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票友
-
2 # 南朝居士
你這又是敵友不分的隊伍啊!
明朝遺臣是拉攏的物件,他們是統治階級,只要拉攏了他們,安撫好他們,就能很快的實現統治,這是友。
實際上,如果李自成能控制好自己的部下,能拉攏這些人,李自成就不會亡,當初這些人拋棄了崇禎投靠李自成,李自成一來就把他呢殺的殺,抄家的抄家,這些人就只能轉頭滿清了,比如吳三桂,本來投降李自成了的,結果把他家抄了,他就替發歸降滿清了
李自成這些人是階級敵人,無論對於哪一方,李自成都是要消滅的物件,南明的政策一直都是“借虜平寇”,借清軍打李自成。
明朝遺臣、官僚地主階級…這是大明王朝的統治基礎,他們站在哪一邊,哪一邊就能得天下,就能長治久安,所以,拉攏他們才是王道。
而李自成屬於反賊,無論對於大明還是滿清,還是南明,都是要消滅的物件
-
3 # 鬼山楓語
實際情況是:滿清對投降者都會接納,對反抗者一律攻擊。
我很能理解為什麼會提出這個問題,因為明朝大臣投降的不少,而起義軍是抗清的,所以滿清接納了很多殘明降臣,而對起義軍只好猛攻。
李自成攻北京,吳三桂受命保衛京城,但是剛到永平北京已破,他的老爹吳襄在北京遭到農民軍的考打追贓,而且陳圓圓也被劉宗敏搶走,於是他一怒出奔山海關,發誓和李自成死拼,可惜沒有本錢,只好求助滿清。
滿清從未攻破的山海關就這樣被吳三桂拱手讓出,而關內就是華夏大好山河。
此時滿清全力打擊起義軍,原因在於:
1. 它與吳三桂有約,吳三桂降清,清軍可以入關,而滿清要幫他消滅起義軍;
2. 北京已被起義軍佔領,它不打跑起義軍進不了北京。
這時候北京城裡官僚士紳都在急切等待,等待滿清和吳三桂,因為他們是以給崇禎皇帝復仇的名義而來的。官僚士紳最恨起義軍,不但因為起義軍滅了大明,也因為他們被起義軍拷掠的太厲害了,足足七千萬兩啊。
崇禎打仗沒錢,但起義軍從北京官僚士紳手裡拷掠走七千萬兩。
這個數字讓我心驚。
於是滿清擊敗李自成,佔領北京。
滿清初入北京時的狀況滿清初入北京時其實是招降一切的,誰降都要,為什麼呢?
請看勢力對比。
李自成的大順馬兵六十萬,步兵四十萬,合計百萬,佔據陝西、山西、山東、河北等地。
張獻忠的大西佔據四川,統兵五六十萬。
南明福王在江北四鎮兵力幾十萬,湖廣的左良玉兵力八十萬,南方都是南明的實力範圍。
鄭成功也有十萬兵力。
各地反清武裝也很多。
滿清呢,滿族男丁六萬兩千,蒙古男丁兩萬三千,漢軍三萬三千,一共才十二萬丁。注意,這不是兵力,是成年男丁。多爾袞出兵時滿兵只有四萬多人,加上蒙古兵、漢軍和吳三桂這種投降軍隊,總兵力也不過十二萬。
滿清的地盤限於東北三省和河北部分地方。
對比懸殊吧?但是滿清居然贏了,贏了,贏了。
北京的官僚覺得滿清是來給他們報仇的,而且滿清讓他們都官復原職,然後歸還起義軍沒收的田產家產,於是他們改變了對滿清的態度。
滿清對起義軍邊打邊招降,於是不少投降起義軍的前明朝將領投降滿清。
它必須接納所有投降的人,不然無法征服全國。
前明官僚與起義軍的狀況起義軍開始把抵抗滿清做為主要任務,這才是滿清猛攻起義軍的原因。
滿清對抵抗的南明軍隊也打得很激烈。
如果起義軍立即投降滿清,滿清高興還來不及呢,突然多了百萬大軍,哪裡會不要?然而起義軍領袖雖然以前假降過大明朝廷,但這時他們面對滿清卻沒想過投降,只是死磕到底,不管部下是否投降,李自成和張獻忠從不動搖。
於是滿清對起義軍猛攻。
至於原來的明朝官僚,他們則紛紛擁立明朝宗室為帝,各自建立政權,先後或者同時立了好幾個宗室為王,但是內部不夠團結,將領又不受節制,不同勢力之間對抗,對合作的起義軍繼續猜忌,於是慢慢被逐個擊破。
中間有多少人投降是難以想象的。
順治五年,滿族男丁剩下五萬五千,比當初入關時的六萬又少了十分之一,因為打仗要死人,但即使這樣,滿清還是贏了,因為他們不畏艱險、團結奮進,人數少不怕,對方一盤散沙,逐個擊破然後接受投降,人數滾雪球式的增長。
於是滿清贏了。
有人說滿清是統治階級,所以對農民為主的起義軍必然死磕,其實並非如此,滿清有過招降起義軍,南明永曆政權也和張獻忠的部下李定國等合作抗清。
在戰爭裡面,為了勝利任何勢力都可以爭取,這是必須的。
舉例。
明末張獻忠投降過明朝,封官。
元末張士誠起義後降元,封官。
北宋時宋江起義後投降,封官。
唐末的朱溫本是起義軍黃巢的部下,投降,封官,後來他滅唐建立後梁。
有實力的投降就會封官,這就是歷史。
滿清急需力量,當然不會拒絕投降的起義軍,然而起義軍裡的農民領袖很少投降。
說到最後感慨一下,滿族男丁六萬就能坐定中國,可悲、可嘆、可驚、可怪,令人唏噓。
必須團結。
回覆列表
因為大清入關時的口號是,為崇禎報仇。
對於崇禎的人(殘明遺臣),當然要以接收為主。
那麼,誰是崇禎的仇人?
當然是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因此,必須趕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