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旅攬勝
-
2 # 劉荊洪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分析什麼是“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出自: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7回:“他八股做得精通,自然辦起事來亦就面面俱到了。”
我們再分析什麼是“提綱挈領”。《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後得。”又《荀子·勸學》:“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
中國古代文化包羅永珍、博大精深,包括天文地理、曆法樂律、典章制度、職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區劃、教育科舉、宮室建築、禮儀習俗、姓氏稱謂、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但這裡指的是“常識”,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提綱挈領,基本實用。
一是面面俱到,其實面面不到。需要提綱挈領,抓住中心
文化典籍希望廣泛傳播,章節容量,有一定限制,想面面俱到,結果適得其反,抓不住中心,反而面面不到。需要提綱挈領,抓住中心。
二是面面俱到,沒有重點。需要提綱挈領,抓住重點
文化典籍希望廣泛傳播,內容豐富,要有重點。想面面俱到,結果沒有重點。需要提綱挈領,抓住重點。
三是面面俱到,沒有創見。需要提綱挈領,抓住創見
文化典籍希望廣泛傳播,中心主題,內容觀點,要有創見。想面面俱到,結果沒有創見。需要提綱挈領,抓住創見。
再從文字的體系入手,縷析其內在邏輯結構。現在研讀《孫子兵法》的普遍侷限,是習慣於按現代軍事學中“軍事思想”的理論體系與基本範疇,將《孫子兵法》的思想內涵加以割裂與肢解,分門別類歸入“戰爭觀念”“戰略思想”“作戰指導理論”“治軍管理原則”幾大板塊,再外加一個“軍事辯證法”。
這固然簡單方便,但是卻無法真正全面、完整、準確地反映《孫子兵法》的思想全貌與基本特徵。因為,這完全是按現代人的思維邏輯進行解讀,而不是遵循經典自身的“內在理路”開展詮釋,往往會陷入削足就履,甚至郢書燕說的窘境。
所以,我們今天要正確解讀《孫子兵法》的思想內涵,評價其兵學體系的建樹,汲取和借鑑其戰略思維的智慧,就必須回到《孫子兵法》的文字自身,按照十三篇的內在邏輯關係進行梳理與認知。
現存的《孫子兵法》十三篇是一個完整、有機的思想體系。每一篇既是一個獨立的整體,篇與篇之間又相互保持密切的聯絡。前後十三篇邏輯嚴謹,層層遞進,首尾呼應,渾然一體,水乳交融,對戰爭的平時準備,戰略計劃的制定,戰役程式的組織,戰術手段的運用,以及行軍、保障、各種地形條件下的作戰行動及特殊戰法都做了層次分明、前後貫通的闡述。其思維的整體性和思辨的深刻性在先秦諸子中也是罕有其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