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伏爾加格勒(斯大林格勒),聖彼得堡(列寧格勒),葉卡捷琳堡等等其中是否有什麼含義?其中有什麼區別?
5
回覆列表
  • 1 # 寒江閣一道人

    “堡”本與德意志人的語言習慣等有關,例如在德國和奧地利,今天便有很多帶堡字的地名,例如漢堡、坦能堡等,這種文化特色也傳播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利堅,例如葛底斯堡便是如此。

    由斯拉夫人構成的俄國因靠近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區,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這樣一種影響。雄才大略的沙俄君主彼得一世在建立北方沿海的首都時,在起名上便選擇了“聖彼得堡”,既有東正教正統的宗教意義,也不失強者的風範。

    可是,到一戰的時候,這一名稱很快得到了改變,由於對德戰爭的需要,俄國為強調自己優於德華人的一面,將聖彼得堡改成了“彼得格勒”,格勒在俄語裡有城市和要塞的意思,所以華人翻譯也多翻譯為彼得要塞。這就是格勒與堡最大的區別,這既是文化的差異,也有現實政治的需要。

    後來,十月革命的風暴席捲全俄,彼得要塞也因此更名為“列寧格勒”,直到蘇聯解體後,其才又在俄羅斯聯邦的主持下重新定名為聖彼得堡,直到今天。

    參考文獻:克柳切夫斯基《俄國史》

  • 2 # 馬克觀察

    俄羅斯中等或大型城市、要塞、城堡稱為“堡”,主要存在於16-18世紀羅斯人從多神教信仰東正教、莫斯科公國與俄羅斯帝國初創時期,“堡”一詞來源自日耳曼。通常人名+堡,指的是用歷史功績卓著的人名命名大城市。著名的葉卡捷琳堡,指得是以18世紀著名女皇葉卡捷琳娜命名。聖彼得堡,是以俄羅斯17世紀著名帝王彼得一世命名的。

    由於擴張與殖民主義盛行,領土開始拓展,形成移民村落、據點或小城鎮,這也是“斯克”一詞的由來。比如白羅斯首都明斯克,最早是9世紀的小村莊、11世紀的軍事據點,當時稱為“門斯克”,後來才被稱為明斯克。諸如託木斯克是因為托米河而得名,而車里雅賓斯克是以集市聚集起來的城鎮。

    時間進入20世紀,俄羅斯開始將大中型城市稱為“格勒”,並在前蘇聯時期加以知名政治人物冠名城市,其中知名的當屬列寧格勒(現聖彼得堡市)、斯大林格勒(現伏爾加格勒市)。在前蘇聯期間,還有一些順應時代潮流的城市稱謂,比如五一城、共青城等。

  • 3 # 胡笳胡談

    第一,俄語地名中“堡”與“格勒”的來歷

    俄羅斯地名中的堡是外來語,比較簡單的說法是它來自日耳曼語,這個顯著的例子是今天的德國很多地名都可以看到這個字,比如紐倫堡,沃爾夫斯堡,海德堡,弗賴堡,薩爾茨堡等等。

    堡的含義是高山,也有堡壘的意思,所以這個詞被翻譯成堡還是很貼切的。

    我們不需要弄這麼複雜,只需要知道目前俄羅斯的堡這個詞來自日耳曼語就好了。

    格勒這個詞是則是俄羅斯的本地語,它就來自俄語,屬於斯拉夫語系統的一種地名用語。除了俄羅斯,很多斯拉夫語系的國家也有很多地名是與格勒有關的,比如貝爾格萊德,它在詞源上是和格勒有關的。

    格勒的含義是城市,也有要塞的意思,翻譯成格勒基本屬於音譯。

    第二,“堡”與“格勒”背後的含義

    正如此前所講,堡是日耳曼語,格勒是俄羅斯語,它們被用作地名有著不同的含義,這些含義除了這些詞本身的意義之外,更多的則是宗教與政治原因。

    堡被廣泛應用是在莫斯科公國與俄羅斯帝國初創時期,也就是16世紀,當時這基本上出於宗教原因,俄羅斯從當時開始整體信仰東正教,而東正教中使用堡作為地名是一個傳統。

    但是,隨著俄羅斯的崛起,尤其是到了18與19世紀,俄羅斯出於民族自豪感以及為了強調本國的力量,開始大量採用格勒這一本地語來命名城市。到了十月革命後,這個現象變得非常頻繁,基本上俄羅斯曾經的“堡”們全被更名為格勒。

    時光流轉,蘇聯解體,俄羅斯為了表示和曾經的蘇聯決裂,又開始把各種格勒改回原來的地名,於是很多堡又重見天日。但格勒也還存在,因為這次變更是用回舊名,並不是一味的格勒改堡。

    所以,一個地名的用詞,其實還真包含很多有趣的東西,只要大家認真探討,會有很多發現。

  • 4 # pku小動物

    這個問題,胡笳胡談說的大體正確。但是有一個比較關鍵的錯誤。需要糾正一下。

    他說:

    堡被廣泛應用是在莫斯科公國與俄羅斯帝國初創時期,也就是16世紀……但是,隨著俄羅斯的崛起,尤其是到了18與19世紀,俄羅斯出於民族自豪感以及為了強調本國的力量,開始大量採用格勒這一本地語來命名城市。

    學歷史的人有個職業病就是看不了時間錯誤。

    俄羅斯最著名的堡應該就是聖彼得堡了吧。

    聖彼得堡是彼得一世(也就是彼得大帝)在18世紀初建的。當時他想要給俄羅斯尋找一個出海口,但是拿不下黑海,只好跟瑞典搶波羅的海,控制涅瓦河的出海口,最後他在北方戰爭中戰勝了瑞典,然後把首都從莫斯科搬了過來,建了聖彼得堡。這個名字當然不可能是16世紀起的,而是18世紀初有的。

    另外一個著名的堡是葉卡捷琳堡。是為了紀念彼得大帝的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所建的城市,也是始建於18世紀前期。

    眾所周知,彼得大帝是一位非常欽慕歐洲文化,希望帶領俄羅斯走向開放和現代化的皇帝,他曾經隱姓埋名親自前往荷蘭學習造船,還建立了一座名為Kunstkamera的博物館,收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一切知識。在他之後的俄羅斯皇室也致力於收集歐洲文藝復興中出現的新興文化作品。因此,最起碼聖彼得堡和葉卡捷琳堡這兩座“堡”並不是16世紀信仰東正教而出現的,而是彼得大帝向歐洲學習,希望帶領俄羅斯跟隨歐洲,走向世界的產物。

    涅瓦河,對岸是聖彼得堡最早建成的彼得保羅要塞,聖彼得堡就是從這座要塞發展起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少年派》、《小歡喜》中老師角色的課堂板書極差,你看的過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