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侃解密三國

    領袖氣質,有些人天生就有領袖氣質,而有些人一生卻也只能投靠這個,依附那個,沒有獨立的可能。

    武藝論

    自古以來,得天下的都不是武功最高的,靠武功從來得不到天下,曾經裡成功最近的應該就是項羽了吧,“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但是即便是這樣還是沒有鬥過武功不入流的劉邦。

    僅從三國來看也是一樣的,劉備不光不是關羽、張飛的對手,五虎將的其他人也都可以輕鬆打敗劉備,但是君主依然是劉備,如果說因為劉備是漢室宗親,那這個也已經有點太遠了,遠到當時很多人都不認了。所以這方面的影響是比較有限的。從曹操身上也能看出來,曹操的武功恐怕還不如劉備,但是手下猛將如雲,隨便拉出來一個都可以吊打曹操,但是卻都是曹操手下一將而已。

    所以,武藝,從來不是評定誰當老大的主要根據。

    旗號

    亂世之中,有一個明確的旗號相當重要,比如曹操前期的旗號就是討伐董卓,匡扶漢室,並以此招攬到不少人,後期就是打著大漢的旗號,畢竟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了。而劉備一開始就打出了漢室宗親的招牌,而旗號就是匡扶漢室。

    找準了旗號,並絕對相信,擁有堅定的信念,那這個大旗就是自己揮舞的,有相同志向的人就會被吸引到這個大旗下,比如西遊中的唐三藏,沒有任何本事,但是擁有比任何人都堅定的信念,所以他才是取經的領頭人。而劉備也是這樣的,明確的旗號,堅定的信念,那劉備就是領頭者。

    能力

    說能力,可能會有不少人反駁,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劉備的能的確在關羽、張飛之上,包括後來的諸葛亮、龐統、馬超等,能力是都不如劉備的。

    武如關羽、張飛、趙雲,馬超,智如諸葛亮、龐統等人,可以說在某一方面的能力都是在劉備之上的,但是綜合起來卻都不如劉備,論武藝劉備是打不過關羽、張飛等人,但行軍打仗就是劉備勝一籌了;治理內政不如諸葛亮,但是用人、軍事能力都要超過諸葛亮,龐統軍事謀略可能勝劉備一點,但是其他方面都不如劉備了。所以綜合下來,劉備的能力在蜀漢是最高的,《三國演義》是神化了諸葛亮,不可取。

    綜上來看:劉備雖然武藝不如關張,但是綜合能力是超過關羽、張飛。而且有自己的政治旗號綱領,那領導這自然是劉備。

  • 2 # 煙雲浩淼道

    實話實說,他們剛認識的時候關羽還沒有82斤的大刀。三人兵器皆是後來拉起隊伍之後製作的。劉備雙股劍,張飛的丈八蛇矛,關羽青龍偃月刀。

    三人初識是在集市上,劉備賣草鞋,關羽賣綠豆,張飛就厲害了,賣豬肉的,他自己都說自己頗有家資。起因是肉店夥計說了一句肉賣完了,眾人皆泱泱四語,夥計說主人家不在肉在深井裡,井蓋卻重幾百斤根本掀不起來,誰掀起來肉就白送。關羽記於心底,問之真假,就在眾人錯愕驚詫的目光和讚歎聲中移開了井蓋,且將豬肉送與眾人。張飛急忙趕來,二人也是心照不宣,張飛道,你這豆子卻是騙人的,隨手抓起一把攥成豆粉。繼續說道,說賣與人豆子,卻全是豆粉。 話不投機,鬥將起來。劉備在旁將所有看在眼裡,認為此二人是天助其成事。劉備膂力驚人,抓住胳膊,將二人罷手。再解釋一通,原來俱是義士。張飛遂邀請二人至他莊上一聚。把酒言歡,好不快意。

    重點來了,席間三人互道身份。張飛自不必多說。關羽是在外地因氣不過,仗義殺人,躲避官府。到劉備介紹自己,先是離席起身長嘆一聲。言說自己少年求學,求得名師,學成歸來。心懷社稷,卻報國無門。又言自己乃皇族血統中山靖王之。這一句估計就把關張二人鎮住了。。最後劉備道盡天下形式,丟擲自己平生志願。用個人魅力征服了兩人,尤其是關羽,劉備適時的講出願結金蘭之好,立刻得到二人同意,互報年齡,劉備就成了大哥,。用自己的經歷,學識,氣度,出身成功籠絡了這兩位猛將。

    三位義結金蘭,可謂是不打不成交的典範。桃園三結義,萬代流芳。誰也不知道諸葛亮現在在幹啥。

  • 3 # 月淡風青

    剛答了個張飛,又來了個關公。複製下答案吧。

    桃園結義三兄弟和其它結拜一樣,大哥劉備年齡最大,關羽次之,張飛最小。

    需要注意,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是沒有桃園結義這個故事的。三國演義的故事源自《三國演義》所以年齡以《三國演義》為準。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死於章武三年(223年)63歲,關羽死於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219年)58歲,張飛死於章武元年(221年)55歲。以此推算,劉備生於公元160年,關羽生於公元161年,張飛生於公元166年。所以,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是以年齡為序的。這和正史《三國志》略有出入。《三國志》可以推出是關羽出生是桓帝延熹三年。劉備是出生是桓帝延熹四年(161年)。中國民間流行的說法多來自於《三國志通俗演義》。因為文化水平的關係,《三國志》在閱讀上肯定不如《三國演義》受歡迎。所以,在民間關二爺的稱呼就深入人心,反而沒人追究正史了。這是第一個原因。

    其次,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備之後,皇族,自然尊貴。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的觀點也是尊劉抑曹的。也可能是羅貫中有意為之。

    第三,劉備主張仁義為先,這是關張二人心悅誠服的原因。

    玄德曰:"今與吾水火相敵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義於天下,吾不忍也。"

    總結:結義,是以仁義連線在一起,仁義為先。如果以武力為先,勝過劉備的人物在三國演義中不下百人,那樣是比武選擂主,選盟主,心不在一起,怎麼能結,義又在哪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藝術家的作品在其死後才被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