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XZ一溪雲

    這真的一個很敏感的話題,也成為很多人看透世態炎涼後經常說的一句話。

    在我看來不論家財萬貫或者清貧如洗或多或少一生中都會有此比較尷尬的情境。細細分析不難看出背後的人情冷暖、倫理道德。記不清從哪裡看到過一句話,一定珍惜那個借錢給你的人。

    我身邊就有一位千金散盡還復來的例子,她是我敬愛的大姐,因為家境好些(但也只是工薪階層),對人也極慷慨,弟弟妹妹買房子她會毫不猶豫拿出10幾萬救急,從不催促還錢,弟弟妹妹主動還錢,她還要再要求少還,用她的話:是個意思就好了(她不願意弟弟妹妹養成借錢不還的習慣)。

     

    隔三差五鄉下的親戚、朋友因為(孩子上學、結婚、買房等難處)也會來借錢,她也不會讓別人空手,一年四季她家都有鄉下親戚送來的新鮮瓜果菜蔬,因為她的大方,她們家的房子並不寬敞,自己平時的衣著打扮也樸素,但在她看來能幫上自己的親戚盆友,是她應該做的。如今她幸福美滿,女兒受她的影響對人真誠、大氣。她因此收穫一位百裡挑一的青年才俊女婿,住別墅、開豪車,失去即也是得到,用另外一種方式回報你。

     

    無獨有偶這樣反面的教材也不少,身邊一位南方的朋友,把身邊幾乎能借的盆友借了個遍,就銷聲匿跡了,借的時候信誓旦旦歸還的日期,可一年一年過去,電話停機,我們這些受害者也全當吃虧買教訓,信用透支完了,你還擁有什麼呢?這樣東躲西藏的日子定不會好受吧。

     

    告誡自己此生多大能力做多大事,不會輕易對別人張這個口,一來自己的臉面掛不住,二來也給別人帶來了困擾, 談錢真的很傷感情,彼此都尷尬。最後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儘量還是可以幫人救急,畢竟盜亦有道,沒有幾個是靠借錢過日子的。

  • 2 # 琅琊少年0539

    關於借錢這件事,我來表達一點本人的觀點吧,以下言論只代表自己的觀點,不喜勿噴,噴,請輕噴。

    成年人的世界,比少年時候要複雜的多,年少時之間互相的借錢還錢,並沒有太多的恩怨情仇。而成年人的世界,多了太多的利益相關,也多了太多的輿論是非,明明好心借了錢,最後還落得自己裡外不是人的局面,好多曾經無話不談的朋友,因為借錢還錢最終變得形同陌路一般,所以借錢,真的是一件處理不好就會很棘手的事情,關係很好的朋友,找你開口借錢,礙於情面又難以拒絕,借錢以後,又羞於開口討債,關係猜忌愈演愈烈,難以否認,現在的社會風氣這樣的絕不罕見,難麼如何處理這樣的情況呢?我參考自己遇到的借錢經歷,如果有人跟你借款的時候,你要參考下,你和對方的關係,然後,不妨俗一點,用金錢去衡量你和他之前的關係,到底是能價值多少?然後根據這個價值,打上幾折把錢借給他,收不回來的話很少會影響你的關係。

  • 3 # 蘑麼大

    人這一生,把什麼看得最重,我個人的結論(不喜勿噴,我過敏啊)是這樣一個從重到輕的順序,情>義>禮>利,利字當頭的時候,錢放在第一,倒推過來,必傷感情。

    先說我的順序,人跟肉慾動物不同,是較高階一點的情感動物,所以,情放在第一。人又是社會關係型群居動物,在與人交往的時候,義不能少;禮,就差一個層次了,哥們之間講情義,商務場所才講禮節,禮數不到,談判也崩,但這都是外在的東西,所以放在第三。最後是利,利是結果,現在翻譯過來叫“錢”,錢是不能少的,但如果在深厚的情、長久的義面前,有錢,你就借,這是你的事,不是“借錢人”的事兒;至於借錢的人,還沒還錢,這不是你的事,而是他的事。錢與禮、義、情,比起來,並沒有那麼重;借出去超過期限沒還,如果借款人不傷到禮,未影響義,感情還在最高處,沒那麼輕易受傷的!

    奧口嗎?舉個栗子,我有一個朋友,多年前,他在我的感召下,放棄事業單位工作,陪我下海。他好酒,酒後好se,雖然掙得多,但花的更多。常常手頭緊了,就編個瞎話向我借錢。他下海幫我,那是他重我情,他有義氣,雖然有毛病,但勁得住我罵,我還是把錢包一展,所有現金分出一半(那時還沒有銀行卡,沒有手機支付),就這麼多,拿去,給我留點零花即可!後來他自己開公司,還向別人借錢,傳到我這,我說:借不借,你的事;還不還,他的事。不傷感情才是一輩子的哥們!

    人生幾十年,河西河東,誰沒有難的時候,須知,缺錢的那個人,是想了很多遍,才張嘴的,他張嘴是因為珍重你們之間曾經的故事和情義。有,幫一下,沒有,解釋好;沒錢借不出去,幫想想辦法,也是無價的情和義。

    為人之道,錢真的只是工具而已,借出去了你不會窮死,他拿到錢可能翻身。說不定轉過頭來,讓你得到意外之喜!

  • 4 # 魚滿溪

    自古以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可見任何時候錢財都是不可缺少的。錢可以續命,錢可以通鬼神。自古都有擋人財路者死的惡語,可以錢財之重要。

    錢不是不可以借,但大多時候借錢給人意味著親密關係可能破裂。懂得感恩及時還錢還好,遇到沒分寸,不懂四六的人最後落得不是人的下場。

    有一個朋友問我借錢,以為工資高有錢,孰不知消費高不說,還有其他消費,根本所剩無幾。更讓人心寒的是自己已經決定節衣縮食給一萬了,無奈人家還嫌少不領情。你都不知道這錢是怎麼省出來的。

    還有一個親戚借了幾千塊,六七年了也不提還錢,前不久又開口要借錢。我都不知道是什麼給他的勇氣?竟然如此無下限。

    最好還是不要借,或者借之前把話說清楚。別搞的糊里糊塗的。到時候說不清。但大部分人還是有借有還的,只有少數人在喪失自己的誠信,變得沒有信用。誰還敢借錢給你呢?如果你圍的人都不借錢給你,你就要多想想自己的為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人說死守這條底線的都是窮人,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