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Prussia
-
2 # 樂活光陰
梵高留給世界許多“無價之寶”,然後自己“空手而去”,讓世人唏噓不已。
梵高,處於東西方藝術“大碰撞”的交融鉅變時期,而他有足夠的天賦和努力,“時來天地皆同力”,造就了一代天才畫家,而世俗意義上的“一夜成名”,是遲遲過了半個世紀以後才開始的。
在他生前,幾乎就是個四處漂泊的流浪漢,文藝發燒友而已,只賣出了一張畫,還是他弟弟找的“託”,大概不想讓熱愛繪畫的哥哥太難堪吧。
所以說,他的成名幾乎與他沒有任何關係,純屬後來收藏家的炒作。而他的價值是慢慢被後人發掘出來的。
所以,只能如是說:
梵高的一生,是把生命獻給繪畫藝術,生命燃燒到“白熱化”“白熾狀態”的一生!
是生命藝術家!
他是能用畫作演奏的詩人!
他是最熱愛生命的,所謂“自殺”仍有存疑,也許是不想拖累他兄弟。有興趣可以檢視相關資料,並非空穴來風。
他非學院派出身,反而成了一種幸運,使他可以自學,天馬行空自由不羈,在所有後印象畫家裡獨樹一幟,開創了西方現代藝術。
十九世紀是一個文化交融、衝突十分厲害的偉大時代,透過東方浮世繪繪畫啟發了天才的梵高,領悟了藝術的真諦,畫出了與眾不同的畫作。這個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
所以,人都處於自己的文化背景下,立足本土文化母體,不可超越,然後拓展視野,相容幷包。只有虛心學習,深入研究之後才能必成大器。
這應該是關於梵高一夜成名的“正解”,其中沒有任何套路與奇蹟,“天才出於勤奮!”
請欣賞梵高的“麥田”!
樂活點評,一起學習,共勉!
-
3 # 半個畫家
梵高現象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這是藝術家圈內的魔咒,歷史上這種優秀的人數不勝數。
首先,畫畫本身是一件十分孤獨的事,沒有獨到思想就無法創造成孤世獨立的神品……
其次,思想之下是技法的表現,沒有千錘百煉的練習肯定是達不到上層境界。
最後,當一個畫家在手法上夜以繼日地練習,思想上近乎瘋狂地高程次思考,他對於社會交際上的宣傳時間精力就少之又少。
所以說歷史上以畫畫為主業的畫家多窮困潦倒,而中國近現代很多人畫畫混得很好多是拿著教授的工資 再賣畫補貼家用,千百萬人中終有少數飛黃騰達……
梵高以此謀生 窮困潦倒也就是正常現象了!
他的畫是用畢生精力匯聚而成,水平之高自不待言,但是 如果沒有死後著名畫廓的宣傳和資金運作,呵呵呵 估計也泯然眾人矣
-
4 # 畫微言
梵高確實算得上一夜成名,不過這個成名卻是在畫家死後才成的名,不只是梵高,這樣的畫家還有很多,只是大家熟悉的只有梵高。
很多人熟悉梵高不是因為他的畫,而是梵高坎坷一生經歷後的故事。
梵高成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世界需要梵高,或者需要梵高精神。
梵高精神或許有問題,但是梵高絕不是一個瘋子,“那個割掉自己耳朵的瘋子畫家”是一知半解者給梵高的標籤。真實的梵高一定是個敏感而又“聰明”的人,雖然性格有些偏執。這裡的聰明不是對事故的圓滑、人情的練達,相反梵高這方面是欠缺的,這裡的聰明是指梵高對藝術的敏感以及藝術與個體生命力的互通相融。
梵高一定知道藝術在他的時代是一個張揚個性的時代,激情、執著、熾熱是梵高帶給我們的精神盛宴。然而傳統的慣性一直麻痺的人們的眼睛,所以他在自己的時代是個“不相容”的怪物,在異樣的眼光下沒有人能夠一直從容,懷疑、堅信、反思、糾結一定在不斷地折磨著這個可憐的人。
當梵高死去,人們才幡然醒悟我們需要梵高的精神,但是斯人已去!
感謝歐文斯通吧,是他沒有讓梵高湮沒,歷史還將會湮沒更多的人。
-
5 # 跳跳淘氣包
挺諷刺的,這就像是前段時間很火的流浪先生,他又是怎樣一夜成名的呢?
其實我覺得藝術真的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藝術家的思想一般都是超前於他們生活的當下的意識形態的。人們對藝術的欣賞大多數是跟風和附庸。梵高的一夜成名並不是他的作品被大眾所欣賞,而是他的作品被權威認可了。當一名藝術家被上層階級認可之後,他的故事和作品就被傳播,下層的老百姓就跟風式的頂禮膜拜。其實,一夜成名的人在未成名之前又有幾個人能夠讀懂他和他的人生哲學呢?
回覆列表
文森特-梵高並非一夜成名。他在世時,他的畫作並沒有人能夠理解,因而無人問津。直到他去世幾年後,人們才發現了他的後期印象主義的審美價值。
梵高早期畫風為寫實。由於受到荷蘭傳統繪畫的影響,以及對法國寫實主義的巴比松畫派深感興趣,於是梵高來到巴黎。後來因為結識了法國早期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以及接觸了日本浮世繪的作品,梵高的藝術視野有所拓展,從而使其畫風鉅變:開始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而變得簡潔、明朗和色調強烈。具有極高藝術天賦的梵高毅然擺脫了早期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響,全身心投身於後期印象主義的創作。在與後期印象主義大師之一的高更交往時,由於兩人性格的衝突和觀念的分歧,梵高甚至負氣割傷了自己的一隻耳朵,兩人的合作也從此分道揚鑣。此後,梵高一直在不斷完善他的後期印象主義畫作。一八九零年七月的一天,一代繪畫藝術大師,文森特-梵高在精神障礙(疑似抑鬱症)中開槍自殺,年僅三十七歲。
梵高早早地走了。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他們從此失去了一位傑出的藝術天才,一位後期印象主義畫派的藝術大師。梵高、高更、塞尚為當時法國的三大後期印象主義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