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線上說法
-
2 # 教培行業於盼
教培行業是人員密集型行業。我在之前的工作中,曾經遇到好多機構,每天都在離職和招聘著。有過HR工作經驗的朋友都知道,人才招聘的成本其實非常高,與其招聘,不如把好人培養起來並留住。那有什麼有效的方法嗎?
我一直認為管理沒有標準,沒有誰對誰錯,只有什麼時候什麼團隊更適合什麼風格。如果非要有一個標準的話,蓋洛普的Q12其實就是我們做日常用人、留人的最好方式。
我從Q12的這12個問題,概述一下教培行業日常的用人與留人。
1.我知道公司對我的工作要求嗎?
首先,我們要確保員工是知道他的具體工作要求的。同時,必須有一個具體、可量化、可實現的目標。
我之前走訪過很多機構,他們中的很多在KPI設定時,不是內容太多就是無法量化,整個考核不但無法幫助員工有效的設立工作目標,反而造成工作內容混亂。
我曾經提出過基層員工考核過程的說法,在很多地方嘗試,都非常有效。簡單來說,就是基層員工給予的目標不是結果目標,而是過程目標,這個目標是由直接領導進行拆分的,同時這個過程目標不要超過3項,員工每天工作的目標感非常強,這樣可以讓員工對公司給他的任務更明確,更好的讓員工完成工作。
2.我有做好我的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裝置嗎?
很多時候,員工無法完成工作,除了目標不清晰以外,還有一點就是不具有完成任務的工具。比如諮詢顧問的銷售道具,就是部門提供給他們的最好的工具。當員工具有工具時,他們在工作時會更順手,這樣可以降低工作難度,增加員工穩定性。
3.在工作中,我每天都有機會做我最擅長做的事嗎?
同時,讓一個人每天做擅長的事,對這個人來說,每天會很快樂。也就增加了穩定性。
4.在過去的七天裡,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揚嗎?
我們要經常肯定員工的表現。其實口頭表揚是不需要成本的,但是可以讓員工對工作更有信心。
5.我覺得我的主管或同事關心我的個人情況嗎?
入職公司、離職經理。很多人加入一個公司是因為這個公司的口碑。但是離職,往往都是因為主管領導。我見過老婆要生孩子,領導不給假的情況,簡直滅絕人性,人不走就怪了。
我給我自己日常的事物定位是:自己的家事是私事,不能帶到公司,員工的私事是我的公事,能幫上肯定要幫。
6.工作單位有人鼓勵我的發展嗎?
沒有存在感對於員工來說非常痛苦。我之前一直要求我下面的管理者,每週至少要與所有員工深度交流一次。想上管理向下負責是我一直堅信的,作為管理者要向你的下屬負責,要讓他們具有生存的技能,而上級是資源的所有者,應該想辦法去爭取上級手中資源,然後拿來給下級使用。
7.在工作中,我覺得我的意見受到重視嗎?
之前跟一起作業網的劉暢老師有過一段工作接觸,當時我的最大收穫就是“員工1+1”,建立一個員工提出問題和意見的渠道(提出的問題和意見必須對學校、對客戶有好處,同時要帶有解決方案,沒有解決方案的無效),從最頂層領導處給予解決。
8.公司的使命目標使我覺得我的工作重要嗎?
管理者的作用就是將公司的使命目標化、具體化,進而傳達給員工,並告之員工我們的使命,讓員工感到自己的工作對於整體任務的完成非常重要,從而具有成就感。
9.我的同事們致力於高質量的工作嗎?
如果一個辦公室有10個人,9個上班不打卡的,1個打卡的,打卡的就會被說是傻子;反過來,9個打卡1個不打卡的,不打卡的就會被擠走。
想讓人才留下來,就必須保證團隊都是人才,一定不要做劣幣驅逐良幣的事。
10.我在工作單位有一個最要好的朋友嗎?
讓員工之間由同事關係變成朋友關係,可以讓你的團隊更穩定。我們想想,多少人的朋友只侷限在同學,但其實同事間的話題更多。所以要經常組織朋友聚會活動。
公司有朋友了,就不捨得離職了。
11.在過去的六個月內,工作單位有人和我談及我的進步嗎?
每個人都需要獲得肯定,你的員工需要你界定他的進步,一定要正確反饋他的進步。千萬不要忽略他,要隨時關注任何人的一點一滴的進步。
12.過去一年裡,我在工作中有機會學習和成長嗎?
打造學習型組織,到哪都是最佳的留人方式。人都不是傻子,賺錢和成長,在錢不是特別少的前提下,還是會看成長的。
以上是透過蓋洛普的Q12,對本問題的簡單說明,其實細說起來,每一個問題都可以說半小時以上。
-
3 # 老徐同志
先說說留人吧,核心就是走心。
某雲說過,錢到位了,心裡舒坦了,誰會選擇離職呢?錢簡單,看你怎麼給,這也是一種技巧。心裡舒坦,也要分門別類,大致分為氛圍和前途。
再說用人,簡單點,選賢舉能,人盡其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回覆列表
在勞動合同關係中,教育培訓學校是用人單位,教師等教學工作者為勞動者,勞動者按約定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用人單位按約定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
概括而言,勞動者工作主要可分為兩個目的,一個是為了掙錢,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另一個就是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術,給自己充電。
用人單位應當善於發現每一個勞動者的優點,發揮勞動者的特長,利用其優點特長,提高其勞動效率和勞動價值,創展更大的經濟效益。
與此同時,用人單位需支付與勞動者勞動價值等同的勞動報酬,保障勞動者物質所需,給勞動者提供一個提升自我、實現自我、突破自我價值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