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落桐2

    11歲是兒童向少年轉折的時候,他對低年級的孩子的幼稚感到不屑,對高年級孩子表現出的所謂成熟又很羨慕,如果這個時候得不到家長和老師的理解就會很懊惱,容易浮躁,使性子,有叛逆的傾向。這個時候家長就不能把他當成小孩子啦,寶寶長寶寶短的叫,特別男孩,凡事叫孩子自己拿主意,家長做參考,(重大事件除外)做好了鼓勵他,做的不好或失敗,幫他找原因,激發他自立自強的性格,受用一生的教育。

  • 2 # 使用者Anita

    11歲,男孩,這樣的年紀,不就該浮躁嗎?

    難道讓他11歲卻沉穩得像個41歲的大人就是好的嗎?

    1.關於浮躁的真相

    每個人的生命軌道都是單向的,不同的年紀,就該看不一樣的風景。

    11歲的浮躁,有好也有壞。

    他們敢於嘗試,不怕失敗,卻難以堅持。

    這個年紀的孩子,不光浮躁,還有固執,叛逆……

    這些你說好還是壞?

    它們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探尋自我,探尋世界的本能,都是生命的饋贈。

    我們每個成人,別忘了,自己也曾年少輕狂。

    又何曾不浮躁,不彷徨,不叛逆?

    2教育的真相

    教育,不是把孩子改造成為你希望的樣子,而是讓孩子成長成他本來的樣子。

    你盼望著孩子早日開出花朵,可你的孩子可能永遠都不會開花,因為他本就是一棵大樹。

    所以,真誠的提醒各位家長:有時間多修煉自己,我們先把自己成長為孩子喜歡的模樣吧~

    3.焦慮的家長

    透過提問,我看到了一位,面對孩子逐漸步入青春期而茫然不知所措的家長。

    面對孩子,不要焦慮,而要讀懂他的行為語言,他的行為就是他的語言啊。

    他不可能不會直接說愛你,也可能突然變得沉默叛逆,這些書裡都有解答。

    跟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探尋年輕心靈的密碼。

  • 3 # Y依依麻麻Y

    孩子的行為就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鏡子。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性格和行為是不是類似,如果是就得先從自己做起。不是就多和孩子溝通溝通,瞭解下是什麼事引起孩子這樣的,再想辦法慢慢解決。

  • 4 # 育兒智匯

    對於孩子的教育,每個父母或透過查詢資料、或在實踐中摸索、或向有經驗的人討教,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念和方法。然而,隨著孩子的成長,原來很有效果的育兒方式方法,有些還行之有效,有些卻不管用了,有時甚至引起孩子反感,不但沒取到預期的效果,還造成親子關係惡化。

    事實告訴我們,養育孩子,要想真有好的效果,還需要遵循幾千年前孔子提出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

    在確保孩子健康快樂成長這個大目標下,對不同的孩子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對同一個孩子不同的階段,方式方法也要及時調整。沒有萬能的具體方法,對於特定孩子的教育,我們只能參考別人的或者自己原來成功的經驗,並加以選擇利用。育兒,這麼日常平凡的事,其實是一個很費心血的浩大工程。

    11歲男孩性格浮躁,怎麼教育好?對於這個問題,我從孩子心理發育特點這方面來談談我的一點想法。

    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年齡段孩子可能的表現。

    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把個體人生全程的心理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其中:

    第四階段學齡期(6~12歲),這個期間發展任務是勤奮對自卑。這一時期孩子在學校接受教育,學校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後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這一階段順利的話,孩子就會獲得勤奮感,這將使孩子在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充滿信心;否則可能產生自卑心理。

    第五階段青春期(12~18歲), 這個期間發展任務是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這一時期孩子身心發展快速,自我意識強烈;同時開始步入人類社會的叢林,在意別人怎樣看待自己。如孩子自我感覺可以且與他人評價大概一致,會自強自信,反之,可能角色混亂,容易出現對社會的不滿、牴觸甚至破壞。

    11歲男孩,處於埃裡克森人格發展階段論第四階段後期,接近青春期,此時孩子自我意識發展非常快,非常重視自己主體地位的確立,想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認可, 而這個時候孩子認知水平和各種知識經驗還不足夠以支撐他的“雄心壯志”。因此,這個年齡的孩子經常會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把握現實情況來做出恰當的表現——要麼急於求成,給人浮躁之感,要麼畏首畏尾,不敢嘗試。這兩種都是孩子在成長道路上可能存在的正常偏差,我們不需要驚慌,只需要關注,必要時加以引導。

    11歲孩子的“浮躁”,我們不能把它等同於成年人的浮躁,它們之間有本質的區別。成年人的浮躁,可能是由人生觀和價值觀引起的,需要警惕;孩子的浮躁,一般是由於不成熟、認知水平不高造成的。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待熟未熟的麥穗會舉頭向天,而成熟了的麥穗才低頭朝地。待熟的麥穗昂頭是吸收能量、追求成長的一種方式。類似地,孩子表現出“浮躁”,可能是他想追求進步、特別想有好表現的舉動,只是條件不足、認識不清導致沒能取得預期的效果,讓外人覺得浮躁。

    假如是那種情況,我們應該肯定孩子積極向上的思想,然後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幫助孩子提高能力。

    不管是什麼原因使孩子脫離實際,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或者做事毛糙,我們純粹套用無論別人還是自己以往的具體經驗來處理,可能未必有效。孩子11歲了,有了自己思想,表達能力也比較強了,不妨前期著力搞好親子關係,當孩子願意跟你分享他的想法時,與他好好談談,找到問題癥結,對症下藥,用鑰匙開大鎖的巧勁,把這個問題堡壘開啟、拆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本輪的上證指數底部底量是500億左右,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