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本谷

    經常有人評價他人“三觀很正”,也常聽到有人說“三觀盡毀”的說法,相信“三觀”這個詞彙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所謂三觀,一般指的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它們是辯證統一、相互作用的。為什麼總有人的三觀被“毀”了呢,正確的三觀又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我們來探討一下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一段話,這話是這樣說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這裡,老子把五色、五音、五味、馳騁畋獵還有難得之貨這幾種事物聯絡到一起,將它們併為聲色之娛,是困擾人們形成正確三觀的重要因素。在老子認為的聖人眼中,五色會使人盲目,五音會使人耳聾,五味會使人口乏,馳騁畋獵會使人心亂,難得之貨會使人貪婪。由此可見,這些過多的慾望並沒有讓我們真正得到享受,反而還會給我們帶來感官上甚至是心靈上的創傷。

    真正的享受應該是有節制的理性的享受,而一味追求虛化的享受則是過度放縱,是一種對個人對社會不負責任的做法。很顯然,老子並不是告訴人們不要去享受,而是要在享受生活的過程中適可而止,不能有過多的慾望。

    明朝皇帝朱元璋在理解老子這句話的時候就曾說道:“此專戒好貪慾,絕遊玩,英聲色,貴貨財者。視久則眩,聽繁則惑,嘗多則厭,心不定故發狂,不知足以取辱,故行妨。”

    反觀我們現在人的生活,許多人生活條件好起來了,就一味地追求聲色物慾的滿足感,使得三觀嚴重扭曲。谷主認為,人類社會的精神文明應該始終與物質文明的發展保持同步,就像老子主張的要摒棄外界物慾的誘惑,保持內心的清靜,不輕易釋放自己的天性。

  • 2 # 風鈴下的刀聲

    這個社會是複雜的,文化是多樣性的,價值觀念也在不斷變換,從來沒有一個所謂的絕對正確的三觀在某處等著你來發現,今日的主流,也許到了明天就是小眾。

  • 3 # 冬竹先生

    世界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似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周易》。這兩句與我們常說的“可持續發展”遙相呼應。世界本是美好的,善加利用世界資源,既不唯物,也不唯心。

    個人觀點:以物為本,用心發展。

    人生觀:“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人無論處在什麼境遇都應努力做好自己,做好事情。

    個人觀點:博愛,自強。

    價值觀:客觀地認知人,事,物,發揮主觀能動性。

    個人觀點:自珍自愛,服務他人。

    三觀跟家風,家訓,等環境因素有必然聯絡!

  • 4 # 奇趣摘錄

    一個人的三觀正與不正是需要客觀的來看待,如果界定一個框框比如“有理想,不低階趣味。有正義感,不膽小怕事。熱愛和平,愛自己的國家”。其實做到這些根本不難。

    過於清晰的界定三觀正與不正是不正常的行為,人的腦子下一刻想幹什麼不是三觀來決定的,而是本能和慾望所控制的,三觀只是本人心裡用來衡量一件事究竟該不該這麼做。

  • 5 # 和這個世界談談2021

    謝邀。

    三觀這個詞,這幾年被屢屢提及,三觀二字,似乎一被提起,便佔據了一個空前的絕對的高度,既可以俯視一切,也可以建立對自己行為的堅固防禦。

    這裡就聊聊關於三觀的的一些個人觀點。

    第一,三觀是奢侈品,並不是人人都有。

    三觀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三觀二字好寫好說,但並非人人都有,想要有自己的三觀,需要對世界對人生對價值有宏觀的認知,有自己的判斷,以及有行為的準則。

    從這個意義上說,三觀雖然人人都可以提及。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標準的三觀,甚至並不是所有人有完整的三觀。

    第二,三觀與家風家訓是相輔相成的。

    修齊治平的理論,在中國自古有之。從範圍上和過程上說,一個人只有對家庭有足夠的尊重,經營,才有可能去做更大的事情。

    家風家訓的正確,才能孕育出正確的三觀。

    第三,什麼樣的三觀才是正確的

    這個話題很大,簡單的說,個人觀點:對世界正確的認知,對學習的堅持和尊重,對社會功德的尊敬與配合,對國家規則的尊重和執行,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對周圍人的寬容與接納。

    簡單的說,三觀就是做正確的事情,以及正確的做事。

  • 6 # 方程教育

    所謂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人生觀是解決"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及“人活著為什麼——人生的目標"兩個問題的。價值觀是指您傾向真善美還是假惡醜。

    三觀與家風相輔相成,如三國諸葛亮的《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短短86個字,涵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近2000年來,如明燈一樣,始終指導世人。

    中國明代理學家朱柏廬先生的家訓《朱子治家格言》也是家訓中的名篇,為世人稱頌,三觀那是相當的正,並且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落到實處,已經成為家風建設誦讀及踐行教材。

    過去,家家有家規,家家有家譜。現在我們很多家庭既無家規,也無家譜,所以我們很多人就變成沒規矩的人,變成沒譜的人。中國流傳下來很多好的家規家訓,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歷久彌新,指導著一代又一代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民族復興的今天,國家倡導家風建設,我們把這些好的家風家訓找出來讀一讀,並依教奉行,相信會世風日好,五福臨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提升東山島義軍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