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亦葒

    3歲的孩子有時會很任性,不聽我的話,不順著他,就會哭鬧。一開始對於這種情況,我是大聲斥責的,但是孩子還是以哭鬧對待,有時候爺爺奶奶還過來哄也無濟於事,我採取的是以下三種方法:

    1、冷靜對待。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分別對待,分析原因,合理的,給予滿足;不合理的,甚至無理取鬧的,就別去理會他,把他放在臥室安全的地方,一個人看著他,等他自己哭鬧夠了,安靜下來的時候,在和他交流,說明理由,其他家人不要插手,否則只會讓孩子有持無恐,讓孩子以為自己只要一哭鬧家長就會立即繳械投降、滿足自己的要求。

    2、隨其發展。小男孩調皮搗蛋,喜歡到處亂摸東西,而且不管安不安全,沒有危險的意識,在這種情況下,我採用的方法是,在不造成孩子身體傷害的情況之下,讓他觸碰熱的水,熱的食品,獲得最為直接的感知,從而體驗到其中的危險。

    3、講述故事、看繪本。3歲小孩比較喜歡聽故事,看繪本,因為小很多事情還沒有經歷過,可以透過給孩子將故事或者看繪本的方式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不聽話,我就編一個小故事,讓孩子參與故事之中,透過故事讓孩子體會到不聽話、不守規矩,是要受到了懲罰,像匹諾曹一樣鼻子會變得越來越大。這種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效果也比較明顯。

  • 2 # 曼曼在這裡

    兒子現在快四歲了,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犯過一些錯誤,當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時,我有疑惑,有自責,有反思,最終也都會想辦法解決。說一下我遇到過的問題和處理的辦法:

    1. 自己情緒化,導致孩子敏感膽小

    主要是在孩子兩歲半快三歲,準備上幼兒園的時候,為了讓孩子能夠在學校自主大小便,我便給他做了排便的訓練。後來的事實證明,養孩子這件事,很多東西不是你想就能的。

    誰知兒子沒有進步,反而退步了,原本會叫大小便了,現在不僅不會叫,還直接拉在褲子裡,拉完了也不會告知大人。一想到準備上幼兒園了他還不會自主大小便,再加上要經常給他清洗,我很不耐煩,每次他拉在褲子裡,我就會訓他,罵他甚至打他屁股。

    在此之前,別說打他,就是對他大聲說話都是幾乎沒有的。估計他不知道為什麼媽媽突然變了個樣,只要他一拉在褲子裡,媽媽就變成了凶神惡煞,對自己又打又罵的。

    那段時間,我發現他做事總是怯怯的,我聲調一提高,哪怕並沒有生氣,他都會很緊張,膽怯地看著我,糯糯而無助地喊“媽媽——”,當時我還沒意識到問題所在……

    直到有一天我看書看到“肛欲期”這個內容,突然意識到,我兒子是在肛欲期,在他身上發生的都是很典型的表現。而我,怎麼能忽略了呢?還對他吼叫打罵的。

    在一歲到三歲出現的肛欲期,幼兒會發現,他有自己的創造物——糞便,而且能自己控制它。

    武志紅認為,能控制自己的第一個創造物,這對幼兒來說是很重大的事情,幼兒時對自己的大便是什麼態度,長大後對自己的其他創造物也是什麼態度。

    在這件事上,父母可以讓孩子學會自律自制。當他學習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時,也是在練習自我控制能力,父母不要太去破壞這個歷程。父母太嚴厲,會給孩子這種感覺:他的創造物是骯髒的、讓人嫌棄的。從而奠定了孩子一生對自己的創造物、對財富的態度。

    一想到我在這件事上的過度反應以及兒子怯懦的眼神,我心痛不已。於是開始等待轉變的機會。

    有一天,兒子又拉在了褲子裡,他有點緊張地看著我。而我,內心則高興不已,被愧疚自責折磨了那麼久,我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我平靜地帶他來到洗手間,一邊給他清理,一邊跟他聊天。等他放鬆下來,我認真跟他說:“兒子,剛才你把大便拉在褲子裡了,是不是有點害怕,怕媽媽生氣?其實小朋友有時候會把便便拉在褲子裡,這是很正常的,媽媽小時候都拉過。”兒子看了我一眼,我繼續說:“所以,那不是你的錯,是媽媽錯了,媽媽不應該打你,罵你。如果以後再拉,你告訴媽媽就可以了,媽媽會幫你清理的。”

    又等到下一次拉在褲子裡,沒有生氣,沒有責罵,我依然平靜地給處理了。顯然,兒子放鬆了很多。

    這件事讓我深深地意識到,如果父母經常情緒失控,孩子就會活在惶恐不安中,生怕一次小心自己又惹爸爸媽媽不開心於是變得謹慎、膽小、懦弱。

    2. 家人過度包辦,導致孩子自我效能感較低

    有一段時間,讓兒子自己刷牙洗臉,他很抗拒,還說:“我太小了我不會。”叫他做點別的自己的小事情時,他也會這麼說。我就意識到,一直以來,我們包辦過多,導致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對自己沒信心,自我效能感比較低。

    於是我有意識地給他安排一些小任務,比如自己去冰箱取吃的,如果夠不著就找個凳子墊著;喝完奶自己把奶瓶沖洗乾淨;自己疊、曬自己的衣服,等等。每次完成這些任務,他都會很開心,表示自己很能幹下次還要做。

    3. 孩子所處的環境單純,無法處理與小夥伴的衝突

    有好幾次在外面,小朋友打他或是拍他,他竟然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育,發現最近一年因為搬家的原因,我們很少帶他出去玩,孩子一天到晚接觸到的都是友好的家人,顯然沒有學到解決衝突的辦法。

    跟他爸商量了之後,我們在家裡偶爾會打鬧,然後叫他參與,讓他學會在肢體衝突中保護自己,反抗他人。還經常帶他去公園等小朋友聚集的地方,在跟別人的自然交往中學會解決衝突。

    很慶幸自己一直都在學習,也樂於反省,一旦發現問題,就會尋找原因、想辦法解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有500萬餘款,你投在教育(幼兒園)好還是託老所好?二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