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語說漫談

    相信“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話,大家一定會陌生,伴隨著四大名著的廣泛傳播,這句話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

    那麼為什麼會流傳這樣一句話呢?

    終上所述,簡單的總結下來就是害怕老年人學狡猾,害怕年輕人學壞。

  • 2 # 覺醒207580216

    這是60~80年代比較風行的警句;三國演義中的計謀篇較多,意思指老年人看後,愈加老奸巨猾。其二指,年輕人看了水滸後,注重哥兒們義氣,聚眾打群架,極易導致打打殺殺。隨著年代的發展,法制逐步健全了,此警句幾乎淡忘了。

  • 3 # 修戈矛

    人到老年越簡單越好,而《三國》除了勾心鬥角就是爾虞我詐,不利於老年人養生;少年都是血氣方剛,講義氣、易衝動,而《水滸》除了兄弟義氣就是該出手時就出手,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

  • 4 # 揚韓若鑫

    但三國演義神化了諸葛亮,美化了劉備集團。貶低了曹操及東吳集團,帶有很大的傾向性。展現了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巨集大場面,和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所謂雄才大略。

    老年人本來歷經滄桑,讀來大多感慨自己當年的所作所為,多少有些荒誕,手段不夠高明毒辣。

    綜上所述,老不看三國是明智的,少不看水滸是聰明的。

    以上就是我對“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話的理解。當然這是一家之言,敬請諸君斧正。

  • 5 # 舊事論世

    三國勾心鬥角,誰和誰都難說是朋友,全是計謀,對於上歲數的人看不好,因為看多了誠信都容易喪失。而水滸表現的就是哥們兒義氣打打殺殺,少年人看了很難學好,而且裡面盡是打情罵俏偷雞摸狗,金蓮、閻婆惜、盧夫人都是淫蕩的女主對少年人身心不利

  • 6 # 塗舟

    “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這是老一輩人們常常提起的一句話。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從同學那裡借來了一本《水滸傳》,還是那種線裝本,很古老的那種。有一次獨自翻閱,被我爺爺見到了。

    我爺爺並不識字,但是他看到“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的插畫,便斷定我看的是《水滸傳》。我原以為爺爺會誇獎我愛看書,結果他卻說“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勸我以後少看!

    我一直對這句話不理解,甚至一度認為是小老百姓對文化人的偏見,直到長大後機緣聽到周汝昌先生講小說,我才真正懂了什麼叫“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忠義水滸

    瞭解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水滸傳》又一別稱叫做《忠義水滸傳》。

    這名字可不是瞎起瞎叫的,忠、義是《水滸傳》的核心,而且《水滸傳》是重忠輕義、以義顯忠。

    如果按照現在人的理解,《水滸傳》從“及時雨私放高俅”之後就從爽文變成了虐文!因為在我們常人眼中,從那以後的《水滸傳》失去了他兄弟聚義的靈魂!

    這就是為什麼“少不看水滸”的原因。因為作者是以義顯忠,通過大量的江湖義氣刻畫、兄弟齊心的描寫,讓人們在迎接巨大的視覺衝擊的同時,對兄友弟恭的情感訴求也達到了高潮。

    我們何曾沒有過:“江州劫法場”時為梁山好漢拍手稱快、“曾頭市”時為玉麒麟搖旗吶喊、梁山聚義時與好漢們共同高歌!

    正是因為對兄弟情感的深層次刻畫,讓年紀尚輕的人們錯誤的理解《水滸傳》的本意,將兄弟情感推崇到頂峰,將憤世嫉俗、背叛規則當成是“替天行道”,若是這樣,便鑄就了大錯!

    所以,這本描寫反抗的小說就成為了血氣方剛的青年的禁書,因為它真的能夠充當火藥的成份!

    權謀三國

    周汝昌老先生在講到《三國演義》時笑著說道:

    “我已經很老了,我並不是不尊重老年人,而是我們這個歲數的人經歷的事情多,做什麼事情都會多加留意,思前想後。俗話說的‘老油條’、‘老狐狸’,為什麼老了就成油條了呢?因為見的事情多了,人就變得精了!”

    正如老先生所言,《三國演義》本就是以機詐權謀為體現人物特點的主要手段,小說中不乏陰謀陽謀,相互間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基本是基調。

    老年人本來心思就多,若是以三國演義的心思,將機詐權謀當作家常便飯、處世之道,那人與人之間就太淡薄了。

    “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實際上就是一種規勸行為。

    為了能讓人在少時端正身心,老時規範自己,便衍生出了這樣的俗語。

    事實上,相應年齡段不能看不能學的文學作品多得是,《水滸傳》與《三國演義》源自四大名著,越火自然責任越大!

