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奇孔明

    可以這麼說,是秦國成就了他們,未必是他們成就了秦國,戰國七雄,各國都在變法圖強,然都是前期優勢後期頹勢,奈何,君主昏聵佔大多數,秦國奮起六代,沒有昏君,個個雄主,才有一統之霸業。

  • 2 # 老圃

    是嗎?秦國的重臣有魏國的也有來自其他國家的,比如改變歷史的商鞅就來自衛國,而且出於衛國公族,本名衛鞅。幫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李斯來自南韓,是上蔡人氏。

    秦國本是周王朝的一個邊陲小國,歷來被中原諸國瞧不起,認為它野蠻落後,人才自然奇缺。秦國意識到了這一點,大開國門,招攬天下英才。由於地位高待遇好,而且賦予實權,各國不得志者紛紛前往應聘,結果一時秦華人才濟濟,國力迅速強大。

    不想出了個梗,秦國本土權貴不樂意了,認為外地人擠佔了他們的工作機會,紛紛向秦王進言,說這些外來戶不純,裡頭有外國派來臥底的。恰巧還真抓著了一兩個。秦王一時衝動,對外地官員下了"逐客令",請他們滾蛋。

    李斯走到邊境,越想越氣,便提筆給秦王寫了一信,名"柬逐客令",字好,文更好。見信秦王大悟,追回李斯,撤掉"逐客令",恢復秦國重用天下人才的傳統。

    正如後人所說"滅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興秦者秦也非六國也,秦國是靠著自己的人才戰略走向強大的。

  • 3 # 黃金比銅貴

    秦國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不排外,敢用、會用外來人才。這個傳統一直流傳到今天,排外思潮在陝人中沒有多大市場。例如,同治回亂平定後陝西當局主動官遷了十幾萬山東移民,如今在東府一帶有大量的山東莊。又如,1942年河南大災,陝西當局應河南省政府的請求,接納了上百萬河南災民。這些移民和災民來陝後較好地融入了當地,為陝西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建國後也有大批外省人來陝工作,陝西當局從不把他們當做外人,他們也在陝西做出了很大成就。舉例如下:

    劉文西,浙江籍陝西名人。著名畫家,黃土畫派創始人。

    趙望雲,河北籍陝西名人。著名畫家,長安畫派創始人之一。

    趙季平,河北籍陝西名人。著名作曲家。

    霍松林,甘肅籍陝西名人。著名中國古典文學家、文藝理論家、詩人、書法家。

    張錦秋,四川籍陝西名人。著名建築設計大師。

    侯宗濂,遼寧籍陝西名人。著名醫學家,中國生理學奠基人之一。

    田鴻賓,遼寧籍陝西名人。著名教育家、水利專家。

    葉廣芩,北京籍陝西名人。著名女作家。

    趙夢桃,安徽籍陝西名人。著名勞動模範。

    吳桂賢,河南籍陝西名人。著名勞動模範,曾任國務院副總理。

  • 4 # 隴原人58843578

    這種說法不太全面,李斯有篇“諫逐客書”,歷數了客卿在秦國曆代為秦國壯大強盛做出卓越貢獻的人,突出的有餘由、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文、商鞅、張儀、范雎等人,包括李斯本人,做為秦世皇的宰相,在秦國統一中國的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客卿”是來自於許多國家,如宋、晉、魏等國,並不只是魏國,所以,只能說是“客卿”成就了秦國。

  • 5 # 歷史小皮球

    不能說魏國成全了秦國,恰恰相反,應該是秦國成就了這些大才,這是基於當時的大勢所決定的,魏國大才流入秦國主要是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從商鞅入秦變法,當時秦國國弱民窮,連年戰亂,民生凋敝,有亡國之危,故而才有了秦孝公一卷雄文求賢令震驚天下,商鞅訪秦之後,發現只有秦國有變法的土壤和條件,進而確定依法治國的方略,最後奠定了秦國爭霸天下的實力基礎。

    其次才有張儀入秦,正是擁有強大而穩定的綜合國力和治國方略,秦國的國君奮發進取,才不斷吸引天下英才爭相入秦,才有了後來張儀的合縱連橫,掃除了秦國東出爭霸道路的障礙,加固了秦國爭霸基礎。

    正是兩代明君的拼搏進取,奠定了秦國穩固且合適的法制制度而不是人治制度,造就了秦國穩定且強大的綜合國力,才能源源不斷吸引山東各國的優秀人才在大爭之世入秦成就一番事業和名聲。

  • 6 # 歷史書寫於平凡人

    其實歷史都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與其說是誰成就了誰,不如說是互相成就。千里馬和伯樂一樣的重要。下面來說說幾位名臣為什麼會棄魏投秦

    衛鞅,後來的商鞅,秦國的商君,為秦國的強大奠定基礎的人,和孝公一起變法20年,開創了戰時法治的先河,歷來各國均有變法,但是像秦國一樣變法深刻的國家鮮有出現。

    衛鞅原本是魏國公叔丞相的門客,作為中庶子數年,公叔痤去世之後,眼看在魏國沒有施展拳腳的機會,而且朝堂之上的紛爭不斷,開始走訪列國,走訪之餘,看到了秦公求賢令,百年來一雄文,於是來到秦國,秦國的好戰成風的外表下藏著一顆熱血的心,商鞅決心和孝公一起走到底,開始實施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軍功制。秦國20年迅速變強,從天下卑秦到各國士子紛紛入秦,商鞅功不可沒。

    張儀,本是魏國貴族,在魏國卻不被重用,來到秦國幫助秦王收復河西之地,兵家說上兵伐謀,張儀說,上兵伐交,合縱連橫之策讓秦國在戰亂年代又休養生息了20年,順便收了巴蜀之地。

    範睢,原是魏國中大夫須賈的門客,因被懷疑通齊賣魏,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後易名張祿,跟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輔助白起征戰六國,長平之戰用間在側面戰場幫助白起。再就是入秦之後幫助昭襄王集中王權,擺脫外戚的束縛。

    這三人包括犀首都是來自於魏國,因為魏國在戰國前中期都是非常強勢的國家,魏文侯和武侯重用吳起和李俚,一躍成為強國,自然而然人才濟濟,名相名將如雲,導致會忽略一些寒門之人或者是無名之人。人人都有夢,商鞅的夢就是展平生所學,張儀的夢就是指點江山,範睢就是成為人上人,他們恰巧遇到了幫他們實現夢想的人,真的算不上誰成就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情走到盡頭了,如何妥善的處理好分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