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造樂坊

    地理學科綜合性強,我們的大多數學生在初中時也僅接觸過兩年的地理學習,進入高中後由於學生的學習將從起點開始,加之部分教師不瞭解新課標下的地理課該如何上,仍然按傳統教法或是念書式的教學方法執教,這樣的效果當然不會好。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愛學地理呢?下面就從本人十年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來淺談一下如何讓學生喜歡地理課。

    1.抓好新生入學第一堂地理課――培養興趣

    經過十年的地理教學,我認為新生入學第一堂地理課非常關鍵,我們可以海闊天空地和學生聊與地理有關的話題,甚至可以談些近似神乎其神的風水學,並運用地理知識解釋一些風水現象,引導學生辯證、科學的看待這一古老學說。例如建在山谷中的房屋,往往要求正門左側山脊要高於右側山脊。古代方位左為青龍,右為白虎,青龍要超過白虎。青龍代表男性,白虎代表女性,喻意在家庭中,男主人要佔主導地位,反映了中國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又如一房屋三面環山,缺口一面,緊靠房屋有一溪流過,結果這棟房屋便怪事連連,屋內經常出現蜈蚣等毒蟲,於是這家人按風俗慣例,請風水先生前來指點,風水先生經過一番故弄玄虛後,叫這家人在山谷缺口處種些樹,幾年後,這家人便漸漸好起來。這其中有哪些玄機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山缺口處為風口,剛好將溪流蒸發的水汽吹向房屋,自然引來一些喜溼的毒蟲。風水先生在風口處種樹(若干年後樹木成林)擋住了風口,這些問題便迎刃而解。

    以上輕鬆活躍的課堂氣氛,將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收穫與成長,我想,有了第一堂課這個良好的開端,成功的門在開始打開了。 2.注重學科知識生活化轉換及趣味事例的適時運用

    2.1

    學科知識生活化。我們山區的學生對遠離他們生活環境的知識感到陌生,但對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和存在於他們身邊的事物感到特別親切,因此在上課時儘可能以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例和學生周邊的地理事物作為例子,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對生活中地理知識的理解。

    例如我在講內力作用下的地表形態時,把家裡廢舊的洗衣機排水管帶進課堂做演示:一學生雙手抓住排水管使其彎曲,另一學生觀察其頂部形態的變化,利用這一演示過程來正確引導學生動手體會背斜頂部易被侵蝕而向斜頂部較穩定的原理。在講水氣變性問題時,利用了教室飲水機裡的熱水:首先讓兩同學保持一米間距對坐好,中間放一張課桌,讓甲同學輕吹乙同學的臉部,乙同學則負責感受有熱水杯在中間課桌上時與沒有時臉上水氣的多少,這樣一來學生們自然就會思考並明白到,臉上的水氣多時是甲同學把熱水杯上水氣吹到了自己的臉上所至,進而可擴充套件到乾燥水氣在經過一片較溼地域後會變溼潤,反之亦然。此外,我在講正午太陽高度時,選了一個晴天帶學生到操場上,讓他們用課前準備好的1米長空心直竹竿及量角器來測量當日學校所在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正午時刻,讓太Sunny透過竹竿照至地面,再用量角器測量竹竿與地平面的夾角即為當日當地正午太陽高度角),思維活躍的學生甚至還可以據此計算出學校所在地的地理緯度。當講到亞熱帶季風氣候這個內容時,我讓學生體會當地夏季氣溫和降水有什麼特點,冬季氣溫和降水有什麼特點。透過學生的親身體會,使學生更能深刻理解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氣候特點。

    2.2 趣味事例的適時運用

    如西方"感恩節"的由來可作為分析國際人口遷移的案例,諾曼底登陸可作為分析北半球南北溫差夏季小於冬季的案例,二戰期間希特勒地中海偷襲戰的勝利可作為分析密度流的案例,鄭和下西洋可作為分析北印度洋海區季風環流的案例。

    以學生熟知的地理事物或現象作為教學事例,不僅能讓學生深刻理解當堂所學的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到了地理能解答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地理之謎,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而使學生更喜歡學地理。興趣的提高說明我們上課不能只注重講授理論知識了,脫離生活及缺少趣味事例的地理課堂便如同冬季的內蒙古草原,缺乏生氣,枯燥無味。透過這些生活化知識的學習與趣味案例的分析,同學們的興趣愛好一下就被吸引到了地理學科上。這樣將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滿足地理探索欲的高層次上建樹地理學習興趣;培養地理學習遷移和創新的高層次能力。

    3.注重學習遷移,注意學生地理知識的類化

    我們知道,會跳舞的學生,學習體操更快,這是技能的遷移。當學生對某一任課老師有感情以後,會對其教學風格發自內心的喜愛,所謂愛屋及烏,就是學習情感的遷移。學生養成了認真學習的態度,凡事都認真對待,這是學習態度的遷移。為此我們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對學生尊重、理解、關懷、幫助,就能給學生以鼓舞,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信賴感、敬重感,由此把對老師的愛轉化為喜愛老師所講授的學科。正如古人所說,"親其師,信其道"。

    我們地理學科,知識多來源於生活,"自下而上"地將分散在教材中的零碎知識,由個別的地理現象的成因概括出共同因素,加以類推非常關鍵,或是"自上而下"地運用學生已掌握的基本原理、基本成因和基本規律等較高層次知識,去演繹推理較低層次地理現象的成因,我認為這是我們在注意學生地理知識類化的同時要注意的方法。

    總之,地理是一門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絡的自然科學,內容涉及天文、水文、地貌、地質、岩溶、生物、土壤、氣象等多個領域,地理現象無處不在。讓學生喜歡地理、學好地理,必須將地理課堂與學生熟悉的日常例項相結合,將知識運用於實踐,巧用趣味事例,用事實說話,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事半功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特金森是曼聯幸運星!對萊斯特吹了點球,對利物浦犯規視而不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