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守著一份心意
-
2 # 小小歷史學
黃包車,又名人力車,來自日本,故又稱東洋車、洋車。之所以民國時期用人力車,而不用三輪車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市場流行。民國初年黃包車就已風靡京、津、滬、漢等大都市,上至官員富戶,下到尋常百姓,都對黃包車青睞有加,這一時期,是黃包車發展最為鼎盛的時間段。且黃包車易於學習,車伕簡單一摸索就能上手,所以全國各大城市人力車公司興起。
2.投入少,回本快。當時有報告稱:一輛日本製造的黃包車售價是15元,一輛黃包車的租金是每天400至600文錢。也就是說,將黃包車出租一個月,就能回本,之後,利潤就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擋都擋不住。
而當時的人力車伕沒有錢購買黃包車,只能靠租,所以老闆們不愁租不出去。
其實,人力車並沒有佔據中國市場很長一段時間。在抗戰時期,由於中國境內石油短缺,汽車使用不開。而人力車又跑得慢,還不人道,讓車伕受罪。此時,三輪車應運而生,它既有腳踏車的速度,又不耗油,極其便捷,所以深受人們喜愛。
1946年1月,國民政府索性頒佈了一條命令,要求在接下來的三年裡逐步淘汰掉人力車。到了建國之後,人力車幾乎已經滅絕了,取而代之的是,三輪車成為了當時最多的車輛。
-
3 # 飛行者埃裡克
不是不想用三輪,而是沒的用!真以為有所謂黃金時間?真以為北洋時期能怎麼怎麼?透過這件事你們就能知道,那會不要說飛機大炮,連個人力車都是要從小日本進口的。我們自己連一根輻條都造不出來。而且這玩意還是日本對華除軍火之外最大宗的工業出口!
-
4 # 小小掃地森人
1、從思想觀念上看,民國時期是中華民族從清朝帝制思想過度到平等、民主的共和思想,現在為什麼沒有拉黃包車的? 因為拉黃包車感覺就低人一等,但是以前本來就沒有尊卑有別,給青天大老爺要磕頭的啊,從思想上,人拉黃包車也沒有思想負擔。
2、從經濟上看,黃包車和三輪車,肯定黃包車的價格便宜多了,又容易租出去讓普通民工賺錢;要是三輪車,成本高,要有人幹,你還要給他培訓個幾天,不然不會啊;沒人幹還怎麼賺錢。
-
5 # 薩沙
其實很簡單,人力車相對便宜,三輪車昂貴。
現在很多人不知道,以往不要說三輪車,就算是腳踏車也是極為昂貴的奢侈品。
人力車是從日本傳過來的,結構很簡單,沒有腳踏車那種較為複雜的結構,生產難度較低,價格自然也不會太高。
所以人力車出現的比較早,早在清末就出現在中國。
以南京為例,清末滿街都是人力車,到了1936年統計,當年南京街頭正式登記的黃包車就有近12000輛。
其實當時的城市都不大,以南京為例,從老城這頭走到那頭,也就是10公里而已。
普通人不可能整天從城這頭到那頭,多是短距離最多幾公里。
這種情況下,人力車伕就完全可以勝任,沒必要用三輪車。
相反,三輪車結構複雜,在當年價格極高,最早出現在中國已經是40年代的事情了。
腳踏三輪車最早出現在南京街頭是1942年,南京解放時尚有4145輛登記在冊,有工人近6000人。腳踏三輪車在解放後淘汰了黃包車,持續為南京市民服務20餘年。
而民國時期,無論三輪車也好,腳踏車也罷,曾經都是天價。
為什麼天價?
民國初期國內還沒有完全中國產的腳踏車,國內只能生產車架、車把、鏈條、鞍座、腳踏、輻條,像腳踏車上的齒輪、牙盤等關鍵零件都要靠進口,然後配上中國產的零件組裝,其售價也是高得離譜。
老作家流沙河先生在《為成都人叫魂》中回憶說,抗戰前一輛單車在成都要賣一百五十塊大洋,是一個壯年勞力三年的工錢,相當於一箇中學特級教師五個月的工資,一個工人兩年的工資、一個技師一年的工資。那時候可沒有分期付款這個說法,全款買一輛腳踏車,真得的咬咬牙。
所以,就是因為價格太高,三輪車開始自然是不能流行起來的,誰買得起。
當時腳踏車完全是奢侈品,每年還要交稅,比日上海一年要交2塊大洋的腳踏車稅。
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概念?那個年代,1塊大洋可以購買25斤大米,6斤最好的豬肉。
不過,到了抗戰前後,中國開始逐步能夠自產腳踏車,價格有所下降。
1940年上海自行車廠(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立,使中國有了自已品牌腳踏車生產企業。
到了1949年,我們自產腳踏車數量也有1萬多輛。
雖然說數量很少,但畢竟中國也能生產腳踏車,洋人進口車子價格自然要降不少,沒有以前那麼誇張了。
況且,三輪車相比人力車,有很多優勢。其一是速度快得多。正常人行走速度一小時5公里,人力車伕慢跑會快一些,但提高的速度有限。
相反三輪車一小時騎20公里是完全可以的。
對於人力車伕來說,時間就是金錢,能夠高效的做生意,誰不願意呢?
-
6 # 王祖蔭1
造不出鏈子。連人力車也是從日本學來的,北京叫”東洋車”,簡為“洋車”。讀過《駱駝祥子》嗎?祥子就是”拉洋車的”。
-
7 # 翻雲 覆雨
人力車又稱黃包車或洋車,包括手拉黃包車和三輪黃包車兩種,只是當時三輪黃包車很少,電影《色·戒》上面就有三輪黃包車。
回覆列表
這裡題主說的人力車可能就是農村人力拉的木頭軲轆的車吧,民國時期人力車和三輪車都是一個概念,民國時期的三輪車也是人力車,那時沒有電動三輪車哦,民國初期一輛三輪車大概要12~18大洋後期大概要200至300元,那個時代普通百姓基本是買不起人力三輪車的,所以說都是人拉的木頭軲轆的人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