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邊

    其實對於很多人說喝了隔夜茶容易拉肚子 生病 嚴重的還會得癌症,其實小妖這裡想說的是最後一種就比較“危言聳聽”了,這種不靠譜的說法沒有一丁點科學依據,其實隔夜茶之所以不能夠何的原因是因為茶葉泡久了 導致茶葉中的維生素過度的流失 從而引起茶水的變色 ,在健康養生學中其實隔夜茶還有眾多的妙用,隔夜茶也不是多久的都有好處,我們通常說的”隔夜茶“是浸泡的茶葉在24小時以內的,超過24小時的茶水容易變質,也就會遇到人們通常說的和隔夜茶會拉肚子,一般照成拉肚子的隔夜茶都是超過24小時的變質茶。

  • 2 # 爖叔

    1、茶水還是即泡既喝的好,否則不但損失了味道,也丟掉了營養。

    2、傍晚最好不要喝茶,會影響睡眠。

  • 3 # 北大愛茶人之琳

    隔夜茶指的茶湯擱置的時間,一般是指12個小時以上。這樣的茶湯會與空氣充分氧化,像綠茶烏龍茶等變化會比較明顯,顏色加深,口感也失去了原來的清新,而變得厚重。

    一般來說,茶還是喝新鮮的好,從香氣到口感,都是最佳享受。但是如果問,能不能喝的話,分兩種情況:

    1. 秋冬這樣季節,氣溫低,茶湯變化較小,一般不會變質,那麼這樣的環境下,茶多放一些時間也是可以喝的。

    2.夏季,一般超過三小時就不要喝了,因為溫度高,茶葉茶湯會變酸,對身體有害。

    另外,如果腸胃功能弱的茶友,儘量不要喝隔夜茶,也不要空腹喝茶或濃茶。

    Tea Up!

    喝茶快樂!

  • 4 # 水的哲學4

    不屬於,因為沒經過夜晚,其實隔夜茶也就最近幾年被賣茶葉的忽悠的,所謂隔夜茶是與季節沖泡以後放置時間的長短而定的

  • 5 # 良品嚴選旗艦店

    如果說“早上泡了一壺茶,沒來得及喝,傍晚喝...”,這種情況不屬於隔夜茶,但由於茶葉浸泡時間過久,不適宜再飲用。

    通常來說,隔夜茶指的是過夜的茶,也就是說當天沒有喝完的茶留到第二天再喝。

    首先,隔夜茶中維生素等成分大多已喪失,且茶湯中的蛋白質、糖類等會成為細菌、黴菌繁殖的養料,所以隔夜茶不適宜飲用。

    其次,茶水放久了,不僅會失去維生素等有益成分,且易發餿變質,甚至茶水中的鞣酸還會成為刺激性很強的氧化物,易傷脾胃,尤其是夏天,會引起胃腸炎症。

  • 6 # 仁脈圈交流中心

    隔夜茶我們儘量建議不要喝的,因為茶之中 又人體可以吸收的養分。但是每一次沖泡都會讓我們過濾茶之中的營養部分,所以還是建議不要喝。

    隔夜茶指過夜的茶,舊時容器密封不好會導致毒蟲落入或者爬過,且湯中蛋白質、糖類等成為細菌、黴菌繁殖的養料。因時間過久,維生素大多已喪失,故不宜飲用。

    但未變質的隔夜茶,在醫療上自有妙用。隔夜茶中含有豐富的酸素,可阻止毛細管出血,如患口腔炎、舌痛、溼疹、牙齦出血、瘡口膿瘍等,可用隔夜茶治療。隔夜茶不能喝的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 7 # 勐原茶葉

    首先隔夜兩個字就說明了要隔了一晚上的才叫隔夜茶,您早上泡的晚上喝,這不叫隔夜茶,還有就是泡好以後要出門不管是什麼器皿泡茶都用蓋子把茶葉蓋上,這樣就比較乾淨了。

  • 8 # 大別山鷹

    當天的茶不是隔夜茶,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這要取決於氣溫和時間長短。夏天的隔夜茶是不能喝的,其它季節只要茶沒變味還是可以喝的,對人沒有危害。

