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提法有些問題,周王室不是沒人造他的反,周公攝政時期就有幾個宗室造反了(三監之亂),至於劉邦更是當了皇帝后僅僅幾年就被人反了。

    周朝實行的分封制,之所以在前期(除卻三監之亂)沒人能造反,有幾個重要原因:1.彼時各個諸侯實力比較弱,沒能力造反;2.周王室當時實力還很強,有能力遏制造反的勢頭;3.周王朝的分封制是徹底的分封制,諸侯下面還有大夫,要造反得有人掣肘他;4.史料缺乏。

    而漢朝早期實行的是分封制與郡縣制並行,國家既有諸侯的封國也有直屬朝廷的郡縣。這種畸形的“一國兩制”的出現並不是劉邦等漢初政治家無能,而是在推翻秦朝的過程中,各家勢力糾纏太多。而劉邦勢必要讓天下變成他的家天下,所以,勢必要對這些異姓諸侯進行清洗。因此,英布、韓信等人的造反,也就半推半就地出現了。

  • 2 # 東樓

    誰說周八百年沒人造反,歷史上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都是不斷吞併周圍弱小的國家,逐步強大起來的,尊王攘夷就是個口號,實際上誰把周天子當回事?本質上都是反賊。只是那時候人口少,生產力低下,大家都沒有能力把同時代的其它幾國都吞併了,所以看起來是國家之間打來打去,而大周朝江山永固。所以不是這些國不想造反,是沒那個實力。

    戰國時期秦國強大就想吞併其它諸國,同樣漢朝出現七國之亂不是偶然,地方勢力壯大到一定程度必然對中央產生威脅,動亂是遲早的事情。

  • 3 # 大道亦可至簡

    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想從文明變遷的角度來回答。其中的緣由我認為或許是中國歷史上意識形態的巨大演變,或者說是顛覆。大家都知道自西周建立伊始,周公旦便主持制定了一套符合當時社會條件的“禮樂制度”。也正是這一套禮樂制度確立了當時社會的基本結構和行為準則。尤其是中央王朝和各封國的貴族們無不奉之為圭臬。遵守規則既是文明的象徵也是在維護既得利益,並使得權利能順利世襲。可以說在這一套禮樂制度的框架下,當時貴族們像極了歐洲中世紀的貴族紳士,即便是當時各封國之間的矛盾也顯得那麼有“風度”。這一社會風貌一直延續到了春秋晚期。即使是東周王朝日薄西山,早已失去了對各諸侯國的掌控得情況下,中原各諸侯之間也沒有打破傳統,相互之間的戰爭不以吞併為目的,而僅侷限在展示“肌肉”。當然,楚國、吳國和越國等被當時的社會稱之為“蠻夷”的非中原國家除外。而改變是從戰國時期開始,這時期各國在沒有“當家人”的情況下為求生存和強大,合縱連橫、殺伐不斷,各國掀起了一股兼併熱潮。史稱“禮崩樂壞”。至此,禮樂制度已不再是中華民族的唯一價值體系。到了秦末,陳勝吳廣更是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能者居之”成了其後社會政權更替和武裝矛盾的法理依據。到了漢朝,這一思想早已根深蒂固。雄主治世自然能一團和氣。但一旦主弱臣強,戰亂在所難免。這也是為什麼歷朝歷代叛亂不斷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需要強調的是,相對於秦在全國實行的郡縣制,西漢王朝實行的分封是逆歷史潮流而行的。這也為“七國之亂”買下了禍根!

  • 4 # 小鎮月明

    遠古年代的歷史很難考證,有的地方說武王發兵前,周部落的國土已經佔據一大半商王朝,但是事實上,在他們討伐商君的時候,兵力遠遠少於對方。另外,就是這些少數計程車兵,裡面都有很多人來自其他的諸侯國。所以,當時的西周雖然說已經壯大,但是實際上應該沒有強得離譜,不然紂王也許就不是囚禁姬昌,而是將其斬殺了——以暴虐的紂王,豈能讓太強大的敵人活下來?

    所以,正是因為當時周的實力不夠,所以才必須要會盟其他部落一起出兵,而在戰勝後,他們必然要重賞那些參戰的盟國。周王朝當時封國七十一個,裡面和武王同姓的封國,竟然超過五十個。這麼看來,似乎周王室的人極多,他們實力確實很強。但實際上,這些所謂的姬姓封爵,有很多和武王基本沒什麼關係。這些人裡面,有他太爺爺一輩的人留下來的後裔,還有關係需要考證到更久遠時期的,更有上古黃帝的後人,幾乎所有這個姓氏的男丁,都被封了爵。而其他的參與此次大戰的諸侯,則只有那些頭領一類的人才得到了封爵。

    武王打下了廣袤的疆域,但是卻沒有人去鎮守,於是只好大興分封,很多以前古老的國度,被他安排去了新的王,這樣就極大地促進了他對於各地的掌控。但是事實上,這樣大興分封,哪能沒有反叛?事實上,前1045年剛封完,才過了四年,負責監視紂王后人的三個封國,就開始大肆作亂,幸虧有周公大力鎮壓,這才平息了叛亂。但是即便如此,周王朝也沒有辦法,當時各地都是一些古老的部落,都很團結,如果不在各地分封,根本無法控制這麼大的疆域。周朝各地叛亂,總是不斷地發生,比如周穆王時期,就有徐國發動了叛亂。而且早先臣服於周朝的犬戎,也在後來一直不停地來犯。所以,周諸侯的反叛,並不是在四百多年後才出現的。

    而到了漢代,早已不是周時期的部落聯盟,而是由皇族和天下計程車族掌握更多的人口。在開國後,劉邦同樣是為了穩定江山,所以封了自己的兒子為王,鎮守各個地方。漢初的王領地極大,而且在有極大的權利,有的封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後,竟然堪比朝廷的富有。這麼富裕的地方勢力,當然難免會發生心態上的變化,一旦皇帝有一點問題,他們就要起兵作亂。

    相比於周朝,漢代各個封王對於自己領地的掌握是很容易的,他們去了那裡後享有極大的主權,也不用擔心當地的叛亂。而周朝在打下江山後,則要帶著很多族人遷徙到自己的封地,說是封國,其實更是去了開發疆土。所以,周朝封王結束後,他們都是在努力富強自己的封國,叛亂較少,但是漢初的封王,卻在很短的時間裡擁有了很多金錢、關係,很容易就能造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AD座標無法輸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