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裴寂大唐開國功臣之一兩朝老臣雖助李淵反隋建唐有功但亦有陷害同僚致死之罪嫉妒進讒誣告同僚劉文靜使他蒙冤被高祖屈殺他二子為替父報仇起兵反唐兵敗被誅故裴寂也不得善終被唐太宗削爵奪職流放慘死,另一名臣宰相裴炎既是一位清官又是一位忠於李唐被女皇武則天以謀反罪冤殺抄家的忠臣。

  • 2 # 徐張話歷史

    裴寂,家中世代為官,父親裴瑜為絳州刺史。裴寂父親早死,為諸兄所撫養,長得面清目秀,才思敏捷。十四歲便以恩蔭補州主簿,後來曾任齊州司戶、侍御史、駕部郎等職。隋煬帝大業年間任職晉陽宮副監,管理隋在晉陽的宮女金帛兵甲等。

    裴寂因為和晉陽留守李淵關係親密,密勸李淵起兵,是李淵起兵的主謀之一。後來李淵攻佔長安,以功封賞,裴寂居功第一,位居宰相。

    在所有受到封賞的人中,李淵對待裴寂特別親密,群臣沒有能與他相比,李淵上朝時招呼他坐在一起,進入閣中就把他讓進臥室,對他是言聽計從,稱呼他為裴監而不稱呼名字。

    後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爭鬥過程中,裴寂和支援李世民的另一功臣劉文靜產生矛盾,向李淵進讒言誅殺劉文靜。

    李世民上臺後,被貶回老家,後率家僮攻破少數民族的叛亂。後病逝於家,終年六十歲。

    裴寂不善於用兵,在高祖武德年間,也外出征伐,但大都失敗而歸。在武德年間,長期擔任宰相,沒有惠政與好的措施建議。他的長處和功勞就在於太原首謀起義,對李淵和李唐忠心耿耿,利用李淵的信任,權傾天下。李世民上臺,被貶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裴炎出身河東裴氏,自小聰明好學,後以明經及第。高宗末年位居宰相。他是武后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曾因忌妒大將裴行儉的功勞,導致裴行儉憂死。

    主審太子李賢謀反一案,正是裴炎撈取政治資本的關鍵一著。於是,在裴炎堅持、薛元超附議、高智周棄權的情況下,太子賢的謀逆罪名被判成立,太子被廢。

    裴炎是高宗臨終時惟一的顧命宰相,在高宗死後三天,即太子在靈柩前即位的第二天上奏,以為嗣君尚未正式受冊為皇帝,也未聽政,未應發令宣敕,故請宰臣奏議,望宣“天后令”於中書、門下施行。曾參與廢太子李賢一案的裴炎,此舉實在大有問題,他是對遺詔作了誤解、扭曲,或是不當的擴允解釋。所以此奏一上,天后大喜,頓時化解了權力的失落感。

    後裴炎又助武后導演了一場廢帝的好戲。原來,作為高宗病逝時的顧命大臣,裴炎並沒有幫助中宗穩固皇位,反而幫助武太后廢黜中宗的皇帝地位。後來當太后改元光宅,並推行一些制度改革時,有些過激舉動曾被裴炎所諫止。後武承嗣請太后立武氏七廟及追封父祖為王,大唐制度只有天子才立有七廟,也無追王后族父祖之制。裴炎進諫反對武氏立廟而得罪武后,同時武氏諸王開始誣陷裴炎。

    揚州兵變訊息傳至,武承嗣曾當過宗正卿,知皇叔祖太尉·韓王元嘉、太子太師·魯王靈夔等屬尊位重,有很大影響力,於是與右衛將軍武三思屢勸太后因事誅之,以絕宗室之望。太后以此問宰相,劉禕之和韋思謙都不敢發表意見,獨裴炎固爭以為不可,太后更加不高興。

    然而真正給他肇禍的議題是太后問計於他:如何討伐李敬業?“皇帝年長,未俾親政,乃致豎子得以為辭。”裴炎顯然針對《討武氏檄》的文宣主題,明確響應說:“若太后反政,則此賊不討而解矣!”先帝已死大半年,嗣帝也已成年,有顧命宰相監護,有滿朝文武輔助,太后如果長期臨朝稱制,不論有何用意,不管怎樣解釋,在體制上就是太后侵奪君權。裴炎受顧命之重,責任上對此不能不有所匡正,但面對權力慾表現正濃的太后,卻苦無適當而有力的時機。當揚州兵變的訊息傳至時,他認為是時機到了。主動要求出使揚州而安排告變,收揚州長史陳敬之下獄,引發兵變的監察御史薛仲璋是裴炎的外甥,故兵變訊息傳至時,裴炎不急著商議誅討之策,大有以靜制動,逼使太后焦急問計之意。

    裴炎此舉顯然不智之至!他是顧命宰相,此舉不但不能表現出他該當先天下之憂而憂、急公為國的宰相器識;反而有怠慢軍機,乘危逼宮之嫌。

    裴炎被審不服,左右勸他說點軟話免禍,他反而嘆說:“宰相下獄,焉有更全之理!”裴炎被迅速地押赴都亭驛的前街問斬。臨刑前,裴炎對他的兄弟等說:“你們的官職都是自己憑本事得到的,沒有得到我絲毫幫助。現在卻因我的罪行受到牽連被流放,實在是太可悲了。”

    裴炎既死,籍沒其家,家裡一貧如洗,沒有任何積蓄。

    根據以後裴炎的表現來看,他這樣做是有私心的。他既反對太后專權行為,也反對新皇帝繞過他這個輔政大臣的行為。一方面,他要對新皇帝有所限制,讓他事事必須經過輔政大臣而實行;另一方面,則有討好太后,使其感恩戴德,最終的政務決定權由他來掌控,是藉助於天后令達到其中宗登基後仍然把持朝政的目的。需是宣天后令“於中書門下”施行。

    裴炎的政治態度究竟是怎樣了,是忠於先帝和嗣皇帝,抑或忠於太后?為何先請出太后,讓她專權發號施令,如今又不公忠體國地請太后還政,反要與她密謀廢帝?天皇遺詔命令“王公卿佐,各竭乃誠,敬保元子,克隆大業”,他是單獨受遺詔輔政的宰相,理應更要如此。然而如今卻與太后廢帝,那他算是忠臣、奸臣抑或迂臣?許敬宗揚州起事後,他被御史懷疑有異圖而提出彈劾,太后一口咬定他謀反,最後被殺,時人認為活該,責備他“居中執權,親受顧託,未盡匡救之節,遽行伊、霍之謀,神器假人,為獸傅翼,其不免也宜哉”!

    其實,裴炎此時廢帝和後來徐敬業揚州起兵時,他又要求太后還權於皇帝,都是出於自己的一己私利,想方設法保持自己託孤大臣的地位和權力,避免太后或皇帝真正掌握實權後,削弱自己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睡覺很晚,會導致哪些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