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影視作品裡描述,戚家刀比倭刀長一掌,只有刀尖一掌開刃,單身不開刃處用來磕碰兵器,也可以手持當做短刀。 如果單身不開刃處只用來磕碰兵器和持握,那豈不跟鐵棍子沒什麼區別,前端的一掌開刃倒更像是日本剃刀。一般的理解刀開刃範圍越大,揮舞起來殺傷力越大,戚家刀只有一掌開刃好處在哪呢?
25
回覆列表
  • 1 # 古今通史

    一掌開刃利於殺敵,而其他部分用於格擋,倭刀鋒利,但遇鈍器容易捲刃,一場仗還沒打下來,刀就廢了,倭刀的製作週期是十個月......而且價格非常昂貴,保養也很困難,在搶到多少錢不好說的情況下,對於普通倭寇來說,倭刀完了那就算是傾家蕩產了。

    戚繼光將軍沒有提過戚家刀這種說法。而後來被冠名為戚家刀的冷兵器,只是在倭刀的外形上有所參考,不同之處頗多。

    《戚武毅公寶刀歌謝蓬萊徐明府桂寶同年》:

    “昔年曾刻南塘集,今朝喜得戚家刀”

    注: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

    直奔主題我們先來看看制式腰刀的外形,瞭解下這個疑問的由來。見下圖,這種刀是專為剋制日本倭刀、火銃兵自保而製成,並非簡單模仿。從現在儲存下來的腰刀來看,幾乎沒有採用日本刀的鍛造方式。

    上圖為腰刀,下圖為明代倭寇使用的日本刀。

    為什麼要開發新產品?

    《紀效新書》:“倭喜躍,一迸足則丈餘,刀長五尺,則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身多兩斷。”------戚繼光

    迸足→丈餘→一丈有餘→10尺以上→3.2米以上。

    五尺是多少?

    營造尺:32釐米×5尺=160CM=1.6米(嘉靖牙尺,尺長32釐米) 

    概括的說------跳斬作用距離4.8米左右。這種爆發力和慣力作用之下,“遭之身多兩斷”就不奇怪了。見下圖,刀身和刀柄真的很長。

    《練兵實紀雜集·軍器解》“鐵要多煉,刃用純鋼,自背起用刀平鏟平削,至刃平磨無肩,乃利,妙尤在尖。”

    上圖標註的很清楚了,長三尺,按嘉靖牙尺計算,也就是96釐米左右,還不到一米。一般火銃部隊會配備這種“制式”軍刀(腰刀),火銃需要填充火藥,在這個時候火銃手是非常脆弱的,誰來了都能捅上兩刀o((⊙﹏⊙))o.所以,上圖腰刀是必要的自保工具,能抵擋攻擊。

    一斤 =16兩 =604.79克

    16兩+10兩=26兩

    真正算得上戚繼光創制的,是《紀效新書》中的“長刀”--雙手刀,按照史料上的標註“刃長5尺,後用銅護刃一尺,柄長一尺五寸,共長六尺五寸,重二斤八兩”很可惜,我沒能找到相應的圖片,主要是帶有刀柄前的那段銅護刃的戚家刀,實物圖片找到眼花也沒能如願獲得。

    戚家刀只是和倭刀的弧度近似而已,刀背部分相對來說更寬更厚。握柄並沒有倭刀刀柄這麼長,並且符合中國傳統的握柄形狀。重量超輕,超級順手。

    真正的製作方法也是有差別的,既要考慮殺傷力,又要兼顧迅捷性,事實證明戚家刀這種冷兵器在實戰中,對於剋制日本倭刀,作用顯然是巨大的------

  • 2 # 山巒

    所有武器都是以經濟為基層,實戰為目地。戚繼光倉促成軍,只能透過改良武器達到實戰效果最大化。戚家刀和抗日戰爭中的大刀殊途同歸,拼的是視死如歸的勇氣!

    刀前一尺便是你日寇的死地!身後是我父老河山!日寇來你敢來,我便埋了你……

  • 3 # 步驚雷37

    以槓桿原理來說,長刀發力點就在前邊三分之一處,軍刀不同於私人用刀是需要大量生產,使用,而且有巨大的消耗量,所以這樣的軍刀是實用的。

    日軍三八步槍的刺刀也是三分之一開刃

  • 4 # 東北虎男323

    電影導演那個文化水平你還敢信?電影裡胡說的,真實的世界中沒有戚家刀,沒有

    戚繼光發明了一種雙手長刀,應用很少,也沒有流傳下來,

    你所謂的只開刃十釐米的刀,是苗刀,明朝初期還沒有戚繼光時候就有了,模仿的是日本刀,後來戚家軍大量裝備,不全開刃是經濟考慮,

  • 5 # 小人革面

    屁好處也沒有,應該是假的,你給我找出個戚家刀開刃一掌的實物,明代戚繼光改良腰刀流傳下來也不少,就是沒見過,所謂刀尖開刃

  • 6 # 龍69258242

    沒這個說法吧?我看您是理解錯了,應該是苗刀護手前一掌之處不開刃吧?戚繼光的確改良了腰刀的形制,形成了戚家軍特有的窄刃厚背柳葉腰刀,揮動方便靈活又不失強度。開刃方式也與武士刀不一樣,目的是防止與武士刀對抗的時候被砍斷。但是腰刀的長度和作用不可能只在刀尖出開刃的。戚家刀對明末和清朝的腰刀形制的影響是很大的。我理解為您說的是苗刀,我是從實戰的角度來理解這個問題的。苗刀可以跟太刀一樣遠處躍起劈砍,近戰的時候雙手握把難免舞動不便。不開刃處可以手持,把苗刀當短槍使用進行突刺,因為重心的變化這樣雙手握刀近戰更靈活。在古代就有類似形制的斬馬刀,苗刀只不過是小型化的斬馬刀而已。其實苗刀這種武器是一種很尷尬的存在,長不如斬馬刀不適合軍隊使用,短不如腰刀不適合單打獨鬥,群毆的時候才有用處,還必須持刀者武藝高強才能發揮其用處,但是群毆用起來還不如朴刀方便。其精妙之處在於刺而不是砍,在個人對戰的時候對方如果不瞭解此刀的用法的話,很容易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我看來就是一把武藝高強力氣大的武者裝逼武器。

    日本人使用太刀的時候隨身還有武士刀,近戰是可以拋棄太刀的,這是他們武士階層特有的。而明朝的裝備體制不存在武士階層的裝備,所以除了北方邊境計程車兵以外不會裝備很貴的大型刀具。本身苗刀這個詞的來源就有各種說法,我們從實戰的角度來看,所有證據都沒有理由說是戚繼光所創。戚繼光已經有鴛鴦陣對付倭寇了,沒必要再使用苗刀,鴛鴦陣裡面就沒有苗刀使用的地方。不排除個別民間武者使用苗刀參與了戰鬥以後以訛傳訛說是戚繼光所創。戚繼光本身就是個武藝高強的武者,他已經證明了個人武技在軍陣團隊作戰面前都是戰五渣了。鴛鴦陣對付那些武藝高強的武士和浪人的戰損比已經說明了一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磊現在是球隊“大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