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邁太極步,即如何做到“邁步如貓行”?宜注意以下幾點(茲以傳統楊式太極拳右弓步之後邁左步為例)。
1、坐腿轉腰胯。重心自右腳湧泉穴略後移至右腳跟,腰右轉,收右胯,撇右腳,漸漸坐實右腿(重心100%在右腳),右膝與右腳尖上下相應,臀部與腳跟齊平。
2、一動無有不動。當以右腳跟為軸外撇時,合左胯,當右腳掌一著地,左腳跟應隨之離地外展,以便身法、步法相隨和動作順達。
3、肩胯相合。腰右轉時,肩在轉,胯也應同時右轉。如果腰肩轉而胯不轉,則成了扭腰,因此說轉腰胯比轉腰更為確切。
4、內勁潛轉。腰胯右轉時產生的內勁,經腿、膝至腳跟,象鑽頭似的右旋入地,右腿穩固了,邁左步方能做到輕靈、穩健。
5、兩肩齊平。腰胯右轉時,不應出現右肩低、左肩高的現象,以免破壞立身中正。
6、點起點落。提左腳不要蹬地而起,不要擦地拖起,也不要全腳掌同時離地,而是腳跟外側先離地,然後腳掌內側離地,猶如從泥漿中輕輕地、慢慢地將腿拔起。點起點落是邁太極步的規律之一。
7、旋踝轉腿。提右腳時,左腿(膝)應內旋;左腳前伸時,左腿(膝)要外旋。當然,其旋轉的幅度,要比旋腕轉臂小得多,不要做得太明顯。
8、腰帶腳。腰胯略右轉(約15度),帶動左腳提起,以利於移動腿鬆柔、自然。
9、提腳莫高。左腳不要提得過高,以免牽動自身的重心,離地不宜超過一拳,但也不可拖地,腳尖自然下垂。
10、虛腿放鬆。提腳伸腿均以大腿帶小腿,左踝關節、膝關節和左腿肌肉應放鬆、自然。
11、腳走弧形。左腳提起後不要直向前邁,應略近(不是靠攏)右踝旁前伸,呈弧線狀,但也不要做作,使弧度太大。
12、輕輕出步。右膝微屈,以最小的力使左腳前伸,輕起輕落又是邁太極步的法則之一。
13、斂臀。左腳前伸時應斂臀,切切不可突臀或扭臀,以影響身法中正。
14、松胯。左腳前伸應與腰胯左轉同時開始。左胯鬆開,使胯關節周圍較緊的韌帶鬆弛,腿膝則靈活,邁步會輕靈;另外,松胯後又可以使邁步開闊,以確保左弓步兩腳的橫向距離。
15、實腿送虛腿。右腿坐實,重心穩定,但左腳前邁時,右腿微微下蹲(當然不能太過,以免造成起伏),送左腳軟著地。
16、腳趾引領。出左腳時,宜用腳趾將腿領出去,有拉長動作的意念,而不是向前跨出去。
17、邊伸邊落。左腳前邁時,應邊伸邊落,當左腿伸直(非挺直)時,腳跟正好著地,切莫在空中伸直後再慢慢著地。
18、自然伸直。左腿伸直時,不可呈筆直狀態,關節應略為彎曲,以免大腿肌肉緊張和影響腰胯轉換。
19、腳尖莫翹高。當左腳跟著地時,腳尖不可翹得太高,以免“三緊”,即踝緊、膝緊、胯緊。
20、分清虛實。左腳跟著地要輕,如履薄冰,不要全腳掌同時著地,也不要如同打夯一樣落地有聲;另外,在著地的一剎那,其重心仍在右腳,不要前移。
21、方向準確。左腳前伸後的方向要正(除搬攔錘等少數動作外),不要外撇,以免影響左弓步的步型和向前的勁力。
22、平實踏地。左腳跟先著地,然後腳掌和腳尖著地,待全腳踏平後,再蹬右腿,這樣容易扎地生根和弓到手到;反之,如果左腳跟一著地就蹬右腿,則不利於右蹬左撐和勁力透達,而且易患最為常見的上下不相隨的弊病。
23、步幅自然。邁步的幅度,以左腳跟隨著地的距離為準。拳架高,步幅小,易分清虛實,但運動量較小;拳架太低,步幅過大,其運動量雖大,但易患換步不靈、起伏和斷勁等毛病。總之,步幅應根據每人的體質和技藝而定。
24、速度均勻。在邁步過程中,提腳和前伸應連續均勻,不可忽快忽慢,更不可在右踝旁停頓。
25、身體莫起伏。在提腳前伸的整個過程中,拳架要始終如一,不要有忽高忽低的起伏現象。
26、隨遇平衡。左腳踏平後,重心才徐徐前移。其過程如圖太極陰陽圖慢慢地、均勻地轉變,即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至70%,直到100%(坐實左腿),隨遇平衡是正確調整重心的方法。
接下來的邁右步也是如此,即左腳從100%的重心,又逐漸變為零。這樣往復轉換,一步一太極,故前人把太極拳的邁步稱為太極步
