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臉面包
-
2 # 義正雜談
有的,在中國記錄了上千年曆史古代史書中,瘟疫時有發生,尤其是在各種自然災害後或者王朝末年的戰亂年代,這些歷史中的瘟疫,據考證,大概率屬於流行性感冒,而流感就是流感病毒引發的。另外最著名的還有發生在歐洲的黑死病,現代某些野史觀點認為就是當年成吉思汗的西征大軍帶到那邊的一種老鼠攜帶了一種鼠疫病毒,在那邊引起的鼠疫大流行。
以下為部分歷史研究結果:黑死病最初是於1339年在中亞地區爆發的。隨著帶著黑死病病菌的老鼠的東奔西走,瘟疫開始迅速蔓延。其結果是印度人口銳減,蒙古統治下的西亞、美索不達米亞、亞美尼亞等地區屍橫遍野。1347年,黑死病傳到了橫跨歐亞的君士坦丁堡和亞歷山大城。次年初,上述兩座城市的人口死亡數量劇增,亞歷山大城一天就至少死亡1000人。而埃及另一座大城市開羅平均每天死亡至少7000人。
以上還只是比較粗略的說法,粗略統計因為黑死病,也就是鼠疫,在短短几年就有兩千五百萬死亡。
另外就是生活在南美洲的原住民滅絕之謎,據某些專家研究認為,就是因為歐洲殖民者將一些不存在美洲大陸的某種病毒帶入了美洲,使得缺乏相應免疫力的南美洲原住民因病毒而人口大量減少,可謂是當時的針對人類的物種入侵
-
3 # 細說未知
1.埃博拉病毒
1976年至2012年爆發了23次。2014年7月,埃博拉病毒再次在非洲大爆發,可通過身體接觸傳染,導致患者病死率高達50%~90%。
2.甲型流感病毒
1918年,這場場全球性流感奪走了5000萬條生命,其罪魁禍首就是名為H1N1的甲型流感病毒。
3.天花病毒
16-18世紀,每年死於天花的人數,歐洲約為50萬人,亞洲約為80萬人,而整個18世紀歐洲人死於天花的總數,則約在1.5億人以上。19世紀至20世紀初,天花依然橫行無忌;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下半葉。
4.SARS冠狀病毒
該病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SARS患者的平均死亡率為9.6%左右,最高可能達到14%~15%。
5.馬爾堡病毒
1967年發現於德國馬爾堡,引發的傳染病該病毒通過(血液、排洩物、唾液、嘔吐物等)傳播。病患者病狀為發高燒,腹瀉、嘔吐,身體各孔穴嚴重出血。通常病發後一週死亡。病發死亡率為25%至100%。對於這種具高度傳染能力,而同時致命的疾病。
-
4 # history分享
歐洲歷史上爆發過多次鼠疫。
十四世紀中葉,歐洲爆發了當時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那次疫情席捲了整個歐洲,奪走了至少7500萬人的生命,佔當時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十日談》裡面有這次疫情的記錄:
佛羅倫薩突然一下子就成了人間地獄:行人在街上走著走著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裡的人孤獨地死去,在屍臭被人聞到前,無人知曉;每天、每小時大批屍體被運到城外;奶牛在城裡的大街上亂逛,卻見不到人的蹤影……
17世紀中葉,英國爆發了大規模的傳染病,後來也被確定為鼠疫,超過8萬人死亡,佔當時倫敦人口五分之一,這次規模沒有十四世紀的大,是英國本土最後一次鼠疫大流行。從那之後,英國政府逐步改善地區衛生條件,鼠疫的威脅也逐漸遠去。
-
5 # 雜談小部落
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極嚴重的瘟疫之一,約在14世紀40年代散佈到整個歐洲,而“黑死病”之名是當時歐洲的稱呼。這場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7500萬人死亡,根據估計,瘟疫爆發期間的中世紀歐洲約有占人口總數30%-60%的人死於黑死病。
近代以來1918年流感也被稱為西班牙流感,於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間爆發的不尋常致命的流感大流行,造成當時世界人口約四分之一的5億人感染,1700萬至5000萬、甚至可能高達1億人死亡,使其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大流行病之一,僅次於黑死病。
-
6 # 北斗最亮
公元1580年,在《山西通忘》中記載,“山西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傳染者接踵而亡,數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闔門不起者”。早晨染病,傍晚就死亡了,一夜之內,百姓驚逃,城為之空。由此可見,瘟疫擴散帶來的巨大災難!