  • 9 # 施華章93

    看氣溫,夏天不宜久放,冬天不嚴格。看發酵型別,綠茶品鮮,及時喝。紅茶,品韻,本已發酵了,反正不鮮了,靈活喝。忙,就回答一個。

  • 10 # 芒果街的小茶屋

    不屬於

    隔夜茶是今天泡的茶,到了明天才算隔夜。

    早上泡的,如果天氣氣溫沒有很高,(比如夏季高溫一般到晚上會餿掉變酸),到了晚上即使沒有壞掉,大多茶葉也不好喝了。因為茶是會氧化的,放了太久口感也變了。但是可以放在冰箱裡保鮮,味道雖沒有剛泡的好,但也可以喝。

    小時候大人都是泡一大鐵壺的茶,可以喝一整天。一般像老茶、老白茶、老普洱茶,到晚上喝還很喝。但是像綠茶、紅茶泡久了容易苦澀、冷後渾,口感就沒那麼好了。

    隔夜茶不能喝。

    1.維生素等物質已經喪失,茶湯中的糖類、蛋白質等會成為細菌的溫床

    2.隔夜茶容易變酸變餿,特別是高溫天氣,更不能入口

    3.隔夜茶中的鞣酸會刺激腸胃

    4.泡久的隔夜茶苦澀難喝,難以入口,就別為難自己了

  • 11 # 戀山堂掌櫃

    前言

    沖泡時間對茶葉品質變化影響

    一、茶葉沖泡後品質變化(5℃和25℃對比)

    1,5℃條件下,氨基酸的變化

    知,無論綠茶、紅茶,還是烏龍茶,在衝 泡5min 至1h 之間,茶水中的氨基酸總量增加;1h 後,由於氨基酸降解等原因,含量下降,2h 後趨於穩 定,三者變化基本一致,且高檔茶與低檔茶的變化趨 勢類似。,

    2,5℃條件下,茶多酚的變化

    由表2可知,5℃時茶多酚隨沖泡時間延長,1 小時時達最高;在1~2h,由於茶多酚氧化、絡合等 原因,總量開始減少;2h 後,茶多酚總量趨於穩定, 變化不大。三類茶與高低檔茶之間的變化情況基本一致。

    3,5℃茶紅素和茶黃素的變化

    由圖1、2可知,不管是高檔紅茶還是低檔紅茶, 其中茶紅素和茶黃素的含量變化是相似的,茶紅素、 茶黃素在1小時時浸出量較大;在1~2h 之間由於 物質轉化而含量下降;在2h 後趨於穩定;低檔紅茶 中的茶紅素和茶黃素均高於高檔紅茶。由此可見,在 5℃條件下茶水沖泡2h 後其放置時間的長短對茶紅素和茶黃素的浸出量沒有影響。

    4,5℃兒茶素的變化含量

    5℃放置下綠茶中兒茶素的變化趨勢是:龍井特 級及三杯香的茶湯中的四種兒茶素含量的變化趨勢 基本一致,均是在5min~2h 含量有所增加,在2h~ 4h 含量減少,在4h 後含量趨於穩定( 如圖3) 。圖4顯示高低檔紅茶的茶湯中四種兒茶素含量的變化趨勢與紅茶不同,但四種兒茶素含量的變化 趨勢類似:在5min~2h 含量有所減少,在2h~4h 有所增加,4h 後雖有些波動,但基本趨於平穩。由圖5可知,福建烏龍茶的茶湯中兒茶素含量的變化趨勢不同於綠茶和紅茶,但四種兒茶素的變 化趨勢是一致的。可能是因為烏龍茶較綠茶耐泡,在 放置過程中,兒茶素含量均是在5min~4h 有所增 加,在4h~8h 有所減少,在8h 後趨於穩定,EGCG 有少許波動。,

