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神曹84

    春秋戰國時代,社會變化加劇,出現了許多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到戰國時侯,在社會上出現了很多思想流派,儒,道,墨,法等各派學者著書立說,相互論戰,那一時期學術和思想上異常繁榮,後世把這一現象稱為百家爭鳴。 也是在那一時期,儒家,法家,道家發展尤其繁榮。

    儒家是由孔子創立,在他的理論基礎上,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儒家思想也成為文化主流,在中國歷史上影響異常深遠。儒家思想在秦時,秦始皇為了加強集權統治,選擇了法家思想治國,利用嚴苛的法律,統一思想,文化,經濟,主要是因為秦統一之前經歷了春秋戰國常年的紛爭,需要強硬的手腕來執行各種國策。在這一時期的儒家,因為與秦的統治格格不入,經歷了焚書坑儒的巨大變故。而漢武帝以前,國家機器推行的是道家思想治國,儒家並沒有得到發展。

    及至漢武帝時期,出於政治統治的需要,興起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自此又開始興盛起來,並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經歷了焚書坑儒的儒家,許多思想,典籍都已經失傳,後來興起的儒家,其實是在董仲舒翻閱古典籍,在原有思想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符合統治者統治需求的新儒家思想。

    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為了維護大一統的局面,在儒家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三綱五常,等思想基礎上,吸收道法思想,增加了君權神授,大一統的思想,這對於增強中央集權統治,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後世經歷了社會的發展,儒家思想也在發展進化,逐漸形成了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宋學與漢學。儒家思想能夠跟隨封建王朝延續數千年,根源在於它符合社會發展的程序,迎合了統治階級的統治需求。

  • 2 # 鍾凌晨風

    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發生的重要思想解放運動,是思想文化最為燦爛輝煌的時期。

    那一時期,湧現了老子、孔子、墨子、韓非子、荀子、莊子等眾多影響中華文化千年的思想家。。根據《漢書》記載,數得上名字的有189家,4324篇著作。流傳較大的,不過十多家。

    而且,與古希臘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聖人先哲幾乎處於同一時期。東西方文化同時爆發,交相輝映,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文化程序。百家爭鳴有利於思想文化傳播,啟迪民智,但不利於統一。

    春秋戰國之後是秦。秦尊崇法家,商鞅的學說,主張嚴刑峻法、獎勵耕戰,對於統一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秦王朝透過焚書坑儒,鉗制思想,也嚴厲打擊了儒家思想,但運用法家學說走火入魔,造成民怨沸騰。之後就是西漢。前期實行黃老學說,主張無為而治,儘快恢復經濟。經過文景之治的積累,到漢武帝時期已經比較強大,渴望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在思想文化上也有了更多要求。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在這時,由西漢大儒董仲舒提出的。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建議:凡是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的各家學說,都要從博士官學中排除出去。隨後,他大量提拔儒生擔任重要職務,如公孫弘、趙綰、王臧等。官吏選拔,盡出儒生。儒家正式取代道家,與法家共同實行。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實行“外儒內法”的思想文化管理方式。

    儒家學說為什麼受到統治者青睞?

    中央集權學說本是法家韓非提出,但是嚴刑峻法,橫徵暴斂,反而激化了矛盾。儒家主張首先是思想上大一統,強調仁義思想、君臣倫理觀念,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綱五常觀念,從道德入手感化民眾,將仁政與法治結合起來,以德為主,以刑為輔,重視道德教化,客觀上有利於中央集權,還不會造成激烈矛盾衝突。不僅滿足了漢武帝的想法,連歷朝歷代皇帝都覺得好。又經過隋唐科舉制推動,選拔人才必須熟讀“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孔孟的儒家學說才由此成為統治人民兩千年的正統思想。

    獨尊儒術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它強調人心、倫理、家庭、等級,主張禮治和德治(說白了,就是人治),對個人修養和要求很高。具體勞模見海瑞。這種單一的思想模式在兩千年曆史發酵中逐漸成為封建思想的代名詞。雖然有利於民族凝聚力形成。但是物極必反,也容易造成文化專制、思想僵化、法治薄弱。

    當前建立現代化法治國家程序中,時常受到儒家思想的掣肘。隨便辦一件事,大家首先想的不是規定製度如何,而是有沒有人在那裡,關係好不好,能不能幫忙?這就成為咄咄怪事。長期以往,關係學甚囂塵上。以至於我們走出國門,進入發達法治國家,居然不知道該如何辦事了。

  • 3 # 小雨57760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在給人的社會屬性定位,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責任制”落實,角色不能夠錯位。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夠安定,社會才能夠穩固。國家的君臣關係:“君”就是皇帝就要像一個皇帝的樣子:要對國家負有責任,義務和擔當。“臣”就是下級官員也需要有在相應位置上的責任,義務和擔當。家庭裡面父子關係:“父”就是父親,也要有一個做父親的樣子,對家庭要有責任,義務和擔當。“子不教父之過”……“子“是子女,也要有一個做子女的樣子……

  • 4 # 莪就不懂了

    為什麼不提後一句呢?“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兩句對白合起來讀,才能明白孔子要傳達的真正意思:個體應該在自己的社會職位上履行自己對應的道德義務,而非瀆職、利用權勢禍害百姓。孔子的原話放到當下社會,批判管不住二弟的劉強東,都極具現實意義。你的理解就那麼點點?年輕,多去學書。

  • 5 # 歷史醫生孔老大

    從中可以窺見出當時社會的富裕程度。一個貧窮的社會,絕不可能出現百家爭鳴。秦漢統一初期,統過剪羊毛,社會還顯現不出貧窮。而到了漢武帝期,社會宊然貧窮(羊毛被剪了?),只能獨樹儒儒術,以社會穏定為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驍龍855平臺還有比小米9、iQOO、魅族16S價效比高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