1911年2月20日,東三省肺鼠疫發生,且有蔓延之勢,東北滿洲地區的6萬條生命被吞噬!加上處於春節期間,疫情更難控制!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發生疫病,當時為太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給吳質的信中說:「親故多羅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傳染病。曹植《說疫氣》描述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說:「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魏晉南北朝
晉惠帝光熙元年(306年):「寧州頻歲飢疫,死者以十萬計。五芩夷強盛,州兵屢敗,吏民流入交州者甚眾。」(《資治通鑑》)
永嘉年間(307年—312年),戰亂頻仍,雍州以東,「人多飢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又大疾疫,兼以饑饉,……流屍滿河,白骨蔽野。」(《晉書.食貨志》)
義熙元年(405年),益州大族譙縱據四川,自稱成都王。義熙二年(406年),劉裕派遣劉敬宣率兵五千人伐蜀。義熙四年(408年)九月,敬宣部隊勢如破竹,到達遂寧郡之黃虎,譙縱請求後秦姚興出兵,姚興遂派遣平西將軍姚賞等率兵增援,黃虎之戰中劉敬宣前進受阻,雙方相持六十餘日,敬宣部隊糧草啖盡,此時疾疫大起,「死者大半」,敬宣下令退出四川。到建康時,士兵十不存一。
隋朝
開皇十年(590年),首都長安發生疾疫。
大業八年(612年),山東、河南大水,不久出現疾疫。山東地區災情尤慘
唐朝
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江東大疫,「死者過半」。「辛丑歲(762年),大旱,三吳飢甚,人相食。明年大疫,死者十七八,城郭邑居為之空虛,而存者無食,亡者無棺殯悲哀之送。大抵雖其父母妻子也啖其肉,而棄其骸於田野,由是道路積骨相支撐枕藉者彌二千里,春秋以來不書。」(《吊道殣文》)
宋朝
北宋慶曆八年(1048年),河北大水,次年三月疫災。
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江淮一帶大疫。(《宋史·五行志》)
南宋度宗鹹淳七年(1271年),浙江永嘉地區大疫。
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六月,常州等城為元軍佔領,城內居民四處逃竄,「民患疫而死者不可勝計」。
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閏正月,元軍包圍了臨安府,德佑二年閏三月,臨安府大疫
遼、金、蒙古
金末年哀宗正大九年(1232年),汴京疫病大起,「都人不受病者萬無一二,既而死者繼踵不絕。」當時汴京有城門12座,每日各門送出死屍多達2千具。
元朝
至大元年(1308年)春,紹興、慶元、召州大疫,死者二萬六千餘人。皇慶二年(1313年)冬,京師大疫。(《元史·五行志》)至順二年(1331年),衡州連歲大旱,又發生疫災,「死者十九」(《元史·文宗紀》)。
1344年,中國淮河流域爆發黑死病,河北商人再沿「絲路」將之傳到印度、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同時期蒙古人西征時,將染疫屍體用投石機投入城中,由此散佈病毒至歐洲各處。造成1347年歐洲大流行,大文豪薄伽丘的《十日談》即是以這場瘟疫為故事背景,描寫浩劫下的人性。
至正十九年(1359年)春夏,莒州沂水、日照二縣和廣東南雄路大疫。
明朝
萬曆八年(1580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傳染者接踵而亡,數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闔門不起者」。萬曆《山西通忘》卷26記載,潞安「是歲大疫,腫項善染,病者不敢問,死者不敢吊」。
崇禎六年,山西出現瘟疫。崇禎「七年八年,興縣盜賊殺傷人民,歲饉日甚。天行瘟疫,朝發夕死。至一夜之內,百姓驚逃,城為之空」。
崇禎十年(1637年)以後,山西全境瘟疫大流行「瘟疫盛作,死者過半」,疫情傳到河南地區,「瘟疫大作,死者十九,滅絕者無數」。榆林府「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
7 # 愛妮品歷史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序中,不斷地遭受到傳染病的困擾。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類與傳染病做鬥爭的歷史。其中最可怕的是病毒引發的傳染病,因為病毒個體小,基因少,變化快,傳播速度快。