  • 7 # 靈沖霄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文學史上流傳甚廣的話,相信大家都曾經聽過。這句話據傳是中國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金聖嘆所說。話中的“三國”、“水滸”是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對於這兩部傳世的名著,歷代的文學評論家在做點評時也曾高度評價過這兩部作品的文學價值和藝術成就。

    老年人經歷的人情世故多,閱歷廣,見識多,所以會積累比較多的智慧謀略,“人老奸、馬老滑”和“老奸巨猾”都是說的這種情況。在看了全篇講權謀、戰爭的《三國演義》後,老年人會更加地老奸巨猾,不好應對。

    少不看水滸

    《水滸傳》中官逼民反的深刻並不容易為青少年人所體會到,但是其中快意恩仇,大砍大殺的江湖情節卻極易將血氣方剛的青少年吸引。多數青少年人的三觀尚未成熟穩定,所以在看了其中暴力宣洩與是非不分的殺戮場景會受到不好的影響。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中固然有不少不合時宜的內容,但它們終究是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些許糟粕也是瑕不掩瑜,並不影響它們的文學地位。

  • 8 # 我就是竹韻

    最通俗的說法,就是小時候不能學造反、打打殺殺,老了不能再學與人爭鬥、算計人。

    三國講的是劉備幾人開疆拓土、爭霸天下的故事,其中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諸葛亮的計謀,說白了就是怎麼與人爭鬥、算計人。

    老了本該本分、安逸、守拙,怎麼能做這樣的事情。再說就是想做,精力也跟不上,時間也來不及,做到半途而廢,還不如不做。

    即便賢德如劉備者,一輩子就想著光復漢室,結果不也只能偏居一隅。千古智慧第一人諸葛亮,一輩子就想著一統中原,最後不也是遺恨終生嗎?

    所以說,年紀大了不能看三國,徒增心事和煩惱!

    但是不能只看這些英雄們中間的這段輝煌史,還要看他們在上梁山之前的不幸史,更要看他們最後的悲慘史,又有幾人能有個善始善終的生活。

    即便智慧如大頭領“及時雨”宋江者,不也是無乖乖喝下了那杯御賜的毒酒。聰明如軍師“智多星”吳用者,不也是自己吊死了自己嗎!

    所以說,年輕時不能看水滸,打打殺殺、甚至造反的代價太高!

  • 9 # 一起讀書觀影生活

    這雖是老祖宗的俗語!我認為也不要全信!喜歡就看!如果是小孩子!那就引導一下!

    可是很不幸!當我讀水滸的時候!沒人引導!尤其是讀到吃人心肝!吃人大腿肉的時候!感覺震撼!

    怎麼會?梁山好漢還吃人!不可想像!

    後來書讀多了!也就知道!吃人在中國歷史上!那簡直是見怪不怪!

    像魯迅筆下吃人血饅頭!那簡直不值一提!

    所以!現在!再經過許許多多書本的洗禮之後!什麼也不會震撼到我!吃人!哼!真事兒!

    我看水滸很早!剛才已經說到沒人引導!也不全對!

    三國嘛!就不是看書啟蒙的!當然是咱大央視爸爸的三國演義嘍!那時候小學也是四五年級!

    你說得不得?就是好不好!我們一個縣的電視臺在暑假放三國演義!一晚上五六集!還帶重播的!

    從此!我也就是一個三國迷了!

    不過!最喜還是水滸!覺得水滸更接近咱們升斗小民!

  • 10 # 行走間風景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是一句俗語,通常是爺爺輩的老人家在看到後輩小子讀《水滸傳》的時候,用以來警示的口頭禪。大概的原因無非就是《水滸傳》裡都是打打殺殺的,不教小孩子學好;《三國演義》裡呢,都是勾心鬥角,會讓人老人家變得奸猾狡詐之類的說辭。

    為什麼這麼說?是否有道理?至少在我少年時是沒得出什麼確切的答案的。

    反而結果就是,大人越不讓看,小孩子越想看,這句流傳已久的俗語反倒成了吸引少年人讀水滸的廣告。你要是說你不知道梁山泊一百單八將都不好意思跟人家玩,回頭一幫半大小子模仿水滸裡面的英雄好漢們,整天吼吼哈嘿,就差斬雞頭拜把子了。

    至於長者老人們,哪個不對《三國》中的人物、故事如數家珍?甚至還把其中的故事講給小孫子聽。等到電視裡播放《三國演義》時,眼珠子瞪得滴流圓,甚至一邊看還一邊品評誰誰演的好不好,人物形象像不像之類,也沒見誰因為《三國演義》變得老奸巨猾。

    其實,如果追溯“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話的由來,恐怕誰也說不出它到底出處在哪裡。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 ,如今回頭再看這句話,細細品味,覺得老人的話總還是有些道理的。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別的姑且不論,單是這句聖人之言便已經說明了其中的道理。

    少年時涉世未深,看事情通常只看表面,容易衝動,熱血上頭時,不考慮後果。前些年一度流行的《古惑仔》系列電影,裡面那些所謂的義氣,恐怕帶歪了一些缺乏辨別能力的少年人。《水滸傳》作為一部傳世之作,從表面來看, 裡面的兄弟情義、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等等的事蹟的確會讓少年人讀起來熱血沸騰,而對於少年來說,讀水滸的樂趣大多正在於此。

