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過橫塘

    這是大多數一線老師的一個很大的煩惱 如果都守紀律 做老師就很幸福了!課堂氣氛就會和諧許多!所以,分流這部分厭學生去從事別的有益活動,譬如自學兩個菜餚的烹飪,實驗課堂上老師把步驟教給他們,要求兩天內獨立完成,影片上交。從市場買菜到洗菜,做菜,獨立完成。一樣可以拿學分,我認為非常必要!其他還可以學什麼,可以想想嘛!譬如拆卸各種舊發動機,等等。對這部分學生,我們要求他肯勞動,不同程度培養 起興趣來。……

  • 2 # 數學特級教師小升初

    學生上課不遵守紀律確實應該管,若不管是老師不負責任,學生也得不到應有的培養,教育的目的就不能達到。

    然而,目前的教育已經讓公主學生,王子學生使教育徹底歪曲了變形了,這種變形的教育形勢下,老師也是在管,但不敢大膽的去管到把學生的壞習慣徹底糾正過來。

    因為不遵守紀律的孩子,一般情況下已經養成了一種不良習慣,這種習慣要改變是要下功夫的,老師為了不做出不必要的犧牲,為了不遭到家長和幾十年後的麻煩,還是睜隻眼閉隻眼的好。

    本該是教書育人的事,是一個好職業,但現已是高危職業了,教師也是無可奈何了。

  • 3 # 阿桑教育

    針對有的學生不學習,上課搗亂影響他人用不用管的問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一定要管,必須得管!

    如果不管,老師這個課還怎麼上?不管,對其他想學習的同學也是不公平的!

    當然,我們管要講究策略,不能學生沒管住,自己又“引火上身”!對於管這樣的學生我有以下兩點建議:

    一、軟硬兼施。

    教師在平時要善於發現壞學生的閃光點,“雞蛋裡挑骨頭”也要找到他們的閃光點!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發現,這樣的“壞孩子”一般都頭腦較聰明,且有俠肝義膽,好打抱不平,或者在家裡缺少關愛、無人管束任其自生自滅,破罐子破摔!

    他學習不好紀律不好,個人衛生搞得怎麼樣?參加學校音、體、美的活動是否積極?是否有哪方面的特長?他和同學們的關係處的怎麼樣?是否樂於助人?

    總之,老師拿著“放大鏡”努力找他的優點,狠狠地誇他!不是特別頑劣、好壞不分的學生應該能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既然你那麼給他面子,他也不好意思在課上跟你作對不是?這不是紙上談兵,我確實有這方面的成功轉化的案例。

    如果他“敬酒不吃吃罰酒”,老師該說的說了,該勸的也勸了,該給的面子也給了,他依然我行我素,那我們只能把他“單獨隔離”了!咱不能因為他一條臭魚壞了一鍋湯啊?!

    讓他去辦公室或者校務處面壁思過,注意老師們千萬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跟這樣的孩子有肢體接觸!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奏效或者效果不好,那麼我們只能請孩子的監護人——家長了!讓家長將孩子領回去“教育”,直到“改邪歸正”為止!

    二、擒賊先擒王。

    如果班上只有一個“搗蛋王”,老師還好處理,如果有三五個那就比較麻煩了!教師細細留心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搗亂的孩子們平日走的比較近,而且會有一個“大哥大”式的人物,如果老師把他制服了,“殺雞給猴看”!其他搗亂的孩子也就不敢再“以身試法”了!

    【結束語】最後,迫切呼籲教育部協同相關部門,儘快出臺關於“懲戒權”的相關政策與實施細則,還學校一片藍天淨土!

  • 4 # 喜閱繪育

    很多人認為學校的目的就是學習功課,考取優異的成績為目的。而老師的管理方式多以獎勵和懲罰為主,其目的是為了控制學生。然而在這日益增加的民主氣氛中老師再也不能“驅使”孩子守規矩或順從。除非教給孩子們社會和情感技能,否則他們學習起來就會很艱難,並且紀律問題會越來越多。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還是要立的。既然傳統方法已經失去了他們的效力,那麼,老師們可以嘗試一些能產生效果的新方法。

    一、領導風格。教室裡的氛圍是自上而下形成的, 除了老師的個人魅力可以影響或帶動一部分學生,同時已建立起了友好的人際關係,否則他無法影響任何人,這個基本前提經常被人忽視。而老師如果不能使用適當的方法克服孩子的抗拒心理,孩子也會失敗併發出挑戰。和善而堅定的領導者會讓孩子們知道錯誤是學習的機會。不是透過讚揚和獎勵,而是運用和善而堅定的方式去鼓勵孩子。從而“贏得孩子”的合作而不是“贏了孩子”。“贏得孩子”它沒有捷徑,沒有最合適的處方。需要技巧需要不斷思考,每個老師都必須根據自己的個性特質尋找適合自己的辦法,用健康的態度巧妙傳達。

    二、讓學生形成自己能力的信念“我能行”。可以透過分派班級事務,比如:收發作業、照顧動植物、傳達老師的任務、做衛生監督員、整理書架、製作班級事務表、考勤、裝飾教室 ……讓學生們自領自己願意做的事務,並設立一套輪流機制。透過做任務感受貢獻的力量和滿足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擁有班級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

    三、透過啟發式提問轉移行為問題,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大部分老師會直接和學生說:“你不該……,而應該……!”不要直接告訴學生你該做什麼,老師可以試試問學生:“發生了什麼事?”“你們的感受是什麼?”“你們認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你們有多少人認為太吵了,讓你覺得無法幾種注意力?有多少人認為不吵?”“你們對於解決這個問題有什麼好的建議?”……從而轉移學生的行為。尊重地問問題會帶來合作,並信任學生。

    四、開展班級會議。我們把遇到的問題放在班會上讓學生討論,尋找解決辦法,每次會議只專注解決一個問題。因為當學生參與提出解決方案時,他們不僅在學習新的技能,最主要的是他們自己所提出方案學生們更有可能自覺遵守。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和情感連線,對班級有歸屬感,這樣,他們所作出的不良行為的動機就會減少,教師的挑戰也會隨之減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6s Pro Plus本月底釋出,大家繼續“追求熱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