1 埃博拉病毒該病毒可引發急性傳染病埃博拉出血熱,可通過身體接觸傳染,是現存的毒性最大的病毒,導致患者病死率高達50%~90%。目前還還沒有有效抵禦這種病毒的疫苗和藥物。它以極其恐怖的傳播方式和速度像幽靈一樣在非洲遊蕩,從1976年至2012年爆發了23次。2014年7月,埃博拉病毒再次在非洲大爆發,其感染和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以往任何一次,並且還在繼續蔓延,並無被控制的跡象。
2 甲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分為三個型別,即甲型、乙型和丙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是我們已經較為熟悉的一種,也是最危險的一種。歷史上最駭人的一場流感發生於1918年,這場場全球性流感奪走了5000萬條生命,其罪魁禍首就是名為H1N1的甲型流感病毒。令人聞之色變的禽流感也是一種甲型流感,近年來流行的H5N1、H7N9都是對人類危害較大的禽流感。甲型流感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可以通過短時間內的基因重組而演化出新的病株,每重組一次毒性增強、傳染性增大,且能導致原有的治療方法失效。患者感染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臟器衰竭導致死亡,病死率很高。
3 艾滋病毒
該病毒可引發艾滋病。該病毒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因此,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該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9年,患者在出現艾滋病症狀以前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生活和工作多年。目前還沒有能夠治癒艾滋病的藥物,已經研製出的一些藥物只能在某種程度上緩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狀和延長患者的生命。
4 天花病毒
該病毒會引發烈性傳染病天花。該病是到目前為止在世界範圍被人類消滅的唯一一個傳染病。感染天花病毒的患者在痊癒後臉上會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天花是人類歷史上發病率最高、死亡者最多的傳染病。在16-18世紀,每年死於天花的人數,歐洲約為50萬人,亞洲約為80萬人,而整個18世紀歐洲人死於天花的總數,則約在1.5億人以上。19世紀至20世紀初,天花依然橫行無忌;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下半葉。
5 狂犬病病毒
該病毒會引發狂犬病,該病主要是由狂犬病毒通過動物傳播給人的一種嚴重的急性傳染病。它會導致動物的急性腦炎和周圍神經炎症,發病後死亡率高達百分之百。沒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當神經症狀出現後幾乎必然死亡,通常的死亡原因都是由於中樞神經(腦-脊髓)被病毒破壞,最終死於自主神經系統受損導致的臟器衰竭、呼吸衰竭。傳染源主要為狗,其次為貓、狼等。狂犬病可以通過注射疫苗來預防,如果不小心被犬、貓、狼等動物咬傷、抓傷,破損面板或黏膜被動物舔過,都必須注射疫苗。
6 肝炎病毒
該病毒會引發肝炎。肝炎往往分為甲、乙、丙、丁、戊5種類型,都是傳染性疾病,患者會出現食慾減退、噁心、上腹部不適、肝區痛、乏力等症狀,肝炎可發展成肝硬化、肝癌而導致患者死亡。其中乙型肝炎與肺結核和艾滋病並列世界上最常見的傳染病,全世界約有3.5~4億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不同肝炎的傳播途徑不同,乙型、丁型肝炎主要通過與被感染的人的血液和其他體液的接觸傳染,丙型肝炎主要通過血液傳染;甲型、戊型肝炎主要通過飲食傳染。
7 登革熱病毒
該病毒通過蚊子叮咬進行傳播,可引發急性傳染病登革熱。這種疾病最初發生在熱帶地區,通常大多是發生在這些地區的雨季,這種環境下極易滋生大量攜帶病毒的蚊子。傳染病的爆發規模越來越大,情況越來越嚴重,其中登革熱出血熱的比例也越來越大。全球每年發生5000萬~1億個登革熱病例,有24.5億人受到感染的威脅。登革熱影響所有年齡的人,但是大部分的登革熱卻發生在年齡15歲以下的兒童。
8 SARS冠狀病毒
