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雅宋
-
2 # 行走京廣線
瞭解孔子的一生,讀司馬遷史記裡的孔府世家。
司馬遷是第一個為孔子做傳記的,客觀、真實度比較大。
孔子是聖人,聖人起碼得有個傳記,但是第一個寫孔子傳記的不是孔子的子孫後人,也不是孔子的徒子徒孫,而是比孔子年輕七百歲的司馬遷。這是為什麼?
【一】
在中國歷史上,孔府世家傳承二千多年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儘管朝代更替,但孔子這個聖人基本上是朝廷的座上賓。
聖人就是很高階的人,就不是普通的人了,聖人相當於是國家最高級別的英雄楷模人物。
各個行業都有聖人,古代有十個聖人,酒聖杜康、文聖孔丘、史聖司馬遷、醫聖張仲景、武聖關羽、書聖王羲之、茶聖陸羽、草聖張旭、畫聖吳道子、詩聖杜甫。這些算是行業最高級別的大咖。
但是能夠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域的成為聖人的,就更少了,十個聖人裡的孔子算一個,其他的九個還真算不上。
聖人那就是不朽的人物了。
聖人的評判標準出現於春秋時期,據《左傳》記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也就是說,成為聖人,就要做到立德、立功、立言。
雖然只有這三個標準,但在歷史上,能做到其中一條的都寥寥無幾,更何況是三個同時做到?
【二】
西漢時期,劉邦奠定了統一的基礎,文景之治打下了發展的基礎,漢武帝透過宮廷鬥爭擊敗了竇太后一黨,但是漢武帝仍然面臨嚴重的內憂外患。
漢初高祖劉邦分封的各種同姓王侯,已經成為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國家的各項稅收、貨幣、鹽鐵專營的政策無法統一,中央政府的財力受到影響;國家雖然道、法、儒等思想佔據主流,但是無法形成統一的思想,也就無法形成統一的禮樂制度;分封導致中央政府精力、財力、軍力不統一。
消解諸侯的力量以及如何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和統一,成為漢武帝思考的大計。
儒生董仲舒上了《舉賢良對策》,為漢武帝提出瞭解決之道:
首先是君權神授至高無上,漢武帝為“天子”,代表了“天”這個最高的存在,漢武帝的君權具有無比的正統性、合法性,並且是神聖和唯一的;
其次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任何人反對漢武帝、反對朝廷,都是不合法的、不道德的,也不會有支持者;
最後是天下一統是“天意”,以漢武帝“天子”為中心,任何想破壞大一統的行為都是逆天而行。
董仲舒提出的各項方略需要有一個理論體系支撐,漢武帝從國家的發展和自己統治權威的樹立權衡,儒學成為官方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三】
大學者董仲舒設壇教授,課講得十分精彩,弟子很多,很多讀書人都尊他為師。
在拜他為師的人中,就有司馬遷。
為了細緻地瞭解儒學,司馬遷拜學於孔安國。
孔安國是孔子後人,接受家學的孔安國對孔子的學問與古時前輩的理解極為相近,司馬遷拜師孔安國,從老師口中得到一些孔子事實,同時學習歷史文獻的解讀方法。
【四】
《史記》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記述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國歷史。
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本紀”、“世家”、“列傳”三部分,佔全書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寫人物為中心來記載歷史的。
1、“本紀”是全書提綱,以王朝的更替為體,按年月時間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
2、“表”用表格來簡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3、“書”則記述制度發展,涉及禮樂制度、天文兵律、社會經濟、河渠地理等諸方面內容。
4、“世家”記述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史蹟和特別重要人物事蹟。
5、“列傳”是帝王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蹟和少數民族的傳記。
司馬遷處於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時代,又師從於當時的大儒董仲舒和孔子後人孔安國,那麼孔子在司馬遷的心中地位就比較高了,因此,獨具慧眼的把孔子和諸侯並列為世家。
