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樣的觀點有道理嗎,有什麼證據支撐呢?
2
回覆列表
  • 1 # 帝子周

    首先說《封神演義》,我們現實中的許多佛教的佛陀和菩薩都是道教的道人,當時還沒有佛教出現只有西方教這個佛教的前身,而且地處西面的貧瘠之地。在闡教和截教相爭之時,才敢來中土收取一些門徒,除了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西方教根本沒有拿的出手的人物,而道教除了三清之外上面還有一位鴻鈞老祖。

    《西遊記》就不一樣了,如來佛收服了之後幾乎是一位堪稱無敵的人物,就是觀世音菩薩到天庭玉帝都要迎接。可以只從《西遊記》火了之後,如來佛在很多神話小說裡面都是無敵的存在。

  • 2 # 攻城獅大鵬的日常

    《封神演義》誕生於明朝後期,也是僅次於《西遊記》的玄幻小說,講述了商紂王無道殘害忠良,武王伐紂,諸神呼風喚雨,通天徹地,的藝術形象。與其說《封神演義》是尊道抑佛不如說是尊道抑儒,而《西遊記》我並不認為是尊那個或者是抑那個,而是吳承恩透過一個個故事表達的美好願景。

    封神演義

    尊道:

    《封神演義》主要講述的是闡教和截教之爭。為什麼說尊道呢?原先佛家中的人物燃燈古佛、普賢菩薩、文殊菩薩、拘留孫佛、觀音菩薩(慈航真人)都變成了道教的人物。在書中十一回說:“玉虛宮住講道教。”說明闡教其實就是道教,也使作者推崇的。還有第五回雲中子說:“但觀三教,唯道至尊,但談三教,唯道獨尊”;還有第八十二回黃龍真人所:“自元始以來,唯道獨尊”。

    抑儒:

    中國自古有三教九流的說法,即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儒道釋三教。而《封神》中也有三教的說法,闡教、截教位列其二,而另一教卻沒有交代,書中有人教與西方教一說。人教提及太少而應該不是教派,所以,三教應為闡教、截教和西方教。

    很明顯三教之名是作者虛構的,結合書中論述結合實際,不難看出闡教、截教和西方教對應的就是現實的三教對應,作者隱藏深意,估計是怕社會主流儒家階層反感,用虛擬的三教對應現實的三教,來避開社會矛盾。

    那麼儒道釋三教有何依據呢?

    《封神演義》其實主要是截教和闡教之爭,闡教元始天尊代表的就是道教,而西方教的接引又被成為阿彌陀佛,故西方教就是佛教。而截教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看下通天教主的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只要願意聽我講法者都可來聽,廣收門徒,這是不是和儒家一位聖人孔子相似。我們看下儒家有出世的思想,修身、起家、治國、平天下,再看截教,殷商國師是聞仲截教門人,除聞仲外各個關卡的總兵,總是和截教有關,而闡教呢出來姜尚朝中基本沒人啊。還有就是通天教主有四大弟子:多寶道人、金靈聖母、無當聖母、龜靈聖母。很奇怪的是中國的廟宇中並沒有供奉著四位神仙的,從側面也說明這四個人是虛構的,那麼是不是對應儒家的另外四位先賢——顏淵、子思、曾參、孟軻(四人稱“四配”)。當他們不是以“四配”作為原型而進行描寫,而是完全進行了虛構,甚至進行了“惡搞”,譬如把修為、能力不弱於“金仙”的龜靈聖母,描寫成得道的母烏龜,開了儒家人士的一個大玩笑。《封神演義》最後“萬仙來朝”擺下萬仙陣的通天教主更是節節敗退,修為精深的被引渡的引渡,當坐騎的當坐騎,修為低的死在萬仙陣中。

    自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的強勢不言而喻,作者只好在自己幻想出來的神魔世界中尋求慰藉了。原本弱勢但掌握正義的闡教(道教),在同樣弱勢的西方教(佛教)幫助下,一舉擊潰了人多勢眾、勢力龐大的截教(儒教),從而取得了三界的絕對統治位。所以,《封神演義》一書,是作者借虛喻實,體現了作者尊道抑儒的核心目的。

    西遊記

    縱觀西遊全書,作者對佛教也頗多貶抑之辭,在第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中,那個想謀取唐僧袈裟的老和尚是怎樣一副貪婪的嘴臉,更不用說,這件事還發生在觀音院裡!

    取經途中,有許多妖怪也是來自西天,哪有一點西方聖境的“聖氣”!而最為經典的一幕末過於阿儺、伽葉向唐僧師徒索要人事了,更為可笑的是佛祖竟然為他倆開脫“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還振振有詞呢!原來所為普度眾生,也不是白度的,還要收費呢!至於西行一路上道士的表現就更不堪了,車遲國虎力,鹿力還有羊力大仙們做了多少壞事!比丘國的國丈竟要挑唆國王要取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其殘忍,令人髮指!

    作者既然在一本書裡同時寫了佛,道兩教,難免叫人猜想作者對兩教的真實態度和評價,甚至於一定要讓兩教比個高下,這也沒什麼必要。在第四十七回裡,作者借悟空之口說出了“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這樣的話,這就是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期望吧。

    有趣的是,作者極力推崇的有道明君-唐太宗似乎也正是這樣做的.李氏家族自稱為老子的後人,道教在唐朝盛極一時,幾乎成為國教!而書中唐太宗又讓唐僧去西天取經(並不符合歷史!),他還開科取士,廣納人才,明顯是以儒治國!在那個昏君輩出的明代,作者渴求的,也正是像唐太宗一樣推行三教合一政策的明君啊。(圖片源於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三大人種完全融合,那麼人類會是甚麼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