該病毒可引發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即我們熟知的SARS。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資訊,SARS患者的平均死亡率為9.6%左右,最高可能達到14%~15%。該病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該病為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播方式為近距離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9 馬爾堡病毒
該病毒最早在1967年發現於德國馬爾堡,引發的傳染病稱為馬爾堡出血熱。該病毒可以通過體液(血液、排洩物、唾液、嘔吐物等)傳播。病患者病狀為發高燒,腹瀉、嘔吐,身體各孔穴嚴重出血。通常病發後一週死亡。病發死亡率為25%至100%。對於這種具高度傳染能力,而同時致命的疾病,目前沒有任何疫苗或醫治的方法。
10 西尼羅河病毒
該病毒是一種熱帶和溫帶地區病毒,可引發傳染病西尼羅河熱。它主要傳染鳥,也還傳染人、馬、貓、臭鼬、灰鼠、家兔。人感染該病毒的傳染源是蚊子,滅蚊可以阻止該病的傳播。該病毒相對較為溫和,大約80%的人類感染後沒有明顯症狀。20%左右的人只有輕微的類似流感症狀,只有0.7%的患者因病毒進入大腦導致腦炎而死亡。
-
8 # 怯諾諾
據目前有記載的:
1-從中國的唐朝開始,每隔20年左右就有一次“天花大流行”,每次大流行都會有近20萬的人死亡
最清析的一次是1642年的“康熙”年間,包抱皇宮在內,全國共有近30萬人死亡,康熙就有四個兒子死於天花;
1972年過後,全球宣佈消滅天花,之後再也沒有流行過。
2-流感:
比較清析記載的是1886年、1931年、1969年、全球出現過流感大流行,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分別有50萬人、45萬人和40萬人死於這幾次流感(現在的流感疫苗也是採集於1969年的流感病毒樣本);
1980年過後,全球分別在:1983年、1997年雖然有幾次流感的小流行,但死亡人數都在1萬人以下,其中1997年只有1000來人,這幾次流感由於疫苗的推廣使用,已經降了很多,1983年和1997年的流感病毒樣本分別製成了流感疫苗(叫悉尼型和東京型,在2009年之前接種的流感就有1969、1983、1997年流感病毒的三個型)
2008年出現了“高致病性離流感”,全球死亡人數在1500多人,現在已經得到控制,也製成了疫苗;
3、艾滋病:
上世紀80年代被發現,至2009年底,全球共約有650萬人被感染,每年死亡在5000多人;
4、SARS:
2002-2003年流行,2003年底被證實是“變異的冠狀病毒”引起,全球共有9870多死亡。
-
9 # 春風十里歲月靜好
首先,歷史上有過病毒大爆發,它就發生在我的家鄉哈爾濱,下面我們就從時間、地點、病毒名稱、人物、經過等方面瞭解一下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的大鼠疫。
一、時間:1910年11月9日
二、地點:哈爾濱
三、病毒名稱:鼠疫
四、人物:伍連德
五、疫情詳述:疫情爆發後,清朝官員以及民間上下,都對病毒一無所知,不知如何治療,也不知道如何預防。此時一位國士出現了,他叫伍連德。他是一位從馬來西亞歸來的華僑。
分割槽隔離,即將所在疫區分為四個區域,分別調配一名醫生主持工作,配備衛生員和警察。同時,按照病人的病情,診病院分為疫症院、輕病院、疑似病院和防疫施醫處幾種。不僅為不同病情的病人提供了治療,又避免他們之間交叉感染。可以說在當時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
綜上所述,歷史上的大鼠疫在伍連德的指揮下被消滅了,伍連德挽救了華夏大地,才有了今天的哈爾濱。病毒並不可怕,只要齊心協力,用科學手段和周密的防禦措施,病毒最終會被打敗的。
-
10 # 林盛
如果只說歷史上有過的病毒大爆發,比較著名的是甲型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天花病毒、狂犬病病毒等。
回答鼠疫黑死病的跑題了,它是靠鼠疫桿菌引起的傳染病。不是槓,但我覺得回答還是需要嚴謹些。
我想跟大家聊的是大名鼎鼎的“西班牙大流感”。1918年3月11日,一名美國士兵出現“發冷,咽喉腫痛,頭疼並且肌肉痠痛”的感冒症狀。
這是記錄在冊的最早病例,也被稱之為西班牙大流感的零號病人。從這位士兵開始,美軍共有24個訓練營陸續出現流感病例,而當時美軍總共有36個訓練營。患病士兵在休假期間回到全國各地的家裡,病毒伴隨他們迅速傳播,到4月底,美有30個大型城市都發現了流感病例。
當然,這場流感並沒有隨著英法軍隊的痊癒就簡單結束,1918年8月,一戰末期,流感病毒再次出現,從法國、獅子山、美國開始,在全世界突然全面爆發。
與第一次爆發不同的是,這次病毒的致死率極高,死亡速度極快。由於流感病毒侵略性超高,會誘發人體釋放最終大招“細胞因子風暴”,強烈的免疫反應會無差別摧毀身體細胞,導致患者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這導致了病毒第二次爆發中青壯年死亡率遠遠超過老年和幼年人群。
