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080336970269

      摩梭人屬納西族,主要居住在金沙江東部的雲南省寧蒗縣以及四川鹽源、木裡等縣,人口約四萬餘人。寧蒗境內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瀘沽湖畔的永寧壩子。摩梭人的語言、服飾、婚姻習俗跟金沙江西部的納西族有差異據《元史·地理志》等文獻記載,川滇交界的永寧地區曾是吐蕃統治地方,唐初麼些部落定居於此,傳至元初為三十一世,約七百多年。永寧藏語稱“答藍”,摩梭語稱“呂底”,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時,途經此地,始定名為“永寧”。永寧從元代開始建立永寧州,後升為永寧府,因摩梭人部落首領率眾歸順並隨軍征戰有功,賜襲永寧土司和蒗 蕖土司職銜,歷經明、清、民國至1956年民主改革時止,阿姓土酋共傳38任土司。寧菠縣摩梭人的家庭組織在與其他民族雜居的翠玉、新營盤、大興、紅旗、紅橋等地,以父系家庭為多。而瀘沽湖畔的永寧聚居區,還保留著母系家庭對偶婚的殘餘,子女從母居,血統世系按母系計算,男不娶,女不嫁,只締結“阿夏”(情侶)關係。   摩梭習慣依山傍水而居,房屋全用木材壘蓋而成,當地俗稱“木楞房”。傳統風味食品有豬膘肉、醃酸魚、蘇理瑪酒等。舊時,摩梭地區以農牧經濟為主,還擅長趕馬經商和家庭手工業(紡織、縫製、釀酒、打牛奶、做酥油等),但由於處在封建領主經濟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發展緩慢。民主改革以來,摩梭地區的各項事業建設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摩梭人傳統節日有春節、端午節、朝山節、祭祖節、祭牧神節、祭土地節等,其中以春節和朝山節最為隆重。凡有年滿12歲男、女孩子的人家,都要在正月初一舉行成丁禮,摩梭人稱“裡給”或“毯給”,即穿褲子或裙子。每年農曆7月25日,永寧的摩梭人要身著盛裝步行或騎馬,去朝拜瀘沽湖畔的格姆女神山,這叫“轉女山”。其間還要舉行賽馬、摔跤、對歌等活動,並在山上野餐,摩梭青年男女趁機結交阿夏。   摩梭人的原始宗教稱為“達巴教”,與麗江納西族的東巴教有密切聯絡,不過達巴教的發展比東巴教緩慢,其形態亦因巫師達巴而得名,它沒有系統的教義和經書,也無宗教組織和寺廟,只有幾十部(回)口誦經,另有一種占卜經(俗稱算日子書),是用32個不同形體的原始圖畫文字書寫的。據研究,藏傳佛教約在宋末元初從四川藏區傳入寧蒗摩梭人地區,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他們的主要宗教。最早傳入的是藏傳佛教的薩迦派(花教)和噶舉派(白教),至清代傳入格魯派(黃教),由於受到當地封建統治者的扶持,格魯派的勢力和影響居各教派之首。永寧摩梭人的藏傳佛教活動,受當地土司的管理,寺院上層僧侶不能參與土司的統治,政教是相對分開的。然而寺院的行政大權又必須由土司的直系親屬,一般由土司之弟掌握,並實行世襲制,使封建土司統治與宗教融為一體,相互利用,相互依存,但始終未形成政教合一制度。   摩梭人能歌善舞,較為流行的是“甲蹉舞”(俗稱打跳),“甲”為美好之意,“ 蹉”便是跳舞的意思,意即為美好而舞蹈。領舞者吹竹笛伴奏,舞者一律面向火堆,男女緊挽手臂,五指交*合扣,逆時針方向環動歌舞,時而加入呼喊聲,氣氛歡快熱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朱亞文在《聲臨其境》中的配音表現?他是不是搶了“冠軍”秦昊的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