    至於《水滸傳》所反映的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矛盾,以及深層次的內涵並不是少年人所能理解的。正因於此,對於世界觀、價值觀沒有完全形成的少年來說,如果當真“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恐怕是要出問題的。

    至於“老不看三國”一說,我想更多的是想要讓長者多一份關懷包容,少一點得失計較。畢竟已經是“血氣既衰”的年齡,如果事事計較得失,殫心竭慮、勞心傷神對身體總歸是沒有好處的。

  • 11 # 劉明亮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同時也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可以說對於這兩部作品,即使沒有人看過書,但也有不少人至少絕大多數人是看過其電視劇的。

    對於拜讀過《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兩部著作朋友來說,不免會知道這樣一句話,這句話便是“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相信對於這句話,很多朋友絕對不會陌生!

    所謂“老不看三國”,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它指的就是,人在老年之時,就不推薦看《三國演義》,為何呢?其實並不難理解,對於看過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在三國裡面,曹操、劉備、孫權,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如果人到老年之時,看了三國,會忍不住會犯錯誤,從而遺憾一生!

    分析到這裡就不難發現,年少時期,本來就年輕氣盛!倘若,一看水滸中好漢的行為,難免會衝動!正所謂,衝動是魔鬼,或許衝動過一次,一生也就毀了!正因為如此,民間流傳才有“少不看水滸”之說。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一句話,也就這麼一直流傳了下來。對於這句話,仔細想想也是十全經典,但是它後面還有一句,又有多少人知道呢?那麼,後面一句到底是什麼呢?探哥就不賣關子了,直接分享給朋友們吧。

    叫“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意思就是男人不應該看西遊,為什麼呢?西遊中一會兒變美女,一會變金子,男人看多了,就會變得不現實!好逸惡勞,如此下去,怎生得了!女人呢,不推薦看紅樓,為何?紅樓是愛情悲劇,一旦看過,或者是看多,女人就會胡思亂想!

  • 12 # 雲杳

    初看到這個題目,就覺得比較有意思,為的是那個可以“雅俗共賞”的人。

    首先,這是個“老題目”,因為,題幹,那句“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出自大明朝最後的鬼才狂士,金聖嘆。

    回到正題,個人覺得,這個題目,有兩種解法。

    第一種,俗解。

    金聖嘆為人所熟知,就是作為一個批判文學家。所以說,這句話,字面的意思,就是批判。

    批判水滸裡,盡是些打打殺殺,揭竿造反,剁人頭如喝涼水,小孩子聽多了,容易熱血上頭,有樣學樣,行事作風如此,容易影響社會安定;

    批判三國中,到處是陰謀狡詐,人心藏刀,謀士功成枯萬骨,梟雄志滿負天下。老人年紀大了,一切逐漸安定下來,就不要再去折騰這些暗戳戳,享受人生最後的美好,把所有不得意都該放下,曾經的求不得都該隨風去了。

    下面比較囉嗦,看不下去長文,請到此為止。

    第二種,雅解。

    雖然這話是金聖嘆說的,但是,如果真的從歷史遺留文獻裡去理解這句話,可能,我們最多能得到半解:少不看水滸。

    他討厭《水滸傳》中“犯上作亂”,又同情民生疾苦,痛恨惡霸貪官,這成了金聖嘆日後的做人標杆,卻也成了他喪命的伏筆。

    金聖嘆眼中的當時朝廷,就是水滸中的北宋,他才高八斗,卻離經叛道;精通八股,卻鄙視科舉;負順治盛讚之才,卻自覺大志難伸。

    恣意人生的金聖嘆,因為哭廟案,在1661年的秋天,隕落在了南京三山街,臨死只留下一句,“花生和豆腐乾一起嚼有火腿味”,荒誕謝幕。

    金聖嘆,終究做了個水滸人。無法正面反擊,就選擇熱血任性,寧負此身,不負此心。

    至於另外半句,老不看三國,也隨著金聖嘆的逝世,成了中國古文學上,永恆的空白。

    金聖嘆的人生,讓人羨慕,讓人敬服,卻也讓人惋惜,甚至,讓人有些可憐。

    我們很多人,都願意為了自己的理想奮鬥終生,但,不是說可以不講方法,率性而為。

    金聖嘆生活的環境,讓他無法尋找到合適的戰鬥方法,只能像水滸好漢一樣,拼一口熱血。但我們生活在了這個自由,理性,文明的年代,就不應該如同水滸好漢一般,以為尋路無門,就以武犯禁。

    聰明人越多的年代,越是需要靠腦子機靈來拔得頭籌,容易熱血的年輕人,自然學不得《水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當年不阻攔關羽的行為,歷史會不會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