太教。而歐洲大都信奉基督教,基督教認為,是猶大出賣了耶穌,是猶太人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中世紀,這兩種宗教互不承認,互相排斥,尤其是基督教仇視富人,認為財富就是罪惡。猶太人又是富人居多。再有就是在20世紀1920年代末1930初,德國遇上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於是,當時德國最高統帥希特勒利用這一時機開始爭霸世界。坊間傳言,希特勒在少年時期,遭受到猶太人的侮辱,希特勒對猶太人恨之入骨。這樣希特勒鼓吹日耳曼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所有的土地和財富都屬於日耳曼人。於是就開始瘋狂屠殺猶太人。被虐殺猶太人的財富自然也就成為當時戰爭機器德國的資金保證。

  • 2 # 營口軒哥

    1、基督教的傳說;猶大出賣聖主,被釘十字架…

    2、一戰過後,德國經濟蕭條低迷,而普遍會投資理財的猶太人生活水準很高,明顯處於階層中的上層,引發妒忌;

    3、被納粹德國鼓動的,轉移國民視線便於統一策略…

  • 3 # 科西嘉小強人

    ①政策需要。需要一個敵人,讓德華人團結起來。而且容易樹立起德華人的優越感②經濟需要,雖然猶太人當時人口不多,但是他們掌握的財富可是非常多。希特勒的軍事行動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撐。

  • 4 # 煮酒閒話

    事實上,是全歐洲都恨猶太人

    猶太人長久以來就是個流浪的民族,猶太人在二戰勝利之前沒有國家。

    這還不算什麼,吉普賽人也是流浪民族,別人頂多歧視他們是男的都是小偷,女的都是那啥,沒有上升到生命威脅的程度。

    為什麼全歐洲都仇恨迫害猶太人呢?

    因為猶太人擅長經商,而且喜歡從事借貸等金融活動,聚集了數不清的財富,平常還好,旁人也就嫉妒嫉妒編排點段子,比如《威尼斯商人》就是大奸商莎士比亞編的。不過一旦經濟出現問題,大家日子都過得不好的時候,歐洲其他民族的小情緒,就會變的極端,爆發出難以置信的醜惡。而沒有國家的猶太人,對這種事情絲毫抵抗能力都沒有。當一群人富有而沒有保護的時候,不要指望道德能起什麼作用,尤其是大家吃不上飯的時候。

    時間長了,搶劫猶太人就從一般狀況成了習慣,成了政治正確,為了標榜自己劫掠的正確,就要找些冠冕堂皇的藉口。猶太人就此成為歐洲禍根

    一戰剛結束,同盟國戰敗,整個歐洲老百姓的日子都極其不好過,尤其是戰敗方。那時候德國馬克飛速貶值,堪比48年的金圓券,整個國家一窮二白。至此,德國極右翼的納粹上臺,宣揚復仇的納粹上臺後發現一個問題,沒錢。

    沒錢就找猶太人拿唄,於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成系統的搶劫開始了,國家有了錢,機器就能開動,而且這種集體活動,更是增加了民眾的極端情緒和狂熱的凝聚力。因為整個歐洲日子都不好過,大規模的排猶開始了。納粹見到這種情況覺得這是個機會,成為排猶先鋒的話可以增加其在歐洲的影響力,於是加大了排猶力度,轉為迫害猶太人,這種行動在戰爭時期,很快演變成了集中營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這個罪,全歐洲都有。只是納粹被打敗了,死人不會為自己辯解,大家就把鍋都甩到納粹頭上,於是只有納粹排猶,其他歐洲人都是白蓮花。事實上,德國境外,集中營可一點都不少

  • 5 # 九視

    有這麼三個因素:

    第一,歷史文化原因。

    儘管基督教、新教都是發軔於猶太教,三教皆奉《舊約》為經典,但是三者對於基督教經典卻有不同的解讀。猶太教與後二者最根本的不同之處在於,猶太教只承認上帝,不承認有聖子:耶穌。

    基督教則在猶太教基礎上發展出了所謂的聖父聖子聖靈的“三位一體”,認為耶穌是上帝的兒子。達芬奇在米蘭大教堂的的名畫《最後的晚餐》,描述了耶穌受難前與徒弟們的最後一餐。他的徒弟——猶大,為了一袋子金幣出賣了耶穌,而猶大就是猶太人。

    歷史上,弱小的猶太民族,在強鄰環伺之下,也的確幹過“牆頭草”、“帶路黨”、“騎牆派”的角色。在十字軍東征等歷史時期,給歐洲人留下了類似於漢奸、叛徒、見異思遷的印象。

    在文化基因上,猶太教又與其他宗教有些不同,比如佛教、基督教,都具有一定廣泛包容性,希望接納更多的民眾加入並信教。猶太人則自己信猶太教,其他人進不去,他們也不與外教文化交流,漸漸形成了一個文化上封閉的宗教系統。

    第二,經濟原因。

    歐洲人,尤其是德華人。在一戰以後,在極其惡劣的戰敗國生存環境之下,為了謀求出路,產生了極左、極右兩種思潮。

    極左的姓馬,極右的姓法。無論是極左還是極右,都是排猶的。法西斯主義的排猶理論,建立在種族主義、民粹主義之上。馬克思本人就是猶太人,馬主義本身並不排猶,但馬克思主義階級鬥爭理論:是要用無產階級消滅資產階級。而當時歐洲的大資本家,一水的都是猶太人。

    出埃及之後,猶太人當時的地位,事實上跟現在的中東、北非難民差不多。他們不管走到歐洲哪裡,當地人立法不給他們地,不允許他們掌握土地等重要生產資料。於是,他們只能經商、放貸。經商、放貸成功後,就會擠壓當地人的生存空間,尤其是放貸行為,與基督教互助的教義衝突,給歐洲人留下了“社會寄生蟲”、“奸商”等印象。偏偏猶太人經商又非常成功,本土歐洲人自然是看不順眼,心裡不服氣的。

    第三,現實原因。

    一戰以後建立起來的凡爾賽體系,對德國進行了宰割性懲罰措施。使得戰後德國,民族主義高漲,各種社會矛盾空前尖銳,百姓民不聊生,經濟上一蹶不振。

    所有的矛盾必須要有一個發洩口。加上法西斯主義的排猶宣傳,於是,猶太人成為了出氣口、假想敵,成為了“人民公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蘇東坡的不合時宜,為何是知識分子一種特立獨行精神的自我標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