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0年頹廢的生活
-
2 # 小濤談娛樂丿
以後教育子女要注意了,不能過度的寵溺,一碗水端平,就像《都挺好》中,如果父母能不那麼偏心,對孩子間的矛盾能夠調解好,這家人不會出現劇中的情況
-
3 # 好像彷彿
不管老人怎樣作,作為兒女也要盡到作兒女的責任,多體貼老人,不讓他們晚年寂寞,不能讓老人離開我們感到後悔莫急。
-
4 # 願你能記的我132
都挺好這部電視劇,其實是一部很好的反應心理問題的影視劇。
先看看父親蘇大強。說實話剛開始,楊冪是極度反感蘇大強的。老伴剛去世,一點不體諒孩子,又是要上美國又是要買房,完成大兒子夫妻反目,差點離婚,而二兒子就是離婚了,這一切都是蘇大強“作”出來的。
看到最後幾集你才能理解蘇大強以上種種的行為。年輕時,妻子的背叛,讓他受盡了侮辱然而面對妻子的強勢,老婆又剛剛懷了自己的孩子,只能忍氣吞聲。生下小女兒後,能看得出來打心底喜歡女兒,可是,在家裡一分錢的家都不當啊,沒有話語權,沒有經濟權,連女兒想買練習冊都滿足不了,失敗感啊!
幾十年極度的壓抑,在妻子突然去世後,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辦了。自己突然一下子成為一家之主,習慣了事事推諉的他一下子不知道怎麼辦了。每個孩子的噓寒問暖讓他無所適從,他想試試一輩子沒得到的權利管不管用?於是,想著法的給孩子出難題,真想一下子把幾十年沒得到的權利鬥拿回來。所以說,蘇大強的各種“作”其實是壓在心底額對老婆的反抗的爆發。到了最後,“作”夠了,作為父親的一面得到甦醒,儘管老年痴呆了,不認得自己的女兒了仍然記得沒給她買的練習冊,這才是一個父親額迴歸啊!
再說蘇明玉。從小受到媽媽重男輕女的歧視,受夠了媽媽的冷眼。而爸爸呢?在家裡一分錢的加都不當,面對媽媽的不公平和二哥的欺負,骨子裡是越來越對抗。所以說明玉進入眾誠後,一股子“匪氣”和拗勁,不得不說是拜媽媽個二哥所賜。大家都稱呼她“明總”,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哥蘇家沒一分錢關係。
但是明玉骨子裡是漂亮的。儘管對待蘇家冷冰冰,還是幫媽媽選墓地,給爸爸買衣服。二哥把她打的住了院,親情的呼喚還是讓她高抬貴手。甚至因為二哥的上司給她穿小鞋,而暗地裡出面擺平,透過自己的老闆給二嫂升職加薪。大哥丟了工作,也是暗地裡黑安排好工作。這一切都是默默的在背後付出,不為回報,這還不是親情的呼喚嘛。
總的來說這真是一部好的電視劇,值得您一看!
-
5 # 亞非帶你走進德國
《都挺好》給我們這些海外做子女的最大警示就是如何給父母養老的問題。
大多數留德華的父母已經年邁,是把父母接到德國還是留在國內?如果接到德國,父母可以適應這裡的生活嗎?如何支撐父母在德國的高昂的醫療費用?如果留在國內怎樣解決父母贍養問題?這些問題在德國一定比劇中蘇爸爸的贍養問題要複雜的多。
首先,咱們聊聊父母接來德國的可能性吧。相較於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輕鬆的父母入籍申請,德國的制度只能用嚴苛和不近人情來形容。在仔細研究德國移民法後,可以肯定的說,父母入籍德國的可能性不大。德國移民法規定,只有你可以證明你的父母因為和你的分離造成了非常規的痛苦,你的父母才有可能獲得在德國的居留許可的。什麼是非常規的痛苦?這個定義在德國的移民法中沒有明確的規定。也就是說,這基本由移民局官員他們的主觀決定。
其中有幾點明確不具備申請條件的可能性: 如果父母雙方建在,他們會預設父母擁有自己的完整家庭,不構成必須和兒女共同生活的前提。另外,申請過程中不可以過度強調父母身體不好,這樣同樣容易被拒絕。因為你的父母來德國會給德國造成養老負擔。最後,如果你有兄弟姐妹在中國,也是不會接受你接父母來德國贍養的。所以,就當下的德國移民制度,留德華把父母接來德國贍養是大多數普通人無法實現的。
接下來我們當然可以考慮接父母來德國短期探親的變通方法。依照德國法律規定,如果你在德國工作、上學或是已經獲得了長居資格,都可以比較輕鬆地為父母申請探親簽證,有效期一般為每半年3個月的時間。整個過程相對簡單,費用也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包含簽證費用,父母來德國期間的醫療保險費用,往返機票費用,父母來德國的生活費用等等。
3個月不算短,尤其是父母身體硬朗,還有著許多精力到處旅遊時,真是美好極了。3個月又太短,這樣每半年做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飛機,他們的身體逐漸難以承受。伴隨著父母年齡越來越大,這樣的變通方式又還可以持續多久呢?
最後還有更現實的問題:由於我們的父母並沒有在德國工作過,也沒有在德國繳納過醫療保險。等父母年紀大了再來德國,要想再納入德國的醫保體系,便必須每個月繳納上千歐元的醫療保險費用。還不包括可能產生的高昂的醫療護理費用。留德華大多數和蘇家大哥一樣,就是一個普通工薪階層,每個月的工資還沒有人家蘇明哲高,這些費用遠不是一個普通工薪階層可以承擔的。歸根結底,沒有多少人有蘇明玉的經濟實力,可以如此大團圓結局。
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不僅是留德華之殤,也是全體海外遊子之殤。
回覆列表
相互都要多點理解和包容吧。
父母年齡越大對子女越依賴,我們做子女的就要耐心點,多關心陪伴他們,多和他們聊聊天,不要嫌棄他們囉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