回覆列表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華人。其言行事蹟,見於《論語》《孝經》《孔子家語》《禮記》和《左傳》等書。他生前做過魯國的大司寇,然而並不得志,未能行其道。故而周遊列國,推行自己的主張,然而各國均未採納其說,重用其人。孔子晚年,乃專心整理文獻,教授學生。下面,答主分享一下介紹孔子生平比較可靠的書籍:
一、傳世文獻《論語譯註》,楊伯峻譯註,中華書局版。
這是用現代漢語註釋和翻譯的本子,非常便於今人特別是初學者的入門。有繁體和簡體兩種排印本,讀繁體字有些困難的朋友,可讀簡體本。
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山西人民出版社);《去聖乃得真孔子——〈論語〉縱橫讀》,三聯書店。
最初,特別討厭李零。討厭他把孔子“惶惶若喪家之犬”的窘迫放大,感覺他不尊重孔子,翻翻他的書,這種成見便消除了。李零有才,不是一般的有才。讀他的文字,非常過癮。當然,他的有些話,不能全信的。他的書,他推薦的書,多半都值得一讀。
易鑫鼎《〈論語〉集義新編索解》,首師大出版社2013年版。
這本書很特別,編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分類重新編排《論語》的內容,對我們系統瞭解,熟悉掌握《論語》一書極有幫助。
《春秋左傳注》,楊伯峻注,中華書局版。
此本有註釋而無翻譯,而且是繁體豎排,普通讀者閱讀起來,或許有困難,可以結合沈玉成先生《左傳譯文》。沈著乃為閱讀文言有困難的讀者翻譯的,且以楊先生注本為依據,兩書值得對讀。
另外,有專門將《左傳》中有關孔子言行輯錄成新書的著作,比如孟憲嶺《〈左傳〉中的孔子言語研究》,首都師範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可以參考。李宗侗先生《左傳今注今譯》等今人註譯本,也可參考。
《左傳》中關於孔子的記載並不多,然而,有些記載卻很重要,比如魯哀公捕到麟,孔子感而哀之。孔子逝世後,魯哀公為作誄事。瞭解孔子生平,《左傳》可以放在最後看。
《孔子家語》,王國軒譯註,中華書局。
《孔子家語》的真偽,該書是否為孔子後人記載編纂,一直存有爭議,然其中有關孔子的內容卻不少。
王文錦《禮記譯解》,中華書局2001年版。
王夢鷗 《禮記今注今譯》,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
上述兩書,都是《禮記》較好的今注本。其中,有關於孔子生平言行的內容。
郭沂《子曰全集》,中華書局2017年版。
摘抄一段該書的簡介:這是一部有關孔子言行記錄的文獻總集,相關內容採自春秋至明代的約二百三十種典籍。全書根據文獻性質和可靠程度分為十二卷,即論語精義、孝經古今、孔子家語、孔叢家學、儒書存錄、三傳紀實、孔門承訓、馬遷立傳、史海鉤沉、傳注雜引、諸子載言、兩漢讖緯。
該書一至五卷為《論語》類文獻,即專門記錄孔子言行,值得重點閱讀!
【以上三書,乃友人胡君所薦,謹此致謝。】
二、質量較高的傳記較早為孔子作傳的當推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對孔子生平作了系統的梳理和介紹,有必要先讀一讀。文末司馬遷的讚語極為感人,特別摘抄於此: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祗回留之不能去雲。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值得仔細閱讀的孔子傳記有以下兩種:
錢穆《孔子傳》,三聯書店2007年版。(1974年初版於臺灣)
錢先生的《先秦諸子系年》《論語新解》等書,亦有孔子生平相關的諸多內容,有志於進一步瞭解孔子,提高傳統文化素養者,不可不讀。
張秉楠《孔子傳》,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2008年修訂版。
三、其他于丹《論語心得》,中華書局版。
于丹女士,口才極好,文采出眾,很善演講。聽聽她講論語,進而自己閱讀《論語》《孟子》,應該是極好的。如僅滿足於聽她的講演,或者讀她的書,當然是可以的,只是可能有點兒虧,畢竟,法乎其上,才得其中……
鮑鵬山《孔子傳》,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
很多人瞭解孔子,恐怕都來自百家講壇,都是聽鮑鵬山所講。他講孔子飽含感情,情緒濃度高,有些文采,能夠感人,然而,很多地方不甚可靠。鮑先生自己很清醒,此書的定位是普及讀物,這顯然不是謙虛了。
李元《孔子傳》,哈爾濱出版社2004年版。
該書所附《孔子年譜》,兼及孔子弟子與時事,可觀。然據後記,作者作論武斷,知此書不必細讀。
邵耀成《孔夫子:跡近真實的故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
細節發揮頗多,歷史小說。附錄十二種,價值稍高。作者在海外生活多年,他試圖以西學今習“翻譯”和理解孔子及其時代,作者古典文化根基不夠牢固,舛誤偶出,所論多有隔閡。
如果您覺得所薦書目太多了,只想讀幾本,那麼,可以先讀《史記·孔子世家》、錢穆《孔子傳》,再讀楊伯峻《論語譯註》和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