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本江湖
-
2 # 雪舞的時節
吳承恩從小聰慧,博覽群書,尤其喜愛神話故事。但在科舉考試中屢遭坎坷,生活困頓,五十多歲開始寫《西遊記》。那麼他寫《西遊記》時是單純的寫小說,還是為了批判現實?
第一、《西遊記》包含著作者對現實的不滿。
《西遊記》之所以成為名著,不單在於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精妙絕倫的文筆,更在於它的思想價值和社會意義。《西遊記》最精彩的情節是“大鬧天宮”,作者不惜筆墨整整用了七回來寫孫猴子的抗爭,更是石破天驚地喊出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挑戰宣言!在“九九八十一難”中,師徒四人遇到的皇帝幾乎昏庸無道,大多為非作歹的妖怪背後都有天庭的背景,這難道不是隱含對現實的批判?
吳承恩之所以對現實不滿,主要是他經歷坎坷。原本天性聰敏的他,滿腹經綸,卻幾經考試不中,這不能不說是科舉制度和社會的黑暗。吳承恩自己說過:“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把不平之氣寄寓於小說當中,順理成章。
第二、吳承恩寫《西遊記》也是為了謀生。
吳承恩一生窮困潦倒,50歲左右才補了個歲貢生,還沒被選上。作為一個讀書人,仕途困頓,又手無縛雞之力,只能賣文為生,維持生計。他從小喜歡神話故事、志怪小說,所以他晚年回到故里,發揮特長,開始創作《西遊記》,歷經七年,終於完成。
-
3 # 魯源
吳承恩寫《西遊記》的時候不是為了單純寫小說,而是為了批判現實的。
其實,《西遊記》的成書過程非常複雜,它不是某一個人憋了很久寫出來的一本小說,而是經過唐、宋、元、明幾百年,由許多作者累積創造,直到16世紀中葉明代嘉靖與萬曆之間世德堂百回本《西遊記》的問世才定型的。可以說,自貞觀元年玄奘西行取經至明中期成書歷經千年終成經典。吳承恩在寫《西遊記》時做了大量工作,他綜合了各個流派和各個時期人們的思想和觀點,最終以《西遊記》的形式呈現出來。
在吳版《西遊記》中“神魔”要素反應的宗教特徵。可以從《西遊記》中明顯看到書中的“儒”、“道”、“佛”三教都在向“道”教靠攏。儒也在追求道,佛也在追求道。這和吳承恩所處的時代,皇帝迷信道術、寵通道士,追求長生、舉國上下都“以道為尊”“三教合一”的現實倒是很好地映證了起來。吳承恩時代的“儒”和“佛”的特徵都和我們這個時代不同,對於那個時代宗教的看法也不能完全按照我們現在的宗教觀念來理解。
再說,“官場厚黑學”是吳承恩《西遊記》的一個重要解讀方向,吳承恩版的《西遊記》成書之後流傳甚廣,書的三大主題始終逃不過:丹道、神魔(宗教)和官場權術(政治)相關聯。如果否認吳版《西遊記》涉及丹元道果,只看官場的權術爭鬥,那麼這樣只能看到《西遊記》的過程,而看不到爭鬥的因果和部分細節,尤其是“因”這塊重要的內容。而否認吳版《西遊記》隱射官場厚黑學,只承認《西遊記》是本純粹的丹道書,那麼眼界的格局就太小了。這樣看不清整個故事的程序,容易忽略故事中爭奪的核心已經涉及了最高權力,更不可能理解爭奪中摻雜政治活動,給整個西遊故事帶來的精彩與複雜。
所以,我認為吳承恩寫《西遊記》的時候不是為了單純寫小說,而是為了批判現實的。
-
4 # 筆下點史
西遊記我們都知道是吳承恩寫的一部長篇神話類的小說,描述的是一行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但是吳承恩到底是在批判當時的背景還是就單純的為了寫小說,這個在個人觀點來感覺的話,其實都有的,我們也不妨來分析一下。
這部小說的背景是在大唐,而且正好是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很多人應該也都看過《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可謂是為大唐奠定了強盛的基礎。但是吳承恩卻是一個明代的人,那麼作為明代為什麼要把西遊記這部小說寫在唐朝呢。
如果瞭解過吳承恩的人都知道,吳承恩是喜歡讀野史的,也就是或許在野史之中看到了什麼不一樣的東西,所以寫下了這部下小說。個人觀點是:
皇權:在西遊記的中描述的天庭,玉皇大帝有著獨尊的背景,往往玉帝說過的什麼話,下面基本是沒有別反對意見的,以及豬八戒那麼大的一個官職,元帥級別,玉皇大帝說貶就貶,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
吳承恩其實喜歡神話故事的,所以很大可能其實是在自己喜歡的元素之上加入了許多的批判也未曾可知。但是不論如何,這部小說給予我們無限的瞎想,包括了道教、佛家、儒家三教。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我們可以根據事實下定論,但是絕對不可以亂做事實的捏造,很多東西只能去側面推敲,達到最後尋找真相的目的。單純小說也好,批判現實也罷,既然是中國最經典的傳統文化之一,我們細細品讀就好。
-
5 # 聲馨
吳承恩嗎《西遊記》是"不專鬼神,專寓人間》取經團隊是社會主要成員的大組合,有帝王,聖君,英雄人物之魂。有官吏,有勞眾民眾,有文化。取經之路就是人生經歷之路,有困難有曲折有無窮無盡的災難,以九九八十一難來寓意,但總能逢凶化吉遇難成祥。人生沒有長生不老之經,最終走向死亡,生命的終點就是新生的起點。欲知詳情可讀《也說西遊》山西侯荃著有詳解!
-
6 # 立新勵志
感謝邀請,書中抨擊當時封建迷信專政,運用擬人化的象徵手法,圍繞眾多故事情節,展現一個勇敢者剷除魔鬼當道,歷經千難險阻 ,為仁義而戰。文中過份宣傳仁忠,義忠,足現愚忠。,在那個封建時代,強烈要求擺脫封建迷信的束縛,倡導以仁義禮治國,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了!
回覆列表
其實作者寫小說是個複雜的組合,有文化上的繼承,有思想上的表達,有精神上的追求,有對喜好厭惡等情緒的紓解。總之,不能從一個方面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