在以後的研究中,醫學專家於1933年首次發現流感病毒,這個恐怖傳染病的病因才被找到。然而,由於材料的缺失,至今仍未明確真正的導致這場“西班牙流感”的究竟是哪種流感病毒,只能明確其與H1N1相似,但如今應該已有變體。
這場流感病毒疫情持續兩年,專家估計感染了全球1/3的人口(當時總人口17億),造成約2500萬~4000萬死亡。
在英國,多達25萬人死亡。
在法國,超過40萬死亡。
在紐西蘭,有近1萬人死亡。
在澳洲,有1.2萬人喪生。
在加拿大,有5萬人死亡。
在迦納,有10萬人死亡。
在巴西,有30萬人死亡,其中包括當時的巴西總統。
在日本,2300萬人被感染,39萬人死亡。
在伊朗,估計有100至200萬人死亡。
在印度尼西亞,有150萬人死亡。
在印度,有多達1700萬人死亡,約佔本中國人口的5%。
斐濟,5%人口喪生;東加,8%的人口死亡;諾魯,16%的人口死亡。
在非洲的甘比亞,流感抹掉了大部分村莊的痕跡;日本關島有 10% 的人死於流感,在印度德里,有的火車離站時車上還全是活人,到站時已經滿是屍體……另外,中國和蘇聯在1918年處於混亂狀態,資料無法統計,連估算都有難度。
西班牙,揹著災難源頭的名字,背了一百年。
百年後的今天,熟悉的畫面。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從年初到現在,所謂的“武漢肺炎”、“中國病毒”之類的惡意言論;英美西方各國對疫情情況的不在乎;爆發時候引以為傲的醫療體系迅速崩潰;底層民眾截然不同的表現等等。
恍如隔世。
一百年,西方學到了什麼?它們依然自私、醜惡、自大、無知。
西方疫情從來就沒有消失,愈來愈烈的示威活動,只會導致疫情更強大的反撲。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
西方社會的真實寫照。
一百年後的中國不是西班牙,我們有實力維護自己的名譽,有實力保護自己的人民,有實力為全球的疫情治理做出巨大貢獻。
新的危險來臨,我們仍然不能放鬆警惕。
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好了全中國人民。
加油!
-
11 # 健康科普醫師陳海谷
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席捲全球,世界也彷彿走入至暗時刻,那歷史上有哪些病毒大爆發呢。我們來梳理一下歷史上的十大病毒大爆發時刻。
一,黑死病
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對於歐洲來說,是一個極為悲慘的時期。從1347至1353年,席捲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這場瘟疫在很多文獻中被記作“黑死病”。
在這次大瘟疫中,義大利和法國受災最為嚴重;而少數國家如波蘭、比利時,整體上較僥倖地成了漏網之魚。在城市中,受災最為慘重的城市是薄伽丘的故鄉佛羅倫薩:80%的人得黑死病死掉。在親歷者薄伽丘所寫的《十日談》中,佛羅倫薩突然一下子就成了人間地獄:行人在街上走著走著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裡的人孤獨地死去,在屍臭被人聞到前,無人知曉;每天、每小時大批屍體被運到城外;奶牛在城裡的大街上亂逛,卻見不到人的蹤影。
鼠疫,雖然致死人數可能跟天花不相上下,但是就恐怖指數來講,當之無愧排名第一。
人類歷史上曾有三次鼠疫大流行,第一次發生在六世紀中葉,至八世紀消失,橫掃歐亞大陸,死亡人數估計至少幾千萬。由於此次瘟疫爆發的地點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這裡彙集了大批其他大陸來的商隊、船隊,同時也把瘟疫帶到了其他大陸。如今我們推測是鼠疫,但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就是上帝的懲罰,影響到了基督教的盛行,皇權開始依附神權。也正是這場瘟疫,導致東羅馬帝中國人數銳減,給了阿拉伯人機會,最後稱霸歐亞大陸也與此有關。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就是我們熟知的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由於人死後身體呈紫黑色,所以起名“黑死病”。
黑死病在十四世紀中葉發生,短短几年時間就造成了歐洲大陸近三千萬人死亡,三百年間在歐洲大陸肆虐,消滅了近一半的歐洲人。這場瘟疫也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給歐洲人造成的陰影可想而知,也讓“黑”這個詞成為了最不詳的詞語,比如黑色星期五。
這場鼠疫持續時間也跟明朝滅亡有關,當年李自成之所以輕鬆拿下北京城,除了其他因素以外,京城內正在爆發鼠疫也有很大關係,至於這場鼠疫是不是從歐洲傳過來的,不得而知。
