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碧伶居士
-
2 # 史介鴻
收穫和播種不可能在一個時間裡發生,對吧?連杜甫,都是死後近一百年,才被元稹發現的。
時間,是檢驗真假的有效武器。
-
3 # 驚龍軒
比起那些留下驚世之作,卻只能署名為“佚名”的人,能夠在死後還能得到認可,並且留名藝術史,這樣的藝術家也不算太虧了。
生前不得志,死後其作品卻被奉為圭臬,隨便舉幾個例子,諸如梵高、安徒生、弗蘭茨·卡夫卡,甚至是生前歷經坎坷,鬱郁不得志,死後卻備受推崇的唐伯虎等等,不勝列舉。
很多人難以理解,為何像梵高這樣的繪畫天才,為何在生前混得窮困潦倒,而其大量的繪畫作品因為得不到別人的認可,一幅畫都賣不出去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藝術往往都是超前的。正如尼采說過的一句話:藝術先於哲學。
大家都知道,所謂的印象派、後印象派這些稱號大多是後人給他們冠名的,當時的藝術家只是堅守著自己的美學思維,執著地走在了時代審美意識的前面,得不到同時期大眾的認可也實屬正常。
與梵高一樣,塞尚也是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曾經在拉菲特街的畫郎展出了一百五十幅作品,由此引發了軒然大波。當時媒介一片譁然,對其作品口誅筆伐。不僅是大眾接受不了這樣超前的藝術表現形式,就連專業繪畫領域也容不下這樣的“另類”。不少畫家站出來抗議展出,將其作品批得體無完膚。
現在再看看,塞尚在西方繪畫史上的名氣,其作品在畫壇所擁有的影響力,與當年的遭遇形成了巨大反差,令人唏噓不已。
最幸運的人就是畢加索了,它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繪畫也是超前的美學思維,普通大眾要想接受並不容易。但是畢加索盡情展示了他的藝術天賦,並且在有生之年名利雙收,可謂擁有一個非常成功的人生。之所以說他是幸運的,是因為大多嘗試新的藝術思維的人,都很難被同時期的審美意識所接受,時運不濟在所難免。
儘管現在也有很多人看不懂印象派的作品,弄不懂《向日葵》和《加歇醫生》的藝術魅力到底在哪裡,但是真正具備藝術眼光和審美能力的人,已然能夠從中感受到獨特的藝術魅力,並且引發諸多心靈上的共鳴。可惜,梵高已經無從知曉了。
既然選擇了藝術道路,就要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了非議,這本身就是藝術工作的一部分。
-
4 # 吳林寶1
第一,從經濟學上看,畫家死後作品大賣,就像股市不發行新股了一樣,當然股價可以上去。
第二,真正生前籍籍無名,死後突然大放光彩的也很少。大部分還是生前就有一定承認的。
比如梵高,他其實是死的太早,如果,他活70,80,也能得到很大的承認。梵高的作品,並不是很不容易為大眾所接受。至少比常玉的更加雅俗共賞。
就像柯羅,晚年也得到承認,早年也沒啥大名。
再比如黃秋圓,他主要是不受時代左右,和社會大氣氛有關係,他死後,社會形態恢復正常,像他那樣搞傳統的又少,當然他就凸顯出來,他的作品放在今天,倒也沒啥。
再比如倫勃朗,生前其實名氣已經不小,起起伏伏,只是不像後來上了封神榜而已。
-
5 # 星其裡
一,優秀藝術家作品具有前瞻性,當時的人們看不懂,經過時間沉澱後才開始閃光。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代溝是一直存在的。即是陽春白雪,必然曲高和寡。但是很多藝術家不願意迎合下里巴人的口味,那麼只有在一定時期內不被認可。像梵高,生前窮困潦倒,死後作品讓別人發了財,空留名。
二,未嘗不是市場規律的影響。藝術家去世了,作品經過遷徙等只會越來越少,如果水平還不錯,那麼就是物以稀為貴。這就是市場規律。慢慢地有一個人認可了開始炒作,有人跟風,就存在死後才被認可的情況了。好像這種比例在出名的藝術家中還不低。
如果青銅器出土量像乾隆通寶那麼多,怕是青銅器也不會值錢吧。
-
6 # 夢裡梵高
梵高一生畫了900多張畫,生前卻只賣出了1幅
人們都說梵高最後是“窮死“的,梵高聽後想罵人:能別再說我窮了嗎?(事實梵高真的很窮)
為什麼很多藝術家死後作品才值錢?我的回答是:才能超群,卻奈何沒有經商頭腦,營銷做得太差勁,又沒能堅持打拼到最後。藝術家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藝術家的兩級分化也很大,有的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動輒在拍賣會上收穫上千萬,而有的年紀大的藝術家卻還要掙扎在生存線上。
藝術品的經濟價值才是重點。藝術品本身是沒有任何經濟價值的。歐洲的藝術品運營模式早在17世紀就已經非常成熟了。在供求市場裡,投資人很重要,消費者的心態也很重要。梵高不是那種典型的活著的時候善於經營推廣的人,同時他的作品比較前衛,就像後世認可的其他同時期偉大藝術家一樣,創作的作品不算“適銷對路”,所以就不好賣。
實力,潮流,炒作,影響,這些因素都成為後世梵高作品價格沖天的因素。20世紀初收購梵高所有作品的時候,大概是600萬美元。不過梵高作品一炮打響,大概是1987年日本人買下《向日葵》那次,說到底離我們也不是很遠。或者說,梵高的作品從藝術價值得到認可,到變成頂級投資藝術品,中間存在時間差,這個時間差,就是那些藝術意外價值產生作用併發酵的過程。
當然,先鋒藝術家並不是只能走窮困潦倒這一條路,善於營銷的藝術家可以在活著的時候就功成名就,畢加索和達利大概就是這類代表了吧?
-
7 # 慾望知心無憂
放眼歌壇,當屬一代男神黃家駒,最為讓人印象深刻,為什麼一首歌能在幾十年後的當代社會大紅大火,莫過於他創作的作品感染力太強了,以至於能給他長期漲粉,藝術作品,最有影響力的是有生命力的作品,聽一次就愛上的歌,看一眼就迷戀的畫,最好的作品不是紅極一時,而是萬古長存,能萬古長存的作品,肯定是融合了創作者的心血,所以是富有生命力的
回覆列表
作品的傳播需要時間,得到社會認同同樣需要時間,而人生短暫,出於多種原因,一些作品的傳播範圍與速度受到影響,在作者的有生之年沒有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所以,作者身後出名的作品也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