    5,25攝氏度時氨基酸總量變化

    25℃時綠茶和紅茶茶水中氨基酸 總量在5min~24h 間浸出量有所增加;烏龍茶在0 ~1h 時有所增加,而後略有下降。

    6,25℃時茶多酚總量的變化

    由圖7可知,25℃時,綠茶和紅茶的變化趨勢是 一致的,在最初1h 內茶多酚總量有明顯增加,而後, 開始下降。無論是綠茶還是紅茶,高低檔茶葉的變化 趨勢相似。其中,低檔綠茶中茶多酚總量高於高檔綠 茶,而高檔紅茶高於低檔紅茶。與綠茶和紅茶不同, 烏龍茶在浸泡過程中茶多酚總量增加。,

    7,25℃時茶黃素和茶紅素的變化

    由圖8、9可知,25℃時茶黃素和茶紅素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茶紅素在5min~1h 有所增加,在1h後趨於穩定;茶黃素在5min~8h 有所增加,在8h後略有下降。

    8,25℃時兒茶素的變化

    25℃條件下,綠茶、紅茶與烏龍茶中的兒茶素含 量變化趨勢是一致的,四種兒茶素含量變化類似:綠 茶與紅茶中的兒茶素含量,在5min~1h 有所增加, 在1h 後略有所下降;烏龍茶在5min~1h 有所增 加,在1h 後趨於穩定( 如圖10顯示) 。

    5℃處理與 25℃處理的比較

    25℃處理下的有效成分含量在任何對應時間的 浸出量均比5℃處理高。5℃與25℃處理下有效成分 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結論及探討

    在針對茶湯24小時沖泡後,各種含量的變化,均可以看出,影響茶湯風味的主要物質,大體都是在1h內增加,而隨後有所減少。原文獻結論中,指出的是風味變化不大。這個問題我個人持保留態度,留在最後結尾中總結。

    二、綠茶的放置過程中風味變化研究

    1,放置時間對水浸出物含量的影響

    由表1得知4種綠茶茶湯放置5min至1h時,茶水中的水浸出物含量增加較快,從1h到2h,水 浸出物含量增速變緩;2h後水浸出物含量趨於穩定。5min和1h處測得的水浸出物含量與其他時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可見這段時間內,水浸出物逐漸被浸泡出來;在1h時,水浸出物基本全部浸泡出來。

    2,放置時間對茶多酚含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4種綠茶茶多酚含量變化趨勢基本一致。5min~1h,茶多酚含量急劇增加,且與其他 時間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說明1h以內,茶多酚已基本全部泡出;1~2h之 間,可能由於空氣的氧化、 絡合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含量急劇下降;2h之後,可能由於茶多酚的氧化和微生物作用受到限制, 茶多酚含量緩慢下降並趨於穩定。

    3,放置時間對氨基酸含量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無論是芽茶,還是特級綠茶,5min~1h之間,氨基酸總量增加;1h後氨基酸含 量下降;在1h處含量達到最高值,且與其他放置時間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說明1h內,氨基酸已基本全部泡出。1到2h,可能由於氨基酸的氧化脫酸以及微生物的分解等作用,含量急劇降低;2~8h後,含 量緩慢減少並趨於穩定;8h之後,含量有所上升。

    4,放置時間對咖啡鹼含量的影響

    咖啡鹼含量在5min~1h內增加;在1h時達到 最大值,測得的咖啡鹼含量與其他時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在1~2h時開始快速下降;在2h後,略有 下降但總體趨於穩定。說明1h時,咖啡鹼含量已基本全部泡出。

    結論及探討

    綠茶在放置過程中,茶多酚、咖啡鹼、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含量的變化趨勢是相似的:均是在放置1h 時含量達到最高,隨後在1~2h內下降,2h後,基本保持穩定。因此認為,茶湯中的茶多酚、咖啡鹼、氨基 酸等有效成分沖泡初期由於浸泡時間的延長,含量增加;1~2h時,含量隨之下降;之後,浸出量下降,並趨 於穩定。因而茶水在放置1h內,飲用最好。

    原文獻結論種,建議綠茶1h內飲用最好,是根據浸出物以及茶湯色澤等變化規律得出的。而我們在不考慮各析出物的比例中研究過,茶湯浸出物是衡量茶葉品質的重要引數之一,因此從這一點考量,我認為短時間內飲用風味最佳是合理的。

