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明亡,崇禎皇帝應當負為君之責,這毫無疑問。但是,一個大國的治理,一個個人,那怕是皇帝,真有那麼大作用,那麼大影響力嗎?當然,明太祖那樣宏圖偉略、心狠手辣且勤政到沒有朋友的皇帝除外。我們知道明朝獨特的治理結構,皇帝更多時候是最終的裁決者和協調者,中央層面的國家治理最主要的還是依靠內閣和六部等。明朝除了洪武永樂時期,皇權實際受到很大限制。文官集團的力量才是起重要作用的。那麼,那些很多後世看來不當的中央決策,怎麼都推到崇禎身上了呢?又不是我大清,皇帝可沒有多少乾剛獨斷的機會。什麼換了多少閣臣,殺了多少兵部尚書、督臣等,基本是廷推或朝議出來的結果。到了後期,崇禎倒是想議和、遷都,結果才一露頭就胎死腹中。
8
回覆列表
  • 1 # 秦牧5

    一;明朝的滅亡崇禎最少要負3分之1的責任。任用人員方面:楊嗣昌、袁崇煥、陳新甲、高起潛極大的消耗了兵力和資源。政策方面:裁撤驛站、無法收稅(殺了魏忠賢后東林黨獨大,把加在他們身上的稅加到了底層農民頭上)。對待農民軍的處理問題:多次本可殲滅農民軍卻要招降(當農民軍習慣了搶掠來解決生活問題後,你還能指望他們能安心種田?),這也導致了農民軍的降而復叛哪怕祖墳被挖也要招降農民軍(崇禎腦子有病)。二;東林黨負責3分之1的責任。貪腐問題:崇禎死後李闖入京在東林黨(敵對勢力被清洗完了)、開國勳貴、商人身上搜出了7000萬兩白銀這還不算不動產(房屋田地)。官員的錄取問題:到了後期考中進士的都是東林黨人(說沒有內幕那是瞎說)。文官士人的特權問題:當考中秀才之後是能給田地免稅的,有些人把土地掛在文官士人名下以偷稅漏稅。東林黨背後的利益集團問題:東林黨人背後靠的是大商人大地主,為大商人大地主提供各種便利和抵制稅收(五人墓碑記)。三;袁崇煥加遼東軍閥祖家、兵匪左良玉佔3分之一,遼餉(以及後來的三餉):為了給袁崇煥湊軍餉加徵了遼餉,導致農民大量加入了李闖張獻忠軍中,為了平定李闖張獻忠又加徵了剿餉和練餉從而形成了一個死迴圈。遼東軍閥祖家(不可否認袁崇煥死後是遼東祖家一系守衛了明朝邊境十幾年):在和滿清的2次決戰時祖大壽都擅自撤退導致明軍大敗虧輸,而祖大壽也逐漸掌握了遼東將門軍閥之勢初成。加上袁崇煥的拉攏和擅殺毛文龍結果遼東軍閥祖家一家獨大(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遼東祖家在滿清和明朝之間左右搖擺,投靠滿清意味著祖家在遼東侵佔的軍戶土地和鉅額軍餉沒有了。留在明朝就可以借滿清之勢繼續嚮明朝索要好處)。兵匪左良玉:左良玉佔據河南後開啟了暴兵模式和養寇自重,禍害了黃河南岸到長江北岸的大部分地區。可以說農民軍難以被消滅左良玉居功至偉。

  • 2 # 笙吉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前半句說的是永樂大帝,後半句說的就是這個悲情帝王:崇禎。

    他在明朝氣血將盡的時候登基,一上位就是一大堆爛攤子,當時閹黨還如日中天,魏忠賢和客氏還是當時明朝最大的股東,崇禎臥薪嚐膽,先除客氏,在斬除閹黨黨羽,最終除掉魏忠賢。

    但無奈天時地利人和沒有一樣站在明朝這邊,孫承宗老了,袁崇煥接管遼東,但袁目中無人,先斬後奏,殺了毛文龍,崇禎又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導致當時唯一能和清朝抗衡的猛將袁崇煥也死了,這是,明朝才真正的走向了滅亡。