《崇禎實錄》記載:
“京師大疫,死亡日以萬計。”
這場瘟疫也讓人們對神產生了懷疑,為什麼每天都在禱告,還是不斷死人呢,促使了近代醫學的發展。第三次鼠疫爆發則發生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結束,從中國南部開始,一路向北,迅速擴散到其他大陸。威力雖然沒有第二次鼠疫大,雖然人們已經開始制定措施控制,但是也橫掃了一千多萬人的性命。
這次在中國爆發的鼠疫,之所以能有效控制,要感謝一個人,他就是時任天津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也是他調動所有資源對感染者隔離控制,推翻了日本人的研究說法,並在1911年主持並召開了萬國鼠疫研究會議。
稱他為國士無雙,並不為過,也成為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中國檢疫、免疫學的創始人。
二,天花
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傳染性強,病情重,沒有患過天花或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主要表現為嚴重的病毒血症,染病後死亡率高。
1507年前後,天花被一個患病的黑人奴隸帶到美洲,從此開始在美洲大地肆虐。新大陸的印第安人已同舊大陸的人類隔絕了上萬年,對天花、麻疹、白喉、傷寒、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缺乏免疫機能,也缺乏防疫知識,很快就成群成群地倒下。
殖民者很快意識到天花是一種有力武器,很多資料記載了殖民者故意向印第安人傳播天花的醜行。例如,英中國人在加拿大無法推進時,就與印第安人議和,把天花病人沾染過的枕頭、被子作為禮物送給印第安人。隨後,由歐洲傳來的腮腺炎、麻疹、霍亂、淋病和黃熱病等病也接踵而至。美洲原住民在天花病毒及殖民者屠殺的影響下,人口減少了數千萬甚至近億,這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種族滅絕。
天花比起鼠疫來,有過之而無不及,鼠疫往往只在某一個特定區域流行,至少沒有蔓延到全世界。而天花就不同了,全世界的人民無處藏身,不管你是貴族,還是貧民,誰都躲不過,幾百年間殺掉了幾億人。
很多人講,現代西方醫學比較先進,實際上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在與傳染病抗爭的時代,中中國人要遠勝於西方人。比如前面提到的鼠疫,至少在中國沒有大範圍肆虐,也沒有動不動捲走幾千萬人。再比如天花,最早發明種痘的不是西方那個觀察牛奶女工的醫生琴納,而是中中國人。早在晉代,葛洪所著《肘後救卒方》中就有關於用死亡狂狗的腦子,敷在被狗咬傷者傷口上,以便預防狂犬病的治法。同時,裡面也有“虜瘡”的記載,記載了天花的由來:
“建武中於南陽擊虜所得,乃乎為虜瘡。”
在唐代醫書《千金要方》中,有這麼一段記載:
“治小兒身上有赤黑疵方:針父腳中,取血貼疵上即消。”
據傳這是最早的中中國人接種痘的記載,實際上到了清代,種痘法已經很普及了,在《痘科金鏡賦集解》中記載:
“種痘法起於明隆慶年間,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中國人居多。”
不過清朝統治之後,這個方法為什麼沒有推廣開來,實在是一個謎,為什麼順治帝、同治帝也會死於天花,難以理解。
天花也是目前人類攻克的最大的傳染病,牛痘接種法,在1798年後,開始廣泛用於歐洲和北美。1979年最後一名天花患者病癒,從此天花徹底被人類消滅,而發明者琴納也被後人稱為疫苗之父。
三,黃熱病
黃熱病是由黃熱病毒引起,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黃熱病的死亡率高,傳染性強,在醫療不發達的時代是致命的傳染病。1648年,黃熱病在美洲最先攻擊了加勒比海的聖凱茨、巴貝多和馬提尼克三島,延伸到遠至古巴和尤卡坦,穿過毫無防備的人群,將許多村鎮夷為平地。黃熱病在1878年的密西西比峽谷造成了更大的災難,感染者超過了12萬人,至少有2萬人死亡。1937年南美微生物學家馬克斯·泰勒獲得黃熱病疫苗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四,查士丁尼瘟疫
查士丁尼瘟疫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鼠疫,它造成的損失極為嚴重。此次瘟疫對拜占庭帝國的破壞程度很深,其極高的死亡率使拜占庭帝中國人口下降明顯,勞動力和兵力銳減,正常生活秩序受到嚴重破壞,還產生了深遠的社會負面後果,而且對拜占庭帝國、地中海、歐洲的歷史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瘟疫對帝國軍隊造成了破壞性影響。鼠疫爆發前,查士丁尼保有大約65萬人(包括輔助兵員)的龐大軍隊。由於人口銳減,在查士丁尼去世時,東部邊境的軍隊已不足15萬人(包括輔助兵員)。先前的帝國軍隊出征,人數通常保持在2.5-3萬人之間。但到了7世紀初,已經很難派出一支超過萬人的部隊。