    另外,從我個人的品飲經驗來看,茶湯如果長時間放置,特別是溫度低的時候,其實還會有一個溫度變化導致可溶物質發生變化的情況,會明顯改變茶湯的風味。從我個人的感受來說,一般不發酵的茶葉隨著時間變化的增加風味變化會更大,而一些發酵茶,特別是黑茶類,我個人感覺在長時間放置後,風味變化影響並不會特別明顯,主要的感受區別是綠茶類長時間放置後,多酚類的減少會降低茶湯的收斂性和刺激程度,和原有風味相差較大。

    沖泡時間對安全性的影響

    1,隔夜茶水和亞硝酸鹽含量

    紅茶、綠茶以及鐵觀音 3 種 茶水在 0、8、12 h 共 3 個時間點時的亞硝酸鹽含量, 得出實驗結果如下:3 種茶水的亞硝酸鹽含量隨著時 間的推移(12 h 後)略微增加,但是,3 種隔夜茶中 亞硝酸鹽含量在 12 h 後均遠小於 1 mg·L-1 ,即亞硝酸 鹽含量都沒有超標,全部在安全範圍內。

    2,不同溫度下放置,細菌變化

    湯中的微生物數量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而增加(見表1)

    3,滅菌與未滅菌的含量

    將茶葉滅菌 後測定 其中微生物 量 ,表明茶葉本身帶菌與否與放置過程中茶湯的微生物數量無關(見表 2)

    原文獻中結論

    茶湯中微 生物數量的多少 與放置過程中的環境溫度有關 。大多數微生物適宜生長繁殖的溫度通常 在 28-30℃ ,當放置過程中的環境溫度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時 ,茶湯被汙染的微生物數量較多 , 就愈不衛生 。但是相同放置時間和溫度下的茶湯微生物數量比對照開水少 。這是由於茶湯中具有某 些抑制和滅菌作用的黃烷醇類所致 ,故飲茶要 比喝開水更為衛生 。但飲用後剩下的“ 隔 夜茶 ”由於飲用過程中的開蓋和手、口的接觸 ,微生物數量大大增加 ,是不衛生的 。

    其實原文獻中的結論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還是具有一定的侷限性,首先菌落數的增加,我們並沒有進一步分析其菌落的型別,是否為有害菌?並且應該更進一步研究對照醫學上致病細菌的含量條件。但是這一研究畢竟能夠明顯看出來,長時間放置茶湯的細菌有明顯的增長,這一點作為參考有積極的意義。

    我們知道,茶中含有一些蛋白質,氨基酸,以及多糖類物質,再加上合適的溫度和水的參與,是非常理想的細菌培養基,那麼在長時間沖泡,情況後,不僅風味會有所變化,同時細菌的增加畢竟也有隱患。

    開放性探討

    其實關於茶葉方式多久能喝,並不是現有文獻能夠充分概括生活中的所有情況的,例如不同濃度的茶湯對抑菌性是有不同影響的。存放茶水的容器,室內溫度,對微生物的影響也是有影響的;茶水放置後,有害菌和有益菌的變化是需要具象研究,而這一點目前我個人沒有看到類似的學術研究;不同的含菌量,攝入後對人體的影響是跨學科的,至少牽涉到醫學層面,這種跨學科的研究目前也是很少的;還有考慮到靜置後雖然細菌有所上升,但往往還會牽涉到開水衝入對細菌含量的影響。

    在複雜情況下,外源性放置過程中的汙染對茶水微生物的影響是非常複雜的,並非實驗室資料下能夠模擬的。所以任何的研究都具有片面性,只能說盡可能整理了部分文獻,根據文獻的內容給出我的判斷邏輯和依據。

    鑑於目前的研究所得,雖然看上去和複雜,但是其實根據風味的判定依據,以及細菌的增長情況來看,靜置1h的內的茶湯,飲用完畢是安全的,風味較佳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公婆一起住有矛盾,老公家裡有三套房,我要求分開住過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