如何邁太極步,即如何做到“邁步如貓行”?宜注意以下幾點(茲以傳統楊式太極拳右弓步之後邁左步為例)。
1、坐腿轉腰胯。重心自右腳湧泉穴略後移至右腳跟,腰右轉,收右胯,撇右腳,漸漸坐實右腿(重心100%在右腳),右膝與右腳尖上下相應,臀部與腳跟齊平。
2、一動無有不動。當以右腳跟為軸外撇時,合左胯,當右腳掌一著地,左腳跟應隨之離地外展,以便身法、步法相隨和動作順達。
3、肩胯相合。腰右轉時,肩在轉,胯也應同時右轉。如果腰肩轉而胯不轉,則成了扭腰,因此說轉腰胯比轉腰更為確切。
4、內勁潛轉。腰胯右轉時產生的內勁,經腿、膝至腳跟,象鑽頭似的右旋入地,右腿穩固了,邁左步方能做到輕靈、穩健。
5、兩肩齊平。腰胯右轉時,不應出現右肩低、左肩高的現象,以免破壞立身中正。
6、點起點落。提左腳不要蹬地而起,不要擦地拖起,也不要全腳掌同時離地,而是腳跟外側先離地,然後腳掌內側離地,猶如從泥漿中輕輕地、慢慢地將腿拔起。點起點落是邁太極步的規律之一。
7、旋踝轉腿。提右腳時,左腿(膝)應內旋;左腳前伸時,左腿(膝)要外旋。當然,其旋轉的幅度,要比旋腕轉臂小得多,不要做得太明顯。
8、腰帶腳。腰胯略右轉(約15度),帶動左腳提起,以利於移動腿鬆柔、自然。
9、提腳莫高。左腳不要提得過高,以免牽動自身的重心,離地不宜超過一拳,但也不可拖地,腳尖自然下垂。
10、虛腿放鬆。提腳伸腿均以大腿帶小腿,左踝關節、膝關節和左腿肌肉應放鬆、自然。
11、腳走弧形。左腳提起後不要直向前邁,應略近(不是靠攏)右踝旁前伸,呈弧線狀,但也不要做作,使弧度太大。
12、輕輕出步。右膝微屈,以最小的力使左腳前伸,輕起輕落又是邁太極步的法則之一。
13、斂臀。左腳前伸時應斂臀,切切不可突臀或扭臀,以影響身法中正。
14、松胯。左腳前伸應與腰胯左轉同時開始。左胯鬆開,使胯關節周圍較緊的韌帶鬆弛,腿膝則靈活,邁步會輕靈;另外,松胯後又可以使邁步開闊,以確保左弓步兩腳的橫向距離。
15、實腿送虛腿。右腿坐實,重心穩定,但左腳前邁時,右腿微微下蹲(當然不能太過,以免造成起伏),送左腳軟著地。
16、腳趾引領。出左腳時,宜用腳趾將腿領出去,有拉長動作的意念,而不是向前跨出去。
17、邊伸邊落。左腳前邁時,應邊伸邊落,當左腿伸直(非挺直)時,腳跟正好著地,切莫在空中伸直後再慢慢著地。
18、自然伸直。左腿伸直時,不可呈筆直狀態,關節應略為彎曲,以免大腿肌肉緊張和影響腰胯轉換。
19、腳尖莫翹高。當左腳跟著地時,腳尖不可翹得太高,以免“三緊”,即踝緊、膝緊、胯緊。
20、分清虛實。左腳跟著地要輕,如履薄冰,不要全腳掌同時著地,也不要如同打夯一樣落地有聲;另外,在著地的一剎那,其重心仍在右腳,不要前移。
21、方向準確。左腳前伸後的方向要正(除搬攔錘等少數動作外),不要外撇,以免影響左弓步的步型和向前的勁力。
22、平實踏地。左腳跟先著地,然後腳掌和腳尖著地,待全腳踏平後,再蹬右腿,這樣容易扎地生根和弓到手到;反之,如果左腳跟一著地就蹬右腿,則不利於右蹬左撐和勁力透達,而且易患最為常見的上下不相隨的弊病。
23、步幅自然。邁步的幅度,以左腳跟隨著地的距離為準。拳架高,步幅小,易分清虛實,但運動量較小;拳架太低,步幅過大,其運動量雖大,但易患換步不靈、起伏和斷勁等毛病。總之,步幅應根據每人的體質和技藝而定。
24、速度均勻。在邁步過程中,提腳和前伸應連續均勻,不可忽快忽慢,更不可在右踝旁停頓。
25、身體莫起伏。在提腳前伸的整個過程中,拳架要始終如一,不要有忽高忽低的起伏現象。
26、隨遇平衡。左腳踏平後,重心才徐徐前移。其過程如圖太極陰陽圖慢慢地、均勻地轉變,即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至70%,直到100%(坐實左腿),隨遇平衡是正確調整重心的方法。
接下來的邁右步也是如此,即左腳從100%的重心,又逐漸變為零。這樣往復轉換,一步一太極,故前人把太極拳的邁步稱為太極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