    要是崇禎在上位幾十年,說不定還能拯救明朝於水火之中,但天不由人,

    最後,崇禎皇帝上吊自殺,個人認為,他是很悲情的皇帝

  • 3 # 刀筆小吏1970

    崇禎作為人君缺乏的東西很多他急功近利,缺乏耐性,剛愎自用,頑固不化段送了大明兩百多年基業也段送了自己的生命,想成為中興之君就更缺少了應該具備的賢明兼聽、寬善平和、聰穎淡然、高瞻遠矚,他急躁而暴戾多疑而氣詛偏執而無情,這就是一位不該亡國的亡國之君的另一面。

    明亡的最主要原因正是崇禎的性格造成的,崇禎一朝是歷代宰值大臣和內閣首輔變更最頻繁人數最多的一朝,作為一個國家乃至一個集體小到一個家庭怎麼能在路線方針政策上朝令夕改頻繁更換,連大臣們都一片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老百姓更是稀裡糊塗,穩定才能和諧。

    大臣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作為,因為你今天做的事可能明天就是錯的。

    唉!可惜我們都是馬後客,這可能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吧!

  • 4 # 94310417小云

    黃口小兒崇禎有點不時時務,,首先天災人禍,應當是去救災撫民,他反其道而行去政壓打擊,才造成了逢火四起,山河土崩瓦解,有點朝三暮四在擺家家,,孫專庭剿匪以大獲全勝之時,,有調走了他,,更象個敗家子,天下臣子個個無用,只有他完全正確,凝心太重,大臣人人自危,,缺少敢為人先的伴時良臣,,,大臣也多黨爭,嘴頭上的功夫,縱是孔明再世也難挽回大廈將傾的結局,,,

  • 5 # 日月明叔

    崇禎繼位後沒有做好鞏固政權的工作,一次大換血導致明帝國整體抽搐休克,換上來的大都是東林黨那些只會空談不會治國的蛀蟲,遇到事,整個中樞機構竟然毫無對策,朝臣們透過政治鬥爭取得了地位後,妄想透過政治施壓解決農民吃飯的問題,而不是想著怎麼救災,讓農民那麼活下去!崇禎皇帝過於年輕,有幹勁,卻沒有把握全域性,缺乏政治智慧和手腕!偏偏滿清在東北發展得如火如荼,滿清沒想要吞下明朝,就想騷擾一下,擄點物資,沒想到明朝如此不堪一擊,內部腐朽不堪,讓滿清看到了機會,囫然吞棗,竟然成功了!這是崇禎皇帝等一幫人萬萬沒想到的突發事件,內外交困,皇位尚未鞏固的崇禎皇帝將何去何從?沒解決好內部問題,農民起義直接逼得上吊自盡爾!

  • 6 # 語文360

    崇禎帝登基以來,確實勤於朝務、改革變法,但明朝幾百年間,存在宦官和清流兩大集團。

    宦官當政時,迫害清流官員,壓榨百姓,激起了各種社會矛盾。明萬曆年間是宦官專政最黑暗的時期,百官人人自危,整個朝廷上下烏煙瘴氣,腐敗、內鬥矛盾尖銳。

    清流官員又分為多個朋黨,例如:東林黨、浙黨、齊黨等。尤其是東林黨爭對明朝的影響很大。

    崇禎帝當政時,罷免了魏忠賢等宦官,但東林黨大肆緝捕宦官的同時,也藉機發展東林黨,排擠其他朋黨。最後演變為全國性的黨爭,就這樣崇禎帝頻繁更換宰相、內閣,但始終無法改變明朝內部黨爭的局面。

    雖然崇禎帝是明朝的最高統治者,但在整個統治階級裡,宦官和文官的朋黨集團佔據了重要職位。在整個明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方面起著關鍵的決策作用。

    因此,崇禎帝只是犯了“知人、用人”的錯誤,但在政策實施方面,主要是執行者“宦官、文官”的內鬥、黨爭導致明朝的社會矛盾激化,引發農民起義,明朝覆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了班,你們都是怎麼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