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小夥小帥
-
2 # 農訊天下事
農友你好,菜心間苗是在子葉生在開始就進行間苗。
菜心單位面積產量由單位面積所種植的株數和單株薹重所構成。因此,合理增加種植株數是獲得豐產的一項有效措施。一般早熟品種生長期短、株型較小,可適當密植,遲熟品種生長期長、株型較大,可適當疏植;秋、冬季氣候適宜,宜種疏一些,春、夏季高溫多雨、生長期短,可適當密一些。
當幼苗真葉展開後,應及時間除過密苗和弱苗,保證每株幼苗有6〜7平方釐米的營養生長面積,防止幼苗徒長而降低秧苗質量。 在幼苗具3片葉時可結合補苗進行第二次間苗及定苗,選擇生長健壯的幼苗補植在缺苗處,保持適當的苗距。
一般早熟品種定苗的苗距為10〜13釐米,每畝35000株左右;中熟品種定苗的苗距為13〜16釐米,每畝24000株左右;遲熟品種的苗距為 16〜17釐米,每畝18000株左右。 植株現蕾後還要進行最後一次間苗,疏去小苗和生長不良的植株,以增加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性,提高菜薹的質量和產量。
釆用育苗盤育苗,待幼苗長出1片真葉時,即進行間苗,每穴留 1株健壯的幼苗。
-
3 # 瑩在執行
首先,從往地裡撒菜心種子開始,到菜心發芽,再到菜心長出兩片小嫩葉兒,在室外溫度為25度左右時,大約5天左右可以抽芽;在室外溫度為10度左右時,就需要大約10 天左右了(室外溫度低時,如果想要菜心早點長大,建議用大棚並適度加溫)。
(2) 從菜心長出兩片小嫩葉兒到長到五六片綠葉兒, 大概需要16天左右。這段時間主要長葉子。一般情況下,菜心長到2~3片綠葉兒時,就開始長小花芽了,但菜薹生長髮育特別慢。早熟品種花芽長得早,多數在2片綠葉兒長出來時就開始發育;中熟品種的花芽生長髮育期會比早熟品種稍微慢些;晚熟品種的花芽生長期遲,多數在長第3片綠葉兒時才長花芽。
(3) 菜心長到出現花苞,大概需要20天左右。一般 早、中熟品種的葉子片數較少,所需時間較短;晚熟品種的葉子片數較多, 所需時間較長。
早熟品種如四九菜心,若溫度達到28度左右,土地肥沃,灌溉勤,長得特別快,大概8片葉子左右就開始抽苔開花;晚熟品種如遲心2號在平常的低溫栽培條件中,大約10片葉子以上才能長出花苞抽苔。
(4) 菜心的菜薹長成期間,從出現花苞到菜薹採摘這段時間,若溫度達到大約13度左右時需要大概28天左右;若溫度能達到23度左右時,大概只需要14天左右就好。
但若是溫度過於高了,會影響菜薹質量。菜薹會長得細長,不再粗壯脆嫩。
在溫度與肥水適宜的條件下,主苔採收後還可以抽出側苔。菜薹的產量和品質與其形成期間的溫度高低關係最密切, 大概14度左右的條件下,菜薹生長髮育良好,粗壯脆嫩,產量也高。
(5)菜心從開花到結莢,一般約30多天,從開花到種子成熟,大概60多天。
這段時間,因品種、氣候、肥水、等條件的不同而有差別,早熟品種花期比較短,晚熟品種花期比較長些。氣溫高,花期就短,種子成熟得快; 氣溫低,花期自然長,種子成熟也慢些。開花順序是主枝先開花,然後側枝開花,從下依次向上開放…
回覆列表
一、選擇良種
早熟菜心型別有四九19號、四九20號、全年菜心等;中熟型別有60天特青,寶青60天,綠寶70天等;晚熟型別有遲心2號、80天菜心、三月菜心等。
二、整地起畦
土壤深耕曬白,施足基肥。基肥一般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000-1500公斤,氯化鉀5-10公斤;或雞屎750公斤,複合肥20公斤。哇寬一般1.6-1.7米,高20-30釐米,呈龜背形。
三、適時播種
早熟品種適於4-8月栽培,中熟品種適於9-10月栽培,遲熟品種適於11-次年3月栽培,一般每畝播種量0.5公斤左右。
四、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直播菜心在子葉開始時便開始間苗,間苗1-2次;移栽菜心在幼苗3片葉時結合補苗進行間苗定苗。定苗株行距早熟品種一般為10×13釐米,中熟品種為17×20釐米,遲熟品種為20×23釐米。
2.合理施肥。宜勤施、早施、薄施,追肥宜用速效的完全肥。菜心在第1片真葉展開時及時追肥,每畝施稀糞水或尿素3-4公斤,3片真葉時結合間苗追一次肥。之後,每隔5-7天可畝用尿素5-10公斤和複合肥10-20公斤混施。現蕾時施重肥,每畝施複合肥15-25公斤。採收主苔後繼續採收側苔的,則應在大部分植株採收主苔時,追施濃肥,促進菜薹發育。
3.水分管理。全生育期保持土壤溼潤。夏季晴天早晚淋水;雨天注意排水,以防畦面積水;越冬前、乾旱時,灌水防凍,即灌即排,不漫灌。
五、適時採收
菜心以“齊口期”為收穫標準,早熟品種多數只採收主苔,其它品種,一般可以在採收主苔之後繼續採收側苔。採收側苔的,在植株基部2-3葉處割取主苔,利用這兩三個腋芽萌發側苔,留葉過多,側苔雖多但纖細,質量不高。到達採收期,如氣溫低可遲收2-3天,如氣溫高,應及時採收。
六、病蟲害防治
1.病害防治。疫病、霜黴病可用600倍疫霜靈、瑞毒黴錳鋅等防治。軟腐病、黑腐病可用20%龍克菌600倍防治。病毒病嚴格預防蚜蟲傳染為害。感病後可用病毒a、植病靈、病毒必克等噴葉面防治。炭疽病可用75%百菌清防治。黑斑病、白斑病可用10%世高1500倍防治。
2.蟲害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1500倍噴施。菜青蟲、小菜蛾可用蘇雲金桿菌500倍噴施。
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