五,霍亂
霍亂細菌存在於水中,最常見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患者糞便汙染過的水。霍亂弧菌能產生霍亂毒素,造成分泌性腹瀉,即使不再進食也會不斷腹瀉,洗米水狀的糞便是霍亂的特徵。
霍亂相較於天花和鼠疫,爆發時間離我們最近,主要因腸道病菌感染導致,歷史上有多次流行,僅印度就有三千多萬人因此死亡。
這種傳染病不同於天花和鼠疫,主要因為吃了不乾淨的東西,喝了不乾淨的水導致。在大家的印象中,印度人就是左手擦腚,右手吃飯,動不動就喝恆河水,所以,容易導致霍亂流行。霍亂曾是“最可怕瘟疫之一”,波及到了全世界造成了慘重的人口損失,在十九世紀,霍亂死亡率可達百分之五十,霍亂的流行造成了大量人口減少。歷史記載,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世界共爆發7次霍亂大流行,總死亡人數達一億至兩億人。在這百年間,霍亂的7次大流行造成的損失難以計算,僅印度死者就超過3800萬人。
六,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類歷史上第二致命的傳染病,在1918~1919年曾經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較為致命,感染率也達到了5%。其名字的由來並不是因為此流感從西班牙爆發;而是因為當時西班牙有約8百萬人感染了此病,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此病,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士兵回國,各國都在散播好訊息,而西班牙十分誠實的爆出本國爆發了流感,所以被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至於在西班牙則稱此為法國型流行性感冒。
西班牙流感的影響,在約6個月內奪去2千5百萬到4千萬(一說7千萬或一億)條生命,比持續了52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還多。此外此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
七,俄國斑疹傷寒
斑疹傷寒是急性傳染病,經人蝨傳播的,人感染後潛伏期為5~21天,然後出現寒戰、高熱、劇烈頭痛、肌肉疼痛,患者顏面潮紅 、眼球結膜充血 ,並出現精神神經症狀如失眠、耳鳴、譫妄、狂躁,甚至昏迷。在沒有高效抗生素的時代,感染斑疹傷寒病死率很高。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塞爾維亞於1914年11月爆發嚴重的斑疹傷寒,不到6個月死亡15萬人,蘇俄從1917年到1921年,斑疹傷寒患者達2500萬人,其中250萬人死亡。類似的髒亂擁擠環境還包括監獄,所以斑疹傷寒還有個別稱——“監獄熱”。
八,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菌可能侵入人體全身各種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臟,稱為肺結核病。
結核病在醫療落後的古代及近代,死亡率極高。一般來說,我們常見的結核病就是肺結核。中國古稱“肺癆”,還有一些更古老、更恐怖的名字,如屍疰、勞疰、蟲疰、毒疰、鬼疰、傳屍等,足可見人們對這個病的恐怖。在歐洲也被稱為“白色瘟疫”。即使在現在結核病也是全球死亡人數最多的單一病原體傳染病。
據統計,自1882年柯霍發現結核菌以來,迄今因結核病死亡人數已達2億。全世界結核病人死亡人數已由1990年的250萬增至2000年的350萬。全球已有20億人受到結核病感染,每年感染率為1%,即每年有約6500萬人受到結核病感染。
九,安東尼瘟疫”
“安東尼瘟疫”是指在公元2世紀中期(公元164—180年),一起襲擊了安東尼統治下的羅馬帝國的傷寒、天花、麻疹以及中毒性休克綜合症等多種瘟疫事件。
據羅馬史學家迪奧卡稱,當時羅馬一天就有2千人因染病而死,相當於被傳染人數的四分之一。估計總死亡人數高達5百萬。在有些地方,瘟疫造成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死亡,大大削弱了羅馬兵力。
瘟疫對羅馬帝國的社會和政治也有著極大的影響,特別是對文學和藝術領域的影響。當時正處於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第二年,正當雅典勝利垂手可得時。據說鼠疫由比雷埃夫斯傳入雅典,比雷埃夫斯是雅典的港口城市,也是主要的食物和日用品來源地。斯巴達和地中海東部一些地方也受到疾病的襲擊。
