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艾克思武備
-
2 # 龍捲風68
不差,掉下來一百架也證明不了美國貨的不好,畢竟看門狗不會說主人的不是,波音都送346人去天堂了,不還是很堅挺嗎!美國做什麼東西,什麼事都是對的。
-
3 # 完璧歸趙36
人與機有一個磨合過程,摔機尤如吃飯噎著了,不想噎著,除非你戒飯。F35是非常先進的武器,美華人拿來鎮場子的,剛上場呢!
-
4 # 長空雄鷹46
這問題問的不高明。
F35或F22不管從哪個角度都是高技術堆砌的產物,我是真的不相信在設計中對於飛行員操作性需求考慮不周,至於比如隱身塗層技術指標不高的問題是與操作無關的環節。
飛機墜機並不是什麼不可理解的事情,全球飛機每年墜機事件多多,沒有那個國家例外的。那麼具體墜機原因會是什麼?顯然設計問題肯定不會是主要原因,至少是因為多方面原因。就算是汽車出廠也要做各種試驗進行檢測,問題是車禍事件就一定與汽車設計有關聯關係嗎?當然不是了。同樣道理,這次的墜機事件也只能理解為個案,對日本人來說,忍著噁心自認倒黴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非要把墜機歸罪與製造商也無可厚非,波音商用機的墜機事件不是惹事了嗎?怎麼賠償我們管不著,但是有一點不一樣,軍用飛機想要賠償恐怕很難,除非不想剩下的飛機還能上天,我想大家都是明白人,不會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
5 # 馥郁75716347
筆者認為看事物應看它的兩面性,從F_35綜合戰力效能來說它處在世界前列,具有引領戰機發展方向的作用,但是從它的設計中還有瑕疵,而且是致命的缺陷,分分秒秒的收命,如:導致缺氧使其操作動作變形,而導致機毀人亡,還有就是支架斷裂,這是飛行無法透過機械性強制性能改變的,所以擁有強悍的武器,並不等於安全無隱患。
這就是不斷有F一35機毀人亡的主要原因。
用一句話來總結:“產品有缺陷,用之有風險,機毀人亡隨身行,購買需謹慎”。
-
6 # 下雨啦16
F-35毫無疑問是一款優秀的戰機。美國沒有墜機前,F35已經服役超過8年,沒有墜毀過一次。目前生產或組裝該機的有美國、義大利、日本。美國的最便宜,大約八千萬沒有,據說還能進一步降到七千萬美元,日本組裝的最貴,高達五億美元左右。
一是F-35的可靠性是值得肯定的。F-35從2011年開始服役至今總飛行時間已經超過了15萬小時,總產量已經達到了350架,而且至今從未發生過A+級(除卻日本這次)事故。F-35的拓展型號也有序展開,所以說F-35在可靠性方面絕對是讓人滿意的。
二是大家對F-35的可靠性時認可的。目前裝備該機的有十幾個國家,還有很多國家在排隊購買,在經濟技術都很發達的歐洲國家,該機幾乎要成為各國空軍的標配,該機目前還有幾千架訂單等候交貨。如果大家不認可該機的可靠性,誰會花這麼大代價購買呢?哪個國家也不會拿這個開玩笑吧。
三是F-35問題客觀存在。比如檢測油箱管線的隔熱材料“剝落和破碎”、機炮自衛武器的射擊精度跑偏、頭盔顯示的準星使用中晃動、還有一些機密裝置的結合不足問題等。 在可靠性方面平均不到十小時就會發生一次嚴重故障,不到5小時就有需更換零件的故障(表現最差的就是B型),該機單月平均的妥善率只有46%~54%,B型最低;真正能作戰機隊的全任務妥善率只有A型達到34%,BC型都不到15%。這三型中C型數量是最少的。
四是部分先進武器的通病。作為跨代戰機,F-35融入了相當多的新概念和新技術,F-35的軟體就超過2400萬條程式碼,機載系統超過950萬條程式碼,超過F-22“猛禽”三倍、超過 F/A-18E/F“超級大黃蜂”六倍,95%的軟體都是採用Ada語言編寫的。我們不能絕對要求某件武器可靠,畢竟高科技的集合體脾氣也是有點的。不能說該機已經做的很好,但是比我們先進了至少一個數量級。其他任何國家的先進武器特別是戰機方面都存在可靠性問題,都有服役不久就摔飛機的經歷,所以要正確看待。
F-35的問題還在於各方能不能認真對待,特別是美國隊該機的可靠性的保證。據說F-35專案官員把發現的重大設計缺陷進行了“重新歸類處理”,美國高官出於某種目的則設法掩蓋了這一切。日本這架飛機的特殊性在於飛機的機號為79-8705,是日本本國組裝的第一架F35A戰機。對該機的後續生產使用可能要產生不少影響。
-
7 # 十萬青年十萬軍
謝謝邀請,我個人認為日本F35墜毀的原因無非三種可能性,一是本身組裝的戰機技術不過關,發生機械或者軟體控制系統故障,導致墜海;而是飛行員人為操作不當失誤,從而導致墜海;三是我們覺得肯定不可思議的,這種戰機自身的有產品缺陷(航電飛行控制系統問題或者類似於f22的氧氣供給不足等等缺陷),總得來說F35是四代隱身隱身戰機裡比較先進的,由於特別先進各系統之間、飛行員和飛機之間還是要多磨合,以達到符合作戰要求人機合一。
回覆列表
3月29日日本F35戰隊剛剛成軍,4月9日夜間訓練就出了重大故障,目前剩餘12臺已經全部停飛。
今天早上的最新訊息,已經在海上發現高度疑似飛機的殘骸,飛行員和飛機墜海的可能性急劇上升。基本已經實錘了。
去年9月美帝一架F35B墜毀,日本這是第二架,海外首家。
F35側杆操作,取消平顯,高度電子化資訊化,和傳統三代機有革命性差異,飛行員不適應也會是一個重要原因。
F35固有的支架斷裂風險,飛行員缺氧風險並沒有得到很好改進。
從目前披露的資訊看,撞鳥風險可能性也較大。
新飛機總要放在實踐中不斷錘鍊,對於F35而言,目前正是實訓過程中故障高發期,出幾次事故再正常不過了。
購了F35的美日澳韓,自求多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