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化學興趣者

    合成氨和煤制甲醇都是二戰前由德華人發明的工藝。石油是替代不了的,但合成氨工藝使德國從不缺乏化肥和火藥。

    戰爭前期,再加上侵略搜刮和對猶太人的搜刮,國家還沒有對普通德國居民下手。這一段時期,德華人的生活還是不錯的。

    但戰爭後期,經濟乏力,納粹政府開始進行嚴格管控,就不再管普通百姓的死活了。

  • 2 # Baron2019

    二戰前期也是執行的配給制,一方面可以控制物資與食品的消耗與供給的關係,防止短缺,另一方面也體現出政黨對人民與軍隊的絕對控制。

    中後期隨著德軍在各個戰場上節節勝利,達到以戰養戰的程度,戰利品和各種資源可以不斷供給德國本土。

  • 3 # 使用者夏天的風

    二戰時期德國國內的普通老百姓也實行了戰時配給政策,配給分三級其中最高的是軍工企業的員工,其次是政府官員鐵路交通等部門的人員,老人婦女兒童等最低。

    其中軍工企業的員工每天的配給是750克麵包或者是穀物、150~200克肉類、500克土豆及蔬菜、30克食用油、30克糖等等……這雖然說比不上美國但比起英國蘇聯等國家強的多的多。當然這些配給的物資也是來源於佔領區的掠奪。所以說在戰爭後期由於掠奪物資的減少德國老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

  • 4 # 使用者6909244029891

    戰爭前期中期,德國憑搜刮佔領區財富,小日子肥肥的。只是到了後期,前線告急,盟軍轟炸,才出現物資匱乏。不過,沒有多長時間就投降了。老百姓吃虧不大。

  • 5 # 滄海拾遺錄

    二次大戰持續6年多,對各個參戰國的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產生了極大的破壞作用。吸取了一戰時期德國本土被協約國集團封鎖導致國內民眾生活水平急劇下降產生厭戰情緒的教訓,在發動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希特勒政府精心制定了戰時百姓物品配給制,

    1939年下半年德國糧食與農業部高官在多次合議之後,謀劃出了一種叫“配給券”的新事物。根據與這個“券”同時誕生的配套法律規定,當時德國幾乎所有的食物都是配給的,需要透過配給券“購買”,沒有券即沒“購買權”。麵包、麵粉、肉類、食糖等德國日常必備食物施行全國配給;蔬菜、水果等相對不是那麼重要的“補充食物”則是地方配給。

    事實上,這種配給制的來源可以分為三大來源:一是來自於對外發動戰爭獲取戰利品。取得勝利後,將被佔領國的農產品以及其他戰爭緊缺的物資運回本土。如在佔領歐洲重要農產品生產國丹麥後,德國將當地原銷售往英國的煉乳、豬肉、牛油等生活物資運往德國本土;二是事先囤積了大量生活物資。在發動對波蘭“閃電戰”之前,據有關資料顯示,德國囤積了足夠全國使用兩年多的糧食、糖,27萬噸豬肉和黃油,以及大量皮革、布匹和絲綢等生活物資。三是與關係交好的國家簽訂協議,保障重要戰略資源的供應。如1939年,希特勒政府與羅馬尼亞簽訂協議,可以從羅馬尼亞獲得大量石油資源。

    德華人作風一貫嚴謹細緻,其制定的戰時物品配給制內容詳實,既包括食品,也包括菸草、服裝、烈酒等生活物資。每個德國公民都有一本生活物資供應卡,供應卡上對應有每個人可以享受的各類物資的配額,比如一個德華人去商店購買布匹,除了支付相應的現金以外,還需要從供應卡上扣除相應數量的布匹供應量。

    事實上,在二戰期間,德國本土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是有起伏的,保障的豐富程度與德軍在戰爭期間的戰績走勢成正比。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一是1939年至1941年初,即德軍發動對波蘭戰爭和北方戰爭階段。在這一階段,德國政府啟動了戰時物品配給制,配給制保障了居民的基本生活要求,但隨著戰爭的推移,物資供應開始限量,物品黑市也隨著出現。二是1941年至1943年底,這一階段德軍先後取得了西線戰爭和對蘇戰爭的勝利,基本上控制了歐洲大部分地區,這就使得被佔領國的大量食品和其他生活物資大力被掠往德國本土。在嚴格的生活物品配給制和從其他國家掠奪而來的生活物資條件下,這一階段德國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對比較豐富,遠超生活窘迫的英華人,僅次於財大氣粗的美華人。三是1944年至1945年柏林被攻克,這一階段,德國在戰爭中不斷處於下風,東部烏克蘭糧倉丟失和羅馬尼亞油田的淪陷,以及德國本土持續造成盟軍轟炸,造成德國居民配給水平不斷惡化,戰爭結束前處於崩潰邊緣。

  • 6 # 江南林雨

    作為侵略者為保障戰場上的軍事力量和補給,納粹德國必須保障國家的經濟能力足以支撐這場戰爭。所以說總體上二戰德國的經濟水平還是不錯的,失業率底,百姓的收入水平也還不錯。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

    掠奪資源和廉價勞動力

    德國作為侵略者,不僅僅侵佔它國的領土,同時也抓來了大量的俘虜、平民,充當廉價的勞動力,他們承擔了繁重的勞動。而且德國透過要求這些國家繳納佔領軍軍費、發行軍票等方式無償或廉價獲得了大量資源 。這種形式實際上減少了戰爭對德國的壓力,不用消耗太多本土資源和人力。

    打壓資本家,拒絕賠款

    一戰德國戰敗後,揹負了鉅額的債務。希特勒考慮到一戰的教訓,在國內供應方面始終保障地很得力。一方面打壓猶太資本家,用政治手段干預市場,增加就業率。另一方面採用抵賴的方法,瘋狂地擴充軍備,拒絕英法的賠款。

    以上兩個方面,使得德國本土處於相對安逸的生活環境,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百姓的生活水平自然也不會太差。

  • 7 # 暗黑代理

    主要還是依靠納粹德國政府供給,要知道納粹政府的收入很多都是靠賄賂進行的,民眾反對賄賂卻在享受著賄賂,由此可知在納粹國家機器中他們都無法逃脫罪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呆帳還了!為什麼徵信還是顯示未結清?未銷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