十,雅典大瘟疫
雅典大瘟疫瘟疫爆發於公元前430年。雅典接近一半的人口在這場瘟疫中死亡。希臘著名的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當時這樣描述這場恐怖的瘟疫“人像羊群一樣死去”。
雅典的軍隊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雅典重灌步兵、騎兵和波提狄亞遠征軍帶來的死亡率均在25%-35%之間(15000重灌步兵/4400人死亡,死亡率29%。1000騎兵/300人死亡,死亡率30%。4000遠征軍/1050人死亡,死亡率26%)。
-
12 # 天沐陳香
朱元璋又名朱重八。他小時候有一群兄弟,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但是到最後他僅剩下兩個親人。正是因為當時在中原地區的一場瘟疫爆發,因為沒法治,病死率極高。又因為死的人多,又引發了瘟疫的大流行。
他當和尚正是這個原因,寺廟有吃的,就算不好吧,也不至於餓死。
可以說,朱元璋的運氣是真好,像這樣的瘟疫基本上是沒得治的,他們一家子大多都沒抗過去。
這只是一次,還有歐洲鼠疫,或者說霍亂。有一本書《霍亂時期的愛情》,有部分描述了霍亂的病情。
還有許多史料,三國時期、康乾時期……
-
13 # 妖獸賤
按照歷史記載來看,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是人類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例天花病毒,那麼這樣可以得出,天花病毒在人類歷史上至少肆虐了3千年的時間。16世紀時期,天花病毒在世界上肆虐的最為嚴重,而且發病率非常的高,有點類似於現在的流行性感冒,死亡率大約是在30%左右,按照史學專家的推測,天花病毒至少造成死亡人數已經過億。
-
14 # 字仁佳
公元542年東羅馬帝國爆發鼠疫,在瘟疫最嚴重的時候,每天都有5000-10000人死亡。
公元14世紀流行的黑死病,也是鼠疫,導致了歐洲死亡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公元15世紀,歐洲的流行病到達美洲,導致了90%的印第安人死亡。
公元1918年,西班牙流感爆發,導致了參戰各國沒有兵力投入戰場,使得戰爭提前結束。
-
15 # 蔚襪子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類歷史上致命的傳染病,在1918~1919年曾經造成全世界約5億人感染,[1]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較為致命,感染率也達到了5%
回覆列表
當然有,而且並不少見,比如歐洲中世紀時的黑死病(也就是鼠疫)
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左右是這種病毒的爆發期,它只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就奪走了歐洲2500萬人的生命,是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對於這場災難出現的原因仍有爭議,但最有說服性的是‘蒙古西征時採用了生化武器’
按照這一說法,進攻西亞時的蒙古人將因鼠疫死亡的屍體扔進城內造成大量的非戰鬥減員,一些患病體逃出城後來到了臨近的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在這裡造成了二次傳播,由於兩個地區都是古商路的必經之地,大量的義大利商船在此進貨和招募水手,病毒便搭船先來到了義大利的熱那亞,再由陸路商隊南下亞平寧半島,北上越過阿爾卑斯山,分左右兩隊進入法國,尼德蘭低地和波德平原,至此完成了對歐洲的全面入侵
黑鼠是此次病毒的傳播使者,它的身體上攜帶著最危險的傳染體--跳蚤,每隻黑鼠身上都會攜帶6~8只跳蚤,人被其叮咬後極易感染,吃了被兩者觸碰過的食物後也有很高的感染可能性
歐洲地區的愚昧無知也極大推動了這場災難的發生;在14世紀時期,醫療事業被教會徹底壟斷,醫院仍只侷限於極少數的幾座大型城市,為貴族和教士、高階騎士專門服務,普通市民和鄉村地區幾乎享受不到醫療資源;識字的人很少,具有醫學常識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直接喝未處理過的生水,吃半加工甚至沒有加工過的食物的現象極為常見,洗澡幾乎被人們拋棄了;幾乎所有城市都是髒亂差的代名詞,垃圾箱是真正的稀缺品,處理生活垃圾的方式就是開門把它倒出去,包括倫敦,巴黎等當時人口近6萬的大都市內都找不到一間合格的公廁,人們在大街小巷裡隨意解決,到處都是刺鼻的臭味,住所間的距離非常近,幾乎是開窗就能碰到門的地步;在黑死病最厲害的時候還是沒有多少人想著保持距離,而是全都聚到教堂內,這更加劇了疫情的傳播與蔓延。