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ini樂世界

    孩子這個年齡段屬於安全感不是那麼強的時候,寄宿會加大孩子的焦慮,非常不建議幼兒園寄宿。親子關係是日後孩子學習和生活的基本,好的親子關係可以讓孩子自信樂觀,能夠更好的表現自己。反之,從小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對外界有一定的抗拒,不容易融入學習環境中,交朋友也會有距離感。我們陪伴孩子的時間真的不多,在他們最需要我們的階段,我們不要錯過。人生是不能重來的,珍惜在一起的時間。不然,等孩子逃離你的時候,真的就很難挽回了。

  • 2 # 像養豬一樣帶孩子

    什麼是學前班?

    學前班的宗旨並不是照管孩子,也不只是打好進入小學的各項基礎,它的目標是帶給孩子有價值的多樣體驗,幫助孩子全面成長,讓他們變得更加敏銳,更有能力,更富創造性。它首先要給兒童提供美妙的第一體驗,讓他們願意在以後的生活中不斷學習。

    好的學前班會讓孩子體驗到一系列的經歷,這些經歷能夠培養他們的靈敏性、創造力和技能。這些體驗包括跳舞、創作有節奏感的音樂、畫畫、手指塗鴉、捏泥人、搭積木、戶外遊戲、玩過家家等。最理想的環境還應該具備一些安靜的角落,讓孩子們可以自己玩一會兒或休息一下。學前班希望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學習、社交、藝術、音樂和體育。培養的重點是創造力、獨立性、合作能力(商量和分享遊戲裝置,而不是爭搶)和把孩子自己的觀點融入遊戲中的能力。

    “學前班”字面上的意思是進入學校之前學習的地方。但學前班並不意味著只有入學之前才能去,因為它本身就是學校。學前班不應該把重點放在為孩子以後進入“真正”的學校作準備上面,而應當關注他現階段的教育需求。

    學前班教育不同於看孩子。看孩子是指從出生到3個月大,再到大一點的某個階段對孩子的照顧,這時培養的重點不在教育。而學前班則意味著一天中的部分時間主要用來進行程度相當的教育。其差異就在於理念,這種理念把童年的早期階段視為高密度學習時期,而不是一個等待真正學習開始的空現階段。

    孩子在學前班學什麼?

    許多三四歲的孩子早已習慣了託兒所的常規,而有的孩子還得學著適應離開家的生活。不管是否接受過家庭之外的生活,孩子進入學前班以後還是要面對同樣的挑戰。他們不僅要學會控制情緒,還要學會適當地表達情緒。他們要在群體中與人相處,還要實踐自我的想法和意願。他們需要機會做個小領導,也要懂得接受別人的領導。不同年齡的孩子組成的學前班尤其有利於這種自然而然的學習過程。

    三四歲的孩子會很自然地對周圍的世界產生好奇,他們也善於學習這個世界的很多規律,比如種子是如何發芽的,水是如何流動的,黏土捏起來的感覺如何,顏料混在一起時顏色會發生什麼變化,為什麼有些積木搭成的塔很穩而另一些會倒塌,諸如此類的問題。好的學前班教育可以給孩子提供很多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去發現世界和探索世界。

    根本的一點在於,孩子能在學前班裡學習如何學習。好的教育會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具有創造性的探索活動,而不是枯燥的記憶,他們會逐漸認為學校是舒適而安全的地方。

    2~3歲是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透過幼兒的學習參與、訓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於他們動作的發展。2~3歲的幼兒又是能力培養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動力將使其終生受益。

  • 3 # 青笛

    我堅決反對送孩子幼兒園寄宿。

    我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些家長想把那麼小的孩子送去寄宿,美其名曰培養孩子獨立性和自理能力。大人當然有很多的理由,工作太忙,沒時間照顧孩子。

    要知道寄宿對小小的孩子來講寄宿,簡直是人生中的噩夢。

    我有個朋友曾經講過,她小時候父母雙職工,從幼兒園時就開啟了寄宿生活,體驗過大多數的傳染病,從蝨子到臭蟲。(當然現在年代不同了,寄宿肯定不會有這些傳染病之類的問題)這位朋友人當然特別獨立,只是回父母家就像走親戚。她最後補上一句,此生最恨的就是寄宿了。

    孩子成長最需要的是什麼?就是安全感和愛,這兩樣,離開了自己的父母,怎麼會有呢?

    這世間所有的愛都需要時間的澆灌,尤其是對孩子的愛。愛可以只是一個簡單的擁抱,可以是媽媽的撫摸。

    孩子對父母的關愛特別敏感,記得兒子上幼兒園時,如果我去接晚了,兒子就會抱怨,“媽媽你是不會愛我了?”晚接幾分鐘,孩子們都會抱怨。可見孩子們是多麼看重和父母相處的時間,生怕被父母拋下。

    如果讓學前班的孩子寄宿,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孤零零的在學校裡面,雖然有寄宿老師的照顧,但是孩子過著是寄宿的集體生活,類似於孤兒院。也就是說週一到週五他們過不了正常的家庭生活,體會不到父母的愛。

    孤兒院裡的孩子獨立性和自理能力按理說肯定強,那他們會真正覺得幸福嗎?

    科學研究已經表明,孩提時代缺乏家庭氣氛的滋養,缺少和親人的情感和語言交流,孩子的心理方面會留下永久的缺陷。

    也許有人會說,孩子週末回家,父母會全身心的照顧孩子的,孩子有家庭關愛的。但是算一下時間,寄宿後,孩子5/7的時間裡父母是缺失的。

    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只要十幾年,只要父母正確的引導,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學會獨立和自理。十八歲以後孩子會離家求學,工作,一路漸行漸遠。

    所以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緊緊牽著孩子的手,讓他們安然入眠,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關愛,這也許能讓他們更有勇氣面對未來